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萃
摘 要:戏曲作为我国戏剧文化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亦是戏剧艺术不断发展所流传下来的精髓,有着较强经典性、民族性及规范性特征。而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可呈现多元化音乐艺术风格。本文基于戏曲艺术和钢琴艺术的特点,分析了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的“交响化”基本价值表现,探讨了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交响化”,期望以此推动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多元化发展,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化”作品,实现传统区域文化的多元化传承。
关键词:戏曲音乐;钢琴艺术;交响化
中图分类号:J624.1;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2-00-03
中国作为文化艺术发展大国,多元化文明艺术繁荣发展,生成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戏曲艺术历经长时间沉淀和艺术升华发展,真正见证了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针对国家文化艺术体系生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射作用。诚然,钢琴艺术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戏曲艺术的影响,对戏曲艺术所蕴藏的部分基因进行有效吸收和应用,并踏上了全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不论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还是在日后艺术发展进程中,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体系的“交响化”发展已彰显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中华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现实需求[1]。
一、戏曲艺术和钢琴艺术的特点
探究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特点,既能加强对二者的深入剖析与了解,又能基于二者发展需要,实现“交响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多维角度了解戏曲艺术及钢琴艺术的本体特点,可促进二者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能基于时代发展需要构建具有时代性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探究多元化特点不难发现,虽然钢琴艺术属于舶来品,但艺术无国界,基于我国发展理念促进二者深入融合,可促进传统戏曲与时俱进,也能将舶来品转化为民族性作品,以此实现科学跨界。
(一)戏曲艺术本体特点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全球戏剧文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发展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原始歌舞表演,历经各个历史朝代演变及发展,产生了以念、打、舞、做等诸多艺术门类深度融合的新艺术形式[2]。一般来说,中国戏曲具有诸多剧种,并且每个剧种均具备较为独立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地位。戏曲所具备的民族性、经典性以及规范性等特征,促使其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戏曲艺术的民族性特征,由于戏曲作为民族性艺术种类,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所以在戏曲音乐表演过程中极为注重民族写意性的表现,同時以依托隐喻、虚拟和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不断追求民族戏曲所具备的特殊艺术美。戏曲艺术的经典性特征,主要在于戏曲艺术由诸多流派构成,每个流派通过艺术家的经典演绎获得广泛传播,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李世芳、毛世来以及张君秋等。这些大师级表演艺术家所演绎的诸多戏曲音乐作品至今仍被流传。戏曲艺术的规范性特征,指的是在程序化表演的前提下,基于戏曲艺术基本规律与鲜明特征,加入现实生活当中的动作及语言,通过艺术手法进行美化,从而生成规范性表演形式,如诸多唱腔的板式、各行当特殊表演程式与音乐规律等,并且每个行当在艺术表演中均具备专属的表演形式,行当人物所呈现的思想情感亦随着戏剧情景变化而变化。
(二)钢琴艺术本体特点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之王,虽然中国钢琴艺术体系涵盖钢琴作品创作、钢琴曲目演奏以及钢琴教育,这些均隶属“舶来品”。然而和戏曲艺术相同,钢琴艺术凭借其民族性、规范性与经典性等特征,深受大众关注和喜爱。钢琴艺术具有民族性特点。由于钢琴艺术作为世界性艺术的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悠久历史,但其同样具备民族性特征。例如,贝多芬所创作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均彰显了日耳曼与德意志民族艺术风格,同时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亦彰显出俄罗斯民族风情。针对中国钢琴艺术来说,也常常将突出民族特点为核心,如《黄河》这部作品,不论是风格还是主体,均充满了深厚的民族特点和爱国情怀。钢琴艺术规范性特点,具体呈现在其不论是乐谱创作、作品演奏还是知识技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均具备统一化标准和要求,必须严格根据钢琴自身特征展开。譬如,在钢琴作品创作中需要基于曲目具体分类展开,其演奏技巧也要遵循相应规范和标准。钢琴艺术经典性特征具体在其具有世界级钢琴大师,包括柴可夫斯基、肖邦、贝多芬以及李斯特等,这些钢琴家创作了诸多著名与经典的作品,促使钢琴艺术体系产生了经典的艺术特色[3]。
二、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的“交响化”基本价值表现
