浅谈陶艺肌理语言与情感表达*

2021-12-09 06:17张永瑾
陶瓷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器肌理陶艺

张永瑾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塑、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将自己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传达出去。艺术家选择陶瓷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因为陶瓷这种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和泥性的独特魅力,它来自于自然之中,取之于自然之中,最终通过“火”的煅烧而形成一件作品。作品从泥土原料的选材到烧成方式的选择,中间有着万千的可能性,还能让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内心对美的感受通过具体的实物表达出来,而陶艺刚好可以充分的满足这一点,使想象中的作品直观的呈现出来。陶艺家可以选择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陶瓷绘画、陶瓷雕塑、陶瓷捏塑、颜色釉、拉坯、肌理塑造、3D打印等多种创作方法,其中的陶瓷肌理可以单独论述它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的魅力,蕴含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尊重和审美的追求,也只有对自然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中国历史中川流不息的艺术之河。

1 陶艺肌理语言的分类

“肌理”的解释为皮肤的纹理,是表面、实体或材料触摸起来的感觉,尤其是指光滑或是粗糙的感觉。 肌理语言可以运用在各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中,在陶艺中的肌理语言是由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还有对制作手法的运用表现能力(刻画、镂雕、堆贴、刮削、揉湿、点戳、拍击、挤压、模印打磨、绘彩、浸淌等) 决定的。在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著的《艺术设计概论》中主观把纹理和“形状与结构”、“色彩”、“线条”等作为“设计的元素”,并且指出肌理具有“触觉”性。

陶艺肌理语言大致分为两种,自然肌理语言和人工肌理语言。自然肌理语言是艺术家对创造过程中作品形态、泥巴干湿程度、烧窑的温度把握,让作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肌理语言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艺术作品,是与水、火、泥土共同达成艺术创造。这些自然肌理或平淡质朴、或素净雅致、又或者刚柔并济,这种不确定的自然之美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审美,更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恩赐。

2 自然肌理语言的发展历程与情感表达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陶艺肌理语言装饰陶器。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起初用手、木头等直接的拍打、按压、刮画陶器的表面从而形成的肌理。后来这种装饰手法逐渐成熟,先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比如流水、星云、编织绳等具体的实物的启发进行模仿,比如在庙底沟类型的陶器中,发现了绳纹、划纹、锥刺纹、指窝纹、指甲纹、附加堆纹等。不同的纹饰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绳纹是通过将绳子系在工具上,再拍打陶器的表面而形成的的肌理。划纹是用小的尖庄或条状的工具直接在表面刻划,这两种肌理语言是庙底沟类型的陶器中最常见的肌理语言,常见于整个陶器的通体装饰绳纹或划纹的陶罐、陶瓮、陶缸等大型的陶器。像指甲纹、指窝纹等这类不再依赖于工具进行装饰,而是直接用手或手指甲在陶器的表面按压、刻划围绕器物一周或数周,这种肌理装饰常见于小型的陶罐或陶杯。附加锥纹是直接用泥条在器物的表面附加的条状或饼状的表面肌理。这些肌理装饰的出现,证明了史前社会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已经出现,人们开始追求美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寄托。

随着陶器发展到宋朝,瓷器开始出现,陶瓷的肌理语言表达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釉,举世闻名的哥窑用极致肌理美体现独特的“开片”。这种“开片”的形成是利用磁胎与磁釉膨胀系数不同,窑中冷却张力作用下而自然产生的裂纹。例如南宋末粉青釉哥窑葵瓣口盘、修内司窑的官窑米黄釉簋炉等,极致的开片效果使瓷器多了一份“缺陷美”和“几何美”,说明宋朝时期人们不再一味的只追求“类玉类冰”,“类银类雪”的瓷器,而是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样的审美意识。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每一个釉色的名字也是根据釉变后的呈现效果而命名的。除了“开片”,宋朝的另一瓷器制作的巅峰代表就是建窑黑釉盏,通过釉的自然析晶与分相产生的随机性的美,通过釉色分类,有黑釉、兔毫釉、鹧鸪斑釉、曜变釉和杂色釉,每一种釉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肌理语言,这种美的诞生离不开匠人的精妙技艺,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才能创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宋人自然天成美学体系和制作方法也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利用“窑变”来创作自己的肌理语言。《景德镇陶录》认为:“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说的就是自然而成的自然肌理语言。这种自然“窑变”效果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决定因素:窑的设计、粘土的类型、作品的造型、装窑方式、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等都会影响作品的呈现。

3 人工肌理语言的发展历程与情感表达

除了自然肌理语言,还有一种是人工肌理语言。人工肌理语言更多的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意识主导完成创作出来的现实形态肌理,这种肌理不再指代特定的自然物象,而是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表达和自我的审美意识展示,通过抽象之美衬托情感之内涵。通过点、线、面的构成三要素将图案重组、符号变形、重新规律或不规律的排列组合,展现形态抽象美而创造的人工肌理语言。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肌理语言会通过视觉感观直观的传达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不仅有和作品的对话,还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就是人工肌理语言的魅力。

陶艺作品中的人工肌理语言是用一种非现实的创作手法,最大限度的实现艺术家和观者的互动与交流,达到灵魂的连结,也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碰撞。人工肌理语言也要求艺术家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至微至美,同时也要有高超的制作工艺,二者兼并才能呈现完美的作品。例如绞胎艺术,就是集大成的运用了肌理语言和工艺而自成一派的全新美学。唐朝时期就已制作出绞胎水盂,发展到宋朝绞胎工艺达到顶峰,制作工艺不仅仅局限将两种泥土搅合而成的乱纹,而是更加有规律可循、制作精良的麦穗纹、羽毛纹、编织纹等。随着陶瓷工艺与科技的进步,现代的绞胎工艺也更加的丰富多样,绞胎的纹理也大致分为具象绞胎肌理和抽象绞胎肌理,具象绞胎肌理主要以人物、花卉为主。抽象绞胎肌理是艺术家独特创造而成特殊肌理语言。

猜你喜欢
陶器肌理陶艺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疯狂”的陶艺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