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9 01:58董林翘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方式美术

董林翘

(作者单位:朱各庄镇胡台小学)

色彩作为人情感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学习美术最基本的条件,其具有严谨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动力。色彩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色彩以及情感的感知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地在高校中开展色彩教学,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提高色彩教学的质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将针对高校美术教学当中应用色彩心理展开相关的分析。

一、色彩心理在高校教学当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色彩心理能够影响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将色彩心理运用到高校美术教育当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水平、鉴赏能力的提升[1]。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色彩规律的掌握并了解色彩心理,进而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展现出作品的意境。虽然初学者需要明确掌握色彩心理以及运用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作品的品质,但色彩运用的章法需要使用者对色彩之间的饱和度、色相以及明暗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准确地把握。在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色彩明暗有致,饱和高低错落,其在色彩上大多使用红、青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并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来展现作品的独特性。在现代的艺术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通过亮度的差距或者色彩的搭配来展现出作品的独特性。

(二)色彩心理学会影响人的情绪以及感知

每种不同的颜色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例如代表积极热情的红色、温暖柔和的橘黄色或者高冷沉稳的蓝色等。人们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应用,进而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再结合不同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展现出不同情感的变化。例如红色会让人感到温暖和高兴,而绿色则带给人温柔平和的感觉,蓝色则会让人感到轻松和一丝忧虑,并且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其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会改变。就如同人们在面对黑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害怕的情绪,在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黑色形象,往往会给整幅画加上一种神秘的感觉。另外,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色彩的偏好也存在不同。据相关专家在对色彩进行研究时发现,人们在感到紧张或者害怕时,通常会选择一些阳光积极或者色彩非常鲜明的颜色。如我国的国粹戏剧,在妆容的绘画中,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例如蓝色代表冷静从容,青色则代表深邃深沉,而黄色则代表凶猛暴躁等。在美术的创作当中,色彩可以将作者的情感真实的表达出来,例如《仙剑奇侠传》当中龙葵的形象,其日常的生活当中以蓝色调为主,给人感到轻松愉悦,较为放松的感受,而在遇到危险时则展现为红色,表现出勇猛无惧的形象。

(三)色彩心理会影响高校美术教学水平

虽然当前高校已经在开展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色彩心理知识作为其培养的方式之一,因此老师还是要加强作为美术创作基础的色彩心理教育,通过对色彩心理以及色彩规律的有效掌控,进而让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更加合理。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大多数都是采用模仿教学或者刻板印象来进行学术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创作优秀作品的绊脚石,从而导致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的对现有的事物进行复刻和模仿,但却不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因此在当下的高校美术教学当中,应当加强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学生的美术功底以及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当中的把应用现状

(一)认知以及学习能力缺乏

众所周知,颜色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变化,明亮的颜色能够让人心情开朗,沉闷的颜色会让人忧郁,这都是色彩心理学所发挥的作用[2]。因为大多数高校老师对色彩心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降低了色彩心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让色彩心理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降低了美术教学的课程质量。要想让学生对色彩进行掌握,不仅要充分的了解色彩的属性以及本质,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色彩的使用,但因为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普遍较差,进而在应用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色彩混乱等情况的产生,影响整幅画的整体搭配效果,削弱了作品的质量,从而降低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另外,因为部分高校老师对色彩心理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各种色彩,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厌倦美术课等一些情绪的产生。

(二)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美术教学当中仍旧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从而导致色彩心理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学生的思维以及探索能力也难以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限制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大多数高校也开始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和经验,提高色彩心理的应用,但从当前的整体情况而言,色彩心理教学仍旧没有摆脱以往陈旧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无法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降低色彩心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色彩的应用和搭配能力。

(三)教学方式应用不足

大多数高校的美术教学,因为老师并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到了色彩搭配的本质以及原理,但并未对色彩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和诠释,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次,因为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关键因素,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被动,难以将所学色彩知识与美术创作相结合起来。另外,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降低作品的质量,阻碍学生对美术的进一步学习。

三、高校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艺术品赏析活动

色彩是表达艺术情感的重要语言,是彰显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传达艺术作品主体的重要表现手法[3]。色彩心理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在进行心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着急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色彩的搭配,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当中的色彩心理。根据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认为在进行色彩心理赏析当中,要选用一些能够明确彰显作家内心情感的作品,例如梵高等一些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如老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这幅画时,其整体色彩采用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彩,描绘的是晨雾笼罩中日出港口的景象,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带着海水在橙黄波光中袅袅升起,给人一种模糊朦胧不清的感觉,意味深长,并且色彩之间的搭配简单明了且对比强烈,营造出一种朦胧美。利用艺术作品的赏析,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借用色彩心理去展现绘画时的情感。

