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差异影响下的中俄谚语翻译策略

2021-12-09 01:58王紫源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谚语俄语含义

王紫源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一、文化差异

(一)俄语谚语蕴含的精神文化

1.宗教色彩

谚语是千百年来语言中沉淀的精华,其中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人们思维的影响很大,在发展过程中对俄罗斯谚语语言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俄语谚语的发展受宗教的影响很大,其中一部分俄语谚语强烈的反应了基督教和东正教的思想。东正教是俄罗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信仰之一,很多谚语中都折射出东正教的影子,对俄罗斯文化和民族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含有“бол、господь、божий”等词的谚语很多,俄罗斯人们相信上帝无所不能,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例如:В малом бог и великом бол—上帝无所不在;Тот не унывает, кто на бога уповает—对上帝满怀期望,就不会忧郁悲伤Когда бог закрывает дверь,он открывает форточку—上帝关闭一扇门,他会打开一扇窗;Огню да воде бог волю дал. —上帝赋予水火以无穷的威力;Кто кого обидит,того бог ненавидит—欺辱他人,上帝仇恨。

俄罗斯人特别喜欢数字“三”和“七”。据圣经记载,耶稣是在死后三天复活的;根据东正教思想,“七”得到了上帝的宠爱,上帝用6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一天用来休息,这就是一周的来历。因此在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里,数字“三”和“七”代表着幸福、好运和顺利,所以在俄语谚语中运用数字“三”和“七”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例如:Да трёх раз прощают—恕不过三;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三思而后行;Один с сошкой,а семеро с ложкой—一人耕田,七人吃饭;За семь верст киселя хлебать—跑七里路去吃一点羹。

2.习俗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各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不相同,俄罗斯很多风俗习惯都能在谚语中体现出来。提起俄罗斯,我们总是会想到面包和盐,面包和盐在俄罗斯人心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招待尊贵的客人,与面包和盐有关的谚语有很多,例如:Без соли,без хлеба,худая беседа—没有面包和盐,说话不投机;Блюди хлеб про еду, а копейку про беду—吃饭时看管好面包,困难时候看管好财产;Без соли хлеб не еда—没有盐的面包不算食物;Забудьте хлеб и соль—忘记了面包和盐(表示忘恩负义)。俄语谚语中蕴含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除了饮食文化,很多传统的习俗、礼节都能在俄语谚语中得到体现。例如:Снег и дождь на свадебннй поезд—богато жить—迎亲的车队遇上雪和雨,新人将过上富裕的日子。就体现了俄罗斯人的结婚习俗。

(二)汉语谚语蕴含的精神文化

1.宗教思想

中国人信奉儒教、佛教、道教,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巨大,许多谚语包含了儒家提倡的道德风范。儒教产生在先秦诸子时代,以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为首,崇尚“礼乐”“仁义”“忠孝”,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例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认为世上万事因缘而生,人具有佛性,一些谚语中提现了佛教生死轮回和因果循环的观念。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不看僧面看佛面”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老子讲“无为而治”,因此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物极必反”“金丹易传,火候难传”“不塞下流,不止不行”。宗教文化在谚语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特色。

2.价值观念

谚语反应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和人生哲学。例如:在传统的观念中,节俭是一种美德,谚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以孟子和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中强调为善:“善人流芳千古,恶人遗臭万年”“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义动君子,利动小人”;在对后辈的教导上,有谚语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关于家庭生活的谚语有“家和万事兴”“夫勤无赖地,妇勤无脏衣”“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等等。谚语文化蕴含的传统知识和价值观念在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有的道德风尚。

二、中俄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对译法

在进行俄汉谚语互译时,有些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同的,它们不仅有相同的意思,而且还使用相似的隐喻来表达某些相同的含义。用与原语含义相同的谚语对等翻译可以传达原语所包含的信息,增加译文的可理解性,使读者能准确的明白原文的含义。例如:Век живи,векучись—活到老,学 到 老;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百闻不如一见;Эьше встанешь, дальше увидишь— 站 的 高, 看 的 远;Беда не приходит одна—祸不单行。这是俄汉谚语翻译中最简单易懂的翻译方法,证明了俄汉民族文化的共性。

(二)直译法

直译法是谚语翻译中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就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其原本的含义又保留其句法的结构特征,达到意义和形式的对等,让读者更容易了解原语民族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例如:Дело мастера боится—事怕行家。虽然有时在汉语中找不到与原俄语谚语的含义完全一致的谚语,但可以找到相应的含义相同或相似的谚语。例如:Нет дыма без огня—无火不生烟。在翻译的时候,“дым”是烟的意思,“огонь”是火的意思,译为没有火就不会有烟。参照的就是汉谚中“无风不起浪”的语言形式,这样翻译在没有改变其原本含义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俄语谚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三)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原语的语言形式、语法色彩与译语不对应,但又能充分体现原本的意义的翻译方法。很多时候,在中俄谚语的互译中,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会因为两国文化差异的不同,使得译文很难理解或者产生误解。例如:“Не всё коту масленица,бывает и великий пост. ”直译是:猫也不是天天过谢肉节,也要过大斋期。如果用意译法翻译:好景不长,盛筵难再。在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规范简洁的表述方法和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形式, 以代替原句中因文化不同而无法保留的语言因素,能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谚语的形象及其中蕴含的民族特色。