剖析与研究二者“交响化”的基本价值体现,加强对“交响化”概念的深入认知和了解,既有利于钢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又有利于戏曲音乐创新传承。中西结合不是对西方文化的无理由崇拜,而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国际化发展的手段。虽然我国具有多元化戏曲艺术,但不可否认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传承形式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借助钢琴艺术提升其传承的时代性,也有利于充分体现戏曲音乐的多元化价值,更有利于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和民族化。感知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交响化”的价值体现,提升对其融合的重视,可真正塑造中西结合的硕果。
(一)钢琴艺术充分吸收戏曲元素,促进了钢琴艺术民族化发展
一直以来,钢琴艺术享誉全球,根本原因在于钢琴艺术是以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充分继承与肯定为基础。例如,肖邦所创作的诸多作品均是借鉴与吸收了民族与民间音乐艺术基因,作品蕴藏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情感,并且还具有被全球各国民众所接受的世界性特点。钢琴艺术若想在中国实现长远发展,需要以民族化为基准进行创作和表演,以现代音乐思维为依托展开深度认知与再次创作,从而丰富钢琴艺术的感染力及表现力,为受众提供广阔想象空间及全新审美体验[4]。除此之外,戏曲艺术也可借助钢琴艺术的渗透延伸艺术空间,进而体现全新艺术光彩。
(二)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相得益彰,促使作品产生全新生命力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历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尽管隶属经典艺术,但是仍无法避免地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若缺少新艺术要素的融入,则必然会弱化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及感染力。随着钢琴艺术的渗透,可以有效补充中国戏曲艺术的缺陷。钢琴所具备的清新音色、多声、多音和声织体,可以重新诠释戏曲音乐艺术的线性织体,进而生成全新审美品质与和声效果。以钢琴为媒介重新演绎戏曲音乐作品,可促使戏曲音乐作品产生全新生命力。并且,戏曲艺术所具备的线性思维也可为钢琴作品创作提供艺术灵感,进而创作出更多具备艺术价值的作品。
(三)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深度融合,使戏曲艺术实现发展传承[5]
众所周知,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在特定的音乐体系内融汇和交响,实现两者的珠联璧合。中国戏曲艺术保留了特定社会时期的传统风貌,伴随钢琴艺术因素的渗透,为植根于传统文化当中的戏曲艺术补充了当代音乐基因,并为戏曲艺术真正开辟了一条不断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在渗透了钢琴艺术的戏曲音乐作品当中,既能使戏曲艺术所具备的特殊魅力获得有效传承,同时还可弘扬其民族精神。除此之外,钢琴元素的融入为戏曲艺术进入国际舞台提供了有效助益,也为全球受众了解戏曲艺术提供了帮助。
三、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交响化”
探究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多元化融合,创新交响化思路与策略,既能实现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创新传承,又能推动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虽然中国在特殊时代丧失了文化自信,但历经多年发展,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已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转化的关键时期,经济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都应创新发展结构,才能快速实现多元化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强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梦。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多元化融合,也能使世界见证中国力量,感知中国文化魅力,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开拓新的发展局面和发展格局,形成艺术发展新态势。
(一)钢琴伴奏中应用戏曲曲调
钢琴伴奏当中对戏曲曲调的运用是现代戏曲音乐和钢琴艺术交响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例如,《红灯记》当中是借助描绘中国抗战故事来映射这一历史时期国人的爱国情怀。而这部作品是以京剧曲目为基准而创作的,作品伴奏借鉴了鼓板、管弦乐和京剧三大件[6]。同时,作品音调部分渗透了京剧曲调,让受众在聆听中产生熟悉和亲切之感,借助这一方法促使钢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此同时,钢琴伴奏中应用戏曲曲调时,也应促进演奏者树立交响化演奏意识。创新改革理念先行,树立交响化演奏意识既能把握戏曲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节奏性,又能基于乐曲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促进二者融合以确保在作品演绎时理清旋律层次,细致地表达每一层次音乐特质。例如,钢琴伴奏中演奏者可加强对戏曲曲调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并利用学习契机,感受多元化韵律的魅力。戏曲曲调中蕴含着传统艺术魅力与艺术文化,助力其融入钢琴伴奏,既能提升音乐层次感,又能利用多元化演奏技巧,提升演奏质量与效率,更能加强对作品的准确表达,充分诠释艺术内容,以此实现乐曲演奏的拓展和普及。引导演奏者感知戏曲曲调魅力,可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也能促进其自主在钢琴伴奏中应用戏曲曲调,确保创新作品风格与诠释形式,塑造全新的音乐演奏形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化”艺术。钢琴艺术与戏曲音乐二者都隶属于音乐范畴,基于二者个性特点,进行多层次融合,既能实现钢琴艺术的普及与拓展,又能创新戏曲音乐传承形式,促进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由此可见,钢琴伴奏中应用戏曲曲调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区域政府也可根据区域特色在钢琴伴奏中引入地方性戏曲曲调,以此提升钢琴伴奏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完善钢琴艺术架构,创新钢琴艺术的传承形式与传承体系。
