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12-09 01:58张一帆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河北革命红色

宋 伟 张一帆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

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在近代革命历史发展长河中,河北作为“北方重镇”、“京畿重地”,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在这里,中共中央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作为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音乐作品。因此,在红色文化本体塑造方面,河北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卢肃创作的《团结就是力量》、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李劫夫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无不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革命热情。

红色音乐是集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的情感表达方式。河北作为新中国革命的摇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众多,可谓红色资源门类齐全、形态丰富,但也呈现出资源整合不足、整体利用功效甚微的趋势。因此,将红色音乐融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借助艺术专业人才进一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开发、打造具有鲜活时代价值的红色音乐文化品牌,最终实现河北红色音乐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双赢态势。

一、充分利用高校阵地开展、创新红色教学

(一)设立情境、情景教学,突出鲜活、生动

红色音乐的传承务必要追源溯本,高校艺术教师切勿照本宣科,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赴河北红色火种发源地实地采风调研,真正、切实感受红色音乐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渊源,进而挖掘作品创作的源头、背景,最终结合自身专业剖析红色作品本身之艺术特色。在实地走访的同时,高校教师可辅以情景体验、互动讨论、专题案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促使学生深刻洞见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背后所赋予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例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本是同名独幕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中的一首幕终曲,这部歌剧是牧虹和卢肃等人响应晋察冀根据地党组织的号召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过程中所创作的一个剧目。作为幕终曲,这首作品气势磅礴、斗志昂扬,在内容上将中国共产党比作太阳,将团结一致、坚持斗争与建立新中国进行了紧密联系,表达了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哲理。其口号式的音乐动机朗朗上口,词曲结合贴切、演唱雄壮有力,可谓典型的合唱性群众歌曲。这首作品在红色革命年代颇具代表性。教师在教授此类歌曲时,应巧妙运用艺术作品背后所孕育的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等情景元素插入到相关作品的学习当中,让同学们在观看、聆听、实地采风等多效途径中最大化获取作品潜在的生命力与感染性,使课堂学习更加真实、有趣。通过全方位体验红色精神,鼓励青年一代对红色音乐进行积极传承,激活红色基因、埋下红色种子,更好地实现对红色艺术作品的鲜活、生动化教学,最终彰显其时代价值。

(二)创新与实践红色音乐,赋予时代内涵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而言,继承和发展是保持其健康与成熟生态的双翼,缺一不可。红色音乐历经了百年的沧桑巨变,在保留红色革命精神前提下的创新就是对其最好的传承。在当下,红色音乐的诠释务必要深挖新视角、新表达,才能实现红色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效连接,特别是要契合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

首先,打造演艺赋能下的河北红旅文化模式。高校应与地方红色旅游景点建立联动关系,运用演艺赋能红色文化。通过在河北红色革命圣地、红色战斗旧址等开展系列主题式、场景式演出,解读红色故事、活化景观语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游客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河北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实现河北红色音乐自身的突破转型。例如在2015年河北师范大学为纪念中共中央“进京赶考”66周年排演的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2019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两地两校老中青三代音乐家和师生联袂排演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交响音乐会。这些主题式演绎均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线,以地方红色音乐作为载体,通过演出形式再次鲜活、生动地描绘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同时,高校师生通过排演更直观、沉浸式地接受接收到了革命圣地的红色教育,自身既汲取到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又通过音乐服务了老区人民,搭建起“艺术帮扶”文化传播的桥梁。

其次,实现对红色音乐的继承创新,还须让红色课堂入驻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将音乐与革命历史有机融合,并以“音乐党课”的形式进行生动化呈现。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学生以党史为脉络、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红色音乐实践。首先,高校教师应对革命时期河北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作品进行讲授,并结合作品深厚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讲、演、唱、奏、舞”一体化的全新演绎及作品赏析,让党史学习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更丰富的感染力。通过重温红色经典,让普通党员能够亲身感知革命题材音乐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党的历史和精神力量,从而提升红色音乐的民众参与感,让红色音乐文化与老百姓近距离、心贴心,真正在大众视野中扎根生长,做到红色音乐文化传承的全民化,实现红色音乐“声”入人心。

