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燕(1.广州工商学院;2.南京农业大学)
人情消费行为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指的是在自愿情况下因为维持人际关系而非自身的直接消费或支付给他人的支出,包含现金、实物或劳务(包含人情收礼而付出的招待费用),其目的是保持长期交往,不包含因短期利益而进行的送礼行为。广义是指用于人情伦理的消费,除了付给他人的支出外还包含自家的婚丧嫁娶费用和招待费,本文主要参考广义的标准。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东中西阶梯状为特征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既有源自悠久农业文明的传承,又是当前社会现状约束下农户选择结果的人情消费行为也必将有所体现。因此,由于各地的不同资源禀赋状况和经济社会不同也会诱导农户作出不同人情消费行为选择,从而出现行为的区域分化。那么,农户人情消费行为的区域分化状况如何呢?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由南北差异转变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划分,即东中西呈梯级递减格局。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取向和行为。因此我们在抽样遵循“分组+分层+随机”的原则,本次对5省的6个市8个村的500多家农户进行调查,分别在东部浙江(01)、江苏(02)、山东(03)、中部安徽(04)、西部贵州(05),本研究调研的主要调查者都熟悉当地生活习俗、语言交流方便,容易进入当地社会。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78份。初步结果如下:
从表1关于人情消费增加与范围是否扩大的回答肯定很高且趋同,苏皖贵三省区100%,浙江94.59%,山东最低也有88.76%;说明只有部分区域较少比例的人认为人情消费没有增加。与这个问题回答较一致的是,增加关于人情交往地理是否范围扩大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趋同,但比例略低一些,江苏、山东、浙江、安徽回答在69.7%~77.53%之间,而贵州的比例最高,有91.89%的农户认为人情交往范围扩大了。
表1 关于人情消费增加与范围是否扩大的回答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文调研各省区农户人情送礼原则可以看出,各调研省区各种情况都存在,其中安徽和贵州看别人怎么送的更多,盲从性和群体性更多些,浙江和山东更讲究送的体面。
从图2中,调研各省区人情原因的调查回答状况可以看出各省原因:以传统原因的排序为相毗邻安徽和江苏最高,其中安徽、江苏认为处于传统习惯的超过50%,认为是维持感情的排序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 >贵州,与各区域人均收入排序接近,有一定的工具化倾向,而贵州为了方便办事的有61.2%,显示出比其他各省更明显的工具化。
图2 调研各省区人情来往原因的回答
从图3中农户婚丧嫁娶仪式性收礼的招待费比较来看各省区差异较大,江苏多在40%-100%之间而且各分类段比例,层次较分散;安徽多集中在20%-80%之间,浙江和山东每个段都有,贵州则是呈现两极分化状态20%—40%比例过半数,却也有比例高达甚至超过100%的状况。
图3 农户招待费占收取礼金比例
数据显示,贵州和山东、浙江三个省的部分农户招待费比例已经超过了收礼数目,这种收支不平衡会导致农户态度的变化,促使农户主动减少人情消费的范围和频次,成为人情消费制度变革的潜在因素。
从图4农户过大事(及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来送礼的户数来判断农户来往对象的多少,检测农户的社会支持度和人情是否泛化。除了江苏类型比较多外,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以20户以下的最多,接近90%,当然这也跟本文调研的浙江村庄人口规模小有关,但也反映了浙江农户相对理性的控制了人情来往对象规模,而最多的是贵州省,有89.19%的农户人情来往对象在200户以上,这反映出区域农户经济和开放程度与农户的人情来往对象数目基本上成负相关。
图4 农户过大事(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来送礼的户数
综上所述,本章对农户人情消费行为调研数据进行分省区整理,结果发现,人情消费增加否、人情消费范围是否扩大、丧嫁娶大事送礼户数(侧面反映社会资本)四个对人情消费的问题上呈趋同性,大多数人认为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回答差距较大的是浙江和贵州,前三个问题贵州肯定回答的最多,浙江则反之,根据之前的区域差异比较,而农户人情消费上涨扩大化趋势与经济程度呈负相关。山东、江苏、安徽回答较接近,而最接近的是安徽和江苏,这说明地域距离及文化的相近对农户的人情行为相似性有正向作用。
在人情来往原因、送礼原则、农户招待费占收礼比例、人情消费的影响方向正负五个问题上回答比例呈趋同趋势,尤其是鲁苏皖浙更接近,贵州的偏差大一些,在回答中,浙江的农户人情行为更理性;山东送礼更注重实在;山东、安徽更注重礼金和礼节的结合,安徽农户送礼有盲从的取向;江苏的农户人情消费行为则取中,特征不明显。
因此,通过五省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户人情消费行为总体呈趋同趋势,而地理位置相近,文化氛围差不多的地方更出现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收入和地域的接近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农户人情消费行为总体呈趋同趋势,而地理位置相近,文化氛围差不多的地方更出现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收入和地域的接近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农户人情消费行为总体呈趋同趋势应该是由于:
(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及信息状况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各地人流物流的互相流动,以及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普及,使得农户的观念和行为日渐趋同化。
(2)相邻的区域之间,本来就具有社会文化的相近因素,而且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扩散传递特点,因此相邻区域之间出现更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
(3)收入接近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等的相同,使得当地农户的开放度处于相接近的阶段,因此也会出现农户人情行为的趋同。
(4)农户人情消费上涨扩大化趋势与经济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经济排名最后的贵州省反而人情消费行为泛化最严重,其原因首先是农户对人情消费的依赖程度有关。
人情消费对象从表2可以看出,经济条件越好的省,其农户外出依赖熟人的比例就越少,反之也成立,所以就出现了,浙江的农户外出熟人依赖度最低,仅为51.61%,而贵州依赖度最高,达到94.59%。
表2 调研各省区农户外出熟人依赖度
(5)与当地居民与土地关系有很大相关,从各省区2019年农民经济在国民中的地位可以看出,各地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排名一样,也呈梯度分布;在浙江地区农业从业人口不到五分之一,而在贵州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比最高,第一产业意味着对土地和村庄社会资本固定关系的依赖。
(1)我国农户人情消费行为总体呈趋同趋势,而地理位置相近,文化氛围差不多的地方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
收入和地域的接近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江苏和安徽的差别最小,山东次之;浙江与贵州距离远而且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区域差距最大,因此农户人情消费行为差别也最大。
(2)而农户人情消费上涨扩大化趋势与经济程度呈负相关。所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农户人情消费行为反而更为理性,而经济最不发达的贵州反而最泛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户人情消费行为总体呈趋同趋势,而地理位置相近,文化氛围差不多的地方更出现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收入和地域的接近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根据人情消费行为有一定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分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贵州等泛化严重地区可适当采取政策性改革,而大部分地区则以观念引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