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的“琴”

2021-12-08 06:40龙翔丁娇艳
源流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月琴九龙彝族

龙翔 丁娇艳

安荣发是有“几刷子”的,单说这工作室的选址,足以看出一个民间艺人的眼光和功力。右边是一个农庄,左边是一个大鱼塘,几十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室坐落其间。隔着数十米远远望去,最抢眼的不是工作室,而是工作室墙面上悬挂的月琴模型,模型很大,大得似乎想要把整个墙面装进去。站在工作室门外环顾四周,青山相依、绿水相伴,清风徐来、碧波荡漾,让人瞬间神清气爽,实属创作佳地。工作室里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还有不远处树梢清脆的鸟鸣,这画面想想就是美。

初见安荣发,倘若不是他亲口说出,你不会相信他已经66岁,这大抵是文化和信念的力量。黝黑的肌肤,高挺的鼻梁,这是人们对彝族人的印象和概括。安荣发也不例外,他头戴一顶黑色鸭舌帽,身着彝族服饰,蓄着胡须,扎着马尾辫,浑身散发着彝族人的豪爽性格和艺人气息。进入工作室,一杯热茶过后,安荣发将他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

安荣发的父亲是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木匠,在老家一带方圆百里颇有名气。他木工技艺精湛,精通各类家具和乐器制作,让安荣发一生仰慕和敬佩的是父亲做月琴的手艺。十多岁的时候,安荣发就跟在父亲的后面,父亲做他就看,父亲弹他就听。渐渐地,耳濡目染之下便喜欢上了月琴制作。而后来,安荣发因为参加工作无暇顾及,这门手艺渐渐被搁置。

54,一个普通的数字,然而当安荣发提到这个数字,却几度哽咽。原来,父亲54岁时撇下了家人和心爱的手艺离开了人世。安荣发到了54岁的年纪,自然更加怀念起父亲来,怀念父亲制作的月琴和悠扬的琴声。那一年,安荣发回想起父亲生前制作过一把精美的月琴,算是月琴中的精品,但不知被谁买走了。安荣发非常想把它买回来作纪念,便四处请人打听,却始终没有下落。遗憾之余,他暗下决心:接力父亲手艺。

工作之余,安荣发不是通过手机查阅月琴的相关资料,就是四处走访交流,抑或把自己关起来废寝忘食钻研制作月琴。有一次,安荣发在制作月琴的过程中,一不留神电锯弹跳起来划伤了他的肚子,顿时血染工场,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缝了十几针才化险为夷。至今回想起那个场面,仍心有余悸。养伤期间,家人和亲友不止一次劝告他放弃这门手艺安享晚年,他满口答应了。谁知他“口是心非”,伤口尚未痊愈,又悄悄忙碌起来。

60岁,安荣发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高兴不已,终于可以全身心钻研月琴制作。选材是很讲究的,制作月琴多选用野樱桃、鸡血木、金丝楠木、黑檀木和梧桐。月琴的结构包括琴头、琴轴、琴颈、琴框、琴箱、琴弦、琴品、背板、面板等,各个部件根据功能所需用材不一样。选材结束后,接着就是下料、打磨、拼接、雕刻、调音等,这里面大有学问,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就像大师烹饪一样,先放什么再放什么,还有火候的时长大小都要拿捏到位,一盘好菜才能华丽上桌。

回想以前,制作一把月琴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调音和雕刻是最花功夫的,尤其是调音,那时候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一个音调一个音调反复调试。而现在,安荣发学会了“高科技”,他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了调音软件,既省时又省力,音准又好。至于雕刻,现在实现了半机械化,只需把草图画出来,剩下的交给机器设备基本可以完成,现在一把月琴从备料到完工,只需要5—7天。

九龙月琴是安荣发的创新之作,也是其得意之作。在他的工作室,堆放着各种组装部件,这是为制作九龙月琴备料。提及九龙月琴,还得从传统月琴说起。传统月琴一般为二弦或三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迎合年轻人口味,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安荣发索性把琴弦增为六弦,琴头改良为龙头和虎头,称为龙虎月琴,可以肤浅地理解为两把传统月琴的叠加。为了让龙虎月琴更加美观和富有特色,他又在龙虎月琴的琴轴、琴框等部件刻上九条龙的图案,九龙月琴因此得名。九龙月琴既丰富了音色,又增大了音域,满足更多音乐创作者的需求,发出的音调或高亢明亮、或低沉委婉,颇受月琴爱好者喜欢。

有月琴就有故事,再加上月光、美酒和故友,这样的故事更有韵味。提起九龙月琴,安荣发欲哭无泪。那是在一次几个好哥们的聚会上,酒至肝肠,兴致勃发,安荣发似乎中了老朋友的“套”,晕晕乎乎间彝族人豪爽的性格暴露无遗。他索性把自己花费大量心血研制的唯一的九龙月琴抱出来,借着酒兴一曲《阿西里西》,博得掌声不绝于耳。有的称赞说他弹奏的手法好,有的说琴的工艺做得好,有的说两者皆有,说得安荣发忘乎所以。这时人群中出现一个声音,问这把琴多少钱能卖,安荣发半开玩笑道,你我多年故交,你现在能摸出一萬元便可拿去,谁料故友裤兜一掏当真成交。现在回想起来后悔莫及,也算是为自己的草率买单。而这,不仅让安荣发认识到得失的平衡,而且让他进一步看清了市场发展的潜力和改良创新的意义。

从54到66,12年的时间里,安荣发通过不断努力,先后精心制作了100余把月琴。每制作一把月琴,他都会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彝族名字—阿哲祖普,同时还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文字、图腾等文化融入其中。安荣发深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也是父亲生前常常用来教育他的话语。安荣发一生很想感激的人就是父亲,是父亲给他指引了方向,是父亲的精神无时无刻鼓舞着他前行。

除了主要制作月琴外,安荣发还制作二胡、大阮、小阮等,每一件都是精品,他把这些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细心呵护,常常轻拿轻放,生怕一不小心会弄坏他们。为了掌握每一把月琴的去向,安荣发准备了一本笔记本,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每一把月琴的型号、选用材料、购买者姓名、购买日期和购买价钱等信息。

有心人,天不负。2014年6月,安荣发制作的虎头月琴被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民族艺术馆收藏;2014年7月,在贵州省彝族传统器乐、民歌比赛中,安荣发演奏的月琴独奏曲《水西古歌》荣获优秀奖;2016年11月,毕节市民宗委授予安荣发“毕节市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师”称号;2018年10月,安荣发制作的虎头月琴被毕节市博物馆收藏。一次次的荣誉和肯定,更加鞭策安荣发在研制月琴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忆往昔,两代人为“琴”所“惑”;展未来,接力者更需奋发。对于以后的打算,安荣发明确给自己定位:继续研究和开发更多种类的精品月琴,真切希望有年轻人来接续这门手艺,将会毫无保留免费教授,把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一代代续写精彩的人生“琴”怀!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月琴是彝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早在宋代《乐书》中就有记载。彝族月琴又称“腔资”“杰猜”“弦子”等。演奏时,琴置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竹片或牛角片弹弦发音。技法有弹、拨、挑、扫,音有双音、和音、颤音、倚音、滑音等。月琴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日常生活男女青年的谈情说爱,还是在节庆日子,都少不了月琴的弹奏。尤其在节庆日子,小伙子弹着月琴,姑娘们随着琴声舞动,跳出彝族人民的欢快和幸福,彰显出彝族人民坦荡的胸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猜你喜欢
月琴九龙彝族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彝族海菜腔
悦己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寻找“九龙子”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终结“九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