二、红色资源赋能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一)将地域经典红色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2020年,教育部等八大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教育。经典红色艺术作品作为革命历史年代的产物,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视觉及美感体验,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能够正确引领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审美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盈学生的爱国正气。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河北地域红色经典音乐,这既做到了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视听”补充,同时又实现了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机拓展。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最终提升了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例如被评选为“最受网友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它讲述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在反扫荡时期英雄人物王二小为引敌人进入埋伏圈而壮烈牺牲的革命故事。这首歌曲的歌词质朴兼具叙述性、曲调悠扬动听,生动塑造了革命老区平凡人物王二小的英雄气概。此类作品可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依托课堂所授知识点与作品赏析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切实体悟到红色故事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革命精神、家国情怀等精神范式,最终实现理论思想品德的情感升华。再如冀中抗战歌曲《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以上两首作品体现了抗战初期毛主席同志著名的“论持久战”思想,塑造了全民同心、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革命斗志,构建了内外联防、进退自如地军民地下长城网,生动还原了在无险可守得冀中平原开展地道战的真实历史。歌曲或铿锵有力或宛转悠扬,通过音乐赏析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以歌声深悟领会共产党指引百姓得解放的光荣历史。该类歌曲可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典型音乐案例中切实感受抗战时期的思想指引与时代精神。

(二)“艺述”党史,实现红色历史与非遗文化的有机交融

高校艺术人才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挖掘者,担负着传承、创新之使命。当今时代,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已然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打造“非遗+”文化模式势在必行。红色音乐文化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挖红色内涵,找寻红色历史与非遗文化的对接点,推行平面与立体、表演与互动相结合的非遗表现形式,促使二者不断贴近时代、贴近大众、贴近市场,让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实现赏非遗文化、回顾百年红色音乐,守正固本,让普通民众能够沉浸式地融入红色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最终促成二者的有机交融。

例如,由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优秀师生联合打造的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通过全新的艺术视角、戏曲化的演绎方式,将王二小的感人事迹再度重现。该剧寓教于乐、寓教于戏,用活泼灵动、童趣十足的表现手法将厚重的红色革命题材加以生动呈现,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承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达到了观众、演员全覆盖美育的培育效果。该剧打造的人物形象稚气自然、充满童真,剧目风格凸显意象化、歌舞化、拟人化,加之剧情中翻腾、跃扑等打斗场面,促使现场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非常符合当代青少年观众的接受心理与审美情趣,是红色历史与非遗文化有机融合的成功典范。

三、打造数字化网群时代资源共享态势

一直以来,红色音乐的传播以经典红歌、红色影视作品为主,由于传播模式单一,呈现出红色音乐文化受众面较窄的态势。青少年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作为红色音乐文化的重点传承对象,由于传播机制受限,红色文化数字化体系建立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年轻人对红色经典音乐缺乏关注与共性联动。因此,在“数字化”为主流的网群文化时代,务必要及时更新红色音乐表达方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成立数字化资料和数据中心,通过建设网上展馆,依托VR全景展示技术、三维立体声场、全息影像等最新科技手段打造具有科技感的红色文化体验网红打卡地,让青年一代全方位、沉浸式的感悟红色精神。同时,积极构建“云端服务”不打烊,推动快消文化时代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趣味微视频平台发挥效力,不断增加红色音乐学习的受众面,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红色基因,创造性地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最终实现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共享态势。

例如,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新闻网、河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永远跟党走”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百名红色艺术家再发现”征集成果展上线中华数字艺术城。该展览收集了135名红色艺术家及其368件重要藏品,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展厅相结合的形式展览,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习者能够重温党的革命历史情怀,也是对新时代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初心的砥砺、精神的滋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音乐是革命时代的产物,它在特定时期起到鼓舞士气、团结人心的作用。但在多元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音乐表达形式已远不能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红色音乐的发展务必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保留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改良,从而实现红色音乐文化的多维良性发展。同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河北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广博,通过传唱与回顾经典,使普通大众在歌声中深悟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传递正能量,让红色精神从“眼中”、“指尖”植入脑海内心,用好红色音乐资源学史增信。灿若星辉的红色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珍贵的记忆。只有让红色音乐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音乐说话、让历史发声,传承中的红色基因才能更加突出、鲜明。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河北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河北红色音乐文化才能绽放出灿烂光彩。

猜你喜欢
河北革命红色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中国的出行革命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追忆红色浪漫
孙婷婷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