(二)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通常会应用到色彩写生等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因为传统的色彩写生过于单一,从而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物体色彩的质感、空间、颜色等等一些的表现,更加注重物体的真实性和还原性,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无法创作出更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优秀作品。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色彩心理的教育,提高其学生的应用能力,规避以往传统教学当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从而将色彩教学的内容在实践当中展现出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统一,从而刚更好的彰显色彩心理教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三)将临摹与写生相结合

单一的色彩教学效果相对较小,因此要想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并掌握色彩知识,老师可以采用将临摹与写生进行结合教学。因为临摹本身就是用模仿的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仔细地赏析作品,感知作品当中的色彩构成、色彩搭配以及空间、明暗、布局等多种因素的学习。在引导学生完成临摹之后,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生,利用之前临摹积累的经验在写生当中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诠释自身所掌握的色彩搭配技巧,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人将临摹和写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控对色彩的感知程度,促进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总之,色彩心理能够有效地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功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更好地提高色彩心理教育的质量。将临摹与写生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色彩心理的感知度,进而增强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用心感受色彩变化

在事物的内在特征方面,只有用心感受,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发展内涵。对于高校的美术教学中也离不开这种观点,要想更好地了解其色彩的变化特征,就需要用心去感知其感受色彩的变化现象,同时还需借助艺术作品的鉴赏来强化学生在色彩心理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措施来向学生讲解相关作品的主要创作背景和作品发展时代的特征,同时以此为依据,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在鉴赏的过程中,有效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鉴赏过程中,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内容,甚至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满足学生不断形成色彩心理。

(五)有效培养色彩心理感应能力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和色彩观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高校只有强化这两项能力的提高,才能全面满足学生鉴赏和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需求。在这种局面下,相关专业和授课教师需要对这两项内容保持高度重视,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色彩心理感受以及驾驭能力的全面提高,还可以借助户外写生和课堂创作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色彩心理的认识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4]。比如,对于色彩景物写生相关内容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具有不同风格的色彩写生作品,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记忆,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学生剖析相关作品,使学生对不同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变化进行探索,进而完成实际形体塑造。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引导和鼓励的措施来强化学生的色彩心理,并使其理解色彩心理技巧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科学和有效的色彩心理目的,这对于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而言,具有一定的基础奠定作用。

(六)有效调节心理情绪

针对高校的美术教学而言,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有效向学生讲解色彩心理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主要的应用技巧之外,还需要强化学生有效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并针对性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整,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相关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和主动地学习色彩心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优质的人格构建需要。教师对于这种色彩心理相关知识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技能需要全面传授,并不断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特征,不断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及时调整,进而促进色彩心理和美术创作全面结合[5]。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学生针对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色彩使用现象,对于颜色的利用流畅性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对于这种问题的产生,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心理情绪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对于实际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色彩心理方面有全面地了解以及认知,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不断采取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情绪,有效缓解身体疲劳现象,可以满足学生养成健康和成熟的心态。

(七)借助课外拓展来强化学生色彩心理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实际课外拓展也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可以借助课外拓展的措施,满足学生更好的观察更多的色彩变化情况,使其融入到现实的色彩变化过程中,并对变化特征有效了解,强化学生色彩心理感应能力的提高[6]。一是相关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色彩引导机制,对于课外拓展而言,需要结合引导机制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不断了解和观察色彩变化特征,有效强化学生色彩心理感应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全面向学生讲解色彩明暗和配色设计等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色彩以及色彩心理的全面理解,进而达到应用效果需求。除此之外,在开展课外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实际生活和美术创作有机融合,进而针对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创作灵感,并有效运用色彩心理,强化学生创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有效改善相关作品质量。同时,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而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自然色彩,不断感受色彩的魅力,可以强化学生对色彩心理的认知和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感应能力,这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7]。但对于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心理的教学与学习还存在较多不足的地方,在这种局面下,教师在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美术色彩心理上的理解,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色彩心理知识,进而满足学生通过这种课外拓展的方式来感知色彩心理的魅力,为后期的学习巩固基础。

四、结语

结合以上所言,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高校要重视对色彩心理在美术教学重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地调整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认识到色彩心理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的学习色彩心理教学,在提高学生赏析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艺术水平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色彩心理在高校中的教育提供一点建议。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方式美术
美术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