(四)归化法

归化翻译法遵循“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的原则。归化的翻译方法旨在减少谚语中过度的民族色彩,为目标语言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而流畅的译文,并将目标语言与上下文的形式和风格相匹配,从而让读者听来耳熟,看来顺眼,不觉得生硬、别扭。归化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标准和流利的语言来掩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Решённого дела советом не поправишь—事后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俄罗斯人并不知道诸葛亮是谁,直接翻译让译文带有浓重的民族色彩,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所以译为“事后聪明”会更好。

(五)注释法

注释法是中俄谚语互译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揭示文化信息、交流深层文化必不可少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谚语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俄语谚语时考虑到谚语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和原文的形象风格,为了准确传达其民族文化内涵,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注释法对点出其隐含意义。如:“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ехать.”该句直译“去图拉不要带着茶炊”。“图拉”是俄罗斯的一个州名, 该地以生产茶炊而闻名。因此, 带着茶炊去生产茶炊的地方,这不就是多此一举的事吗?因此为了能正确理解这句谚语我们应该加以注释说明: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相似的例子还有:И на солнце есть пятна.太阳上也有黑点—人无完人。这种译法既不会影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也会使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俄罗斯谚语背后的国情知识,学习其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别。

(六)增益法

增益法又称加词法,主要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一些语言手段,对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做出恰当的解释。例如:Что посеешь,то и пожнёш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翻译的时侯用了增益法,原句的意思是“种什么,得什么”。译文中加入了“瓜”和“豆”,就变成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谚语。

三、中俄谚语的翻译原则

(一)以理解为基础

俄语谚语是在俄罗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文化认同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自然环境、民族心理、思维方式、语言文化、民间习俗等等。俄语谚语的中文翻译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忠实于原始信息的同时,还要考虑原有的修辞学和语言特征。翻译俄罗斯谚语并想象一些准确和原创的东西并不容易。译者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并表现出谚语具有语言美、结构美和节奏美。事实上,谚语包含的文化内容很丰富,在概念上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需要仔细分析才能理解其含义。例如:“Новая метла чисто метёт”直译为“新扫帚好用”。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新上任的领导总是挑剔”,其本身的含义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所以翻译该谚语时就要使用意译法,译出其隐含意义"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保证译文的语言风貌。

(二)以文化为中心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下,他们的交流方式是有限的。中俄谚语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文化内涵上,当进行俄汉互译时,表现出说话习惯的单词的翻译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容易理解偏差。或者在中俄翻译中,单词可能会折叠和重复,这迫使我们将进行适当的删减,将其组织成具有明确含义、语义流畅的话语。俄语和汉语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个词同时具有多种表达形式,同一个词在不同上下文中使用时具有不同的含义,这迫使我们在翻译中统一上下文的含义,并以自己的方式处理特定情况。进行俄汉谚语互译时翻译需熟悉彼此国家的文化以及民族内涵,要注意避免民族色彩太浓,容易因此造成民族文化理解偏差的障碍,例如:“Нет худа без добра.”可以翻译成“因祸得福”或者“有得必有失”,但不能译成“塞翁失马”,因为“塞翁”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在没有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的学习是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的。在俄汉互译的过程中,不要将原本通俗易懂的谚语翻译的失去其原有的语言外观。

四、文化视角下谚语翻译的意义

随着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人们也越来越有兴趣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国情,学习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而不仅仅是在自己本土文化的范围内。俄汉谚语文化属于两种不同体系,因此,在谚语翻译过程中,将文化因素融入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谚语翻译不仅要与语言有关,还要与文化有关。从本质上讲,谚语翻译是一种广泛的文化翻译意识,它把文化内涵从一种语言作为载体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中俄谚语的翻译,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方法有了更清晰的选择。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中俄谚语翻译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底蕴,学习彼此优秀传统和文化知识,促进两国之间友好往来。在进行俄汉谚语互译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俄汉谚语的内涵,学会灵活的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转译出谚语中承载的文化特色,力求准确的表达其思想内容,尽可能保留其中蕴含的文化特色,我们需要不停的探索和学习翻译技巧,与时俱进的呈现完美准确的俄汉谚语互译。

猜你喜欢
谚语俄语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