(二)钢琴艺术中对戏曲作品音调的运用
一般来说,钢琴艺术家在作品创作当中,把戏曲元素渗透其中,能够创作出诸多具备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具体包含钢琴练习曲、变奏曲、幻想曲与组曲等[7]。而钢琴练习曲有着较为显著的教育性特点,在学习者学习钢琴艺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时,艺术家在钢琴练习曲创作当中渗透戏曲作品音调,生成全新的钢琴艺术类别,对钢琴艺术作品创作及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比如,在《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中《小开门》这一部分所强调的是对演奏者左手弹奏能力和技巧的锻炼,在多次练习后,演奏者左手弹奏水平和能力会有所加强,能在之后表演中实现灵活转换,同时左右手弹奏的协调性也会提升。而《柳青娘》部分则显著呈现了京剧曲牌特殊的音调,注重对演奏者右手双音演奏能力的加强,在演奏者对边奏和断奏节点的精准把握层面有着严格要求和标准,注重高音旋律的突出表现。另外,《石榴花》隶属昆曲曲牌,《柳摇金》属于京剧曲牌,注重对演奏者手指灵敏性的培育。国内诸多艺术家创作的钢琴艺术音乐均在不同程度渗透了戏曲作品的音调,如在“音乐会练习曲”当中便融合了诸多传统戏曲音阶元素,促使戏曲曲调元素和民族声乐实现了深度融合。中国钢琴与传统戏曲的民族化发展,可真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加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控制,并利用艺术形式表达人类语言,以此提升钢琴艺术及戏曲的生命力和活力。钢琴作品与戏曲都隶属于艺术范畴内,促进二者交融过程中,也应加强对作品音调的全方位分析和了解,可基于二者特色,合理运用相关音调,也可以以此真正实现钢琴艺术与戏曲的“交响化”。虽然我国戏曲具有较强的民族特征,其中蕴含多元传统文化,但要想提升二者的“交响化”,也应基于戏曲特点,创新钢琴艺术创作形式,才能基于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传承的时代化与现代化,确保在传承过程中构建符合民众审美和民众发展需要的艺术体系,以此快速促进钢琴艺术中戏曲作品音调的合理利用,实现钢琴艺术及戏曲作品音调的多元化传承,并借助创新契机实现戏曲作品曲调的创新与优化。
(三)借助戏曲创作方式模仿民族乐器
戏曲作品创作过程中,多数民族乐器均为演奏者人声演绎做伴奏,且具备推进故事情节实现戏剧化发展、渲染舞台交响效果等作用。如《皮黄》这部作品,在作品引子处,创作者采取二度音程滑音呈现京剧艺术的滑腔,同时二度音程有效模仿京胡乐器当中的回滑音,具有鲜明的京胡音色艺术特征。在戏曲艺术当中,打击乐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打击乐器具有穿透力强以及色彩明亮的特征,是节拍律动性较强的乐器。以《京剧瞬间》这部钢琴作品为例,作曲家将二黄和西皮作为创作素材,将京胡行弦作为伴奏,于作品第一段尾部,借助钢琴黑键和白键位置的差异性,灵活地把小二度调性叠置生成不协和音响,同时把这一音块加以聚合,形象地模仿了诸多锣鼓敲击和碰撞所产生的音色[8]。又如,王建中所创作的《百鸟朝凤》这部钢琴作品,也是借鉴与吸取了《抬花轿》与《一枝花》等戏曲音乐。这部作品形象化地模仿了传统戏曲音乐当中常见的笙、唢呐与扬琴等乐器。其中,唢呐作为北方相对常用的吹奏型乐器,具有较强穿透力,且声音洪亮。唢呐演奏是借助手指音控来调节气息,以此模拟豫剧当中的口技音色效果,特别是在作品开始处极具特色的花舌音。《百鸟朝凤》当中出现了诸多模仿我国传统乐器扬琴演奏技法的片段,扬琴作为戏曲艺术中相对常见的击弦乐器,通过演奏者左右手互相交替的形式模仿八度散打與重复音。作品第四段当中那个模仿扬琴演奏八度散打的声音,便是在扬琴乐器中借助双笕敲击呈现的八度重复音。以传统民间乐器为基础所改编创作的器乐作品,应基于每个乐器音色的差异演奏出具备民族特色的艺术意蕴。传统戏曲作品普遍是单声部作品,然而钢琴则普遍采取多声部语汇方法创新与改编原曲目,这是对民族乐器、戏曲艺术特殊的韵味、演奏技巧与音色特征在钢琴艺术中相对全面和完善的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艺术与戏曲音乐的交响化促使两者互相发展、互相促进。然而,钢琴艺术与戏曲音乐的深入交汇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发展仍有良好前景与宽阔空间。钢琴艺术和戏曲音乐的有机结合,具有时代发展和艺术传承的必然性,也代表着今后钢琴艺术和戏曲音乐的发展态势。虽然目前钢琴艺术与戏曲音乐的融合仍具有较多问题,但随着二者交响化的不断深入,钢琴艺术和戏曲音乐也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陈希.中国钢琴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J].当代音乐,2019(6):12-14.
[2]李策.戏曲元素特色钢琴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体现[J].四川戏剧,2019(12):187-189.
[3]吴洁.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对戏剧元素的运用与融合发展[J].四川戏剧,2020(4):109-111.
[4]王若曦.论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融入[J].戏剧之家,2020(25):53-54.
[5]曹静.论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4):133-136.
[6]姚荣杰.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畅想 秦腔《逐梦桃花源》的文化内涵[J].中国戏剧,2021(10):63-64.
[7]颜聪.戏曲声腔在当代民族歌剧创作中的运用与艺术表现[J].中国戏剧,2021(10):80-81.
[8]杨卓尔.钢琴艺术指导和声乐演唱中的互相影响与意义[J].艺术大观,2021(26):29-30.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