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
过去二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二十年筚路蓝缕,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前,我们的老领导、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在首届远程教育大会上所作的《中国远程教育波浪式发展的启示》报告,引起了国内关于远程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也开启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历史进程。
过去二十年,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深入实施,加快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引领教育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到“十三五”末,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今天,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可以重点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第一,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能够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促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列入十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飞速变革、教育融合创新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空前增长,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倒逼教育系统必须做出全面、深刻的转型和变革。进入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真正具有家国情怀和引领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两个大局”,以信息化推进教育体系的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二十年后的今天,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日趋严峻。以中美贸易争端为标志,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面对共同的国际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竞相制定系列国家战略和规划,积极推行新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深入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协同教学,加快学校组织形态转变,推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进一步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既能发挥人口优势、保障教育的规模,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堪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任的多样化人才。當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我国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中国教育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选择。
第三,二十年后的今天,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智慧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教育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智慧教育是着眼当前、面向未来、支撑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方式、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方式、改变了人的认知和知识构建方式,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成为可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新常态,在线教育、智能教育、融合教育、终身教育、跨文化教育正在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并将深刻改变全球人力资源版图。
发展智慧教育,重要的是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重点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目标是要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强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从而培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协作、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征程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将砥砺奋进、继续前行
当前已经步入“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领域在拓宽,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时代主动权,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开篇布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和政策文件,形成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工作部署。不久前,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网信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按程序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同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研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计划于近期发布实施。
第二,要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坚持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的原则,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6个方面,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第三,要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生态。加大对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鼓励企业、社会机构、学校、教师参与个性化资源供给,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局面。鼓励开发灵活多样的资源,持续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探索将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普及深化“三个课堂”应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东西协作、定向帮扶,向教育薄弱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实施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助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第四,要深化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促进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教学方面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上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科研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资源、信息共享,促进跨时空的交流合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和经费的监管与服务。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降低办学成本,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节能减排,实现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后勤服务的精细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
第五,要打造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提升信息系统(网站)防护能力。建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时发现、研判和处置网络安全隐患。加强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和儿童信息。建立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健全基础设施技术保障体系,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及时堵塞安全漏洞,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