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红
[摘 要]將“化学习题”改编为“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促使学生精准地理解概念与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文章将“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习题改编为“Na与CuSO4溶液反应”实验,探讨了Na与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
[关键词]习题实验化;Na与CuCO4溶液反应;反应产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2-0081-0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化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已不再是“教会学生做习题”,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化学习题中领会、掌握化学知识,从实验现象中推导结论或设计实验论证化学概念。实验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实验探究无疑成为构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枢纽。因此作为现阶段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单一地只对教材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而是要精准地把握化学习题,并将其改编为化学实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开展“化学习题实验化”专题研究,是一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对“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习题的处理。
一、结合金属钠的性质,推测“[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此时,笔者单刀直入地提出了“[Na]与[CuSO4]溶液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呢?”这一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进而顺势提出“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开展“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探讨[Na]与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
为了精准地把握[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明确“除外”的本质原因,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思考,确定了“[Na]与[CuSO4]溶液反应”实验方案。
1.配制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
结合已有知识和主观推测,配制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1%、5%、10%、15%以及饱和溶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配制15%的[CuSO4]溶液还是配制饱和[CuSO4]溶液,都需要进行加热处理,以促进溶质快速溶解,再将配制完成的溶液静放冷却、备用。配制浓度精准的[CuSO4]溶液,需要通过计算确定[CuSO4·5H2O]晶体与蒸馏水的质量,具体如表1所示。
2.验证对比系列实验的反应产物
为了确定Na与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一是探究Na与微量的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
室温下,用5 [mL]注射器分别吸取冷却后的[1%]、[5%]、[10%]、[15%]以及饱和[CuSO4]溶液,使其与金属钠(绿豆大小)进行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是通过注射器滴到金属钠上的,同时第二滴溶液必须在第一滴反应完成后滴加。除此之外,实验开始前,笔者就明确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加入第一滴[CuSO4]溶液时的现象,也要关注多滴[CuSO4]溶液加入后的反应现象,更要留心观察反应完成后的现象,具体见表2。
二是验证Na与微量的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是否生成单质[Cu]。
凭借颜色判定物质种类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所以为了验证Na与微量的不同浓度[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设计了加入1∶1[HCl]溶液的环节。收集不同浓度CuSO4溶液滴在钠块上反应后的不溶物质(如图1),并将1∶1[HCl]溶液注入盛放不溶物质的容器中,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反应现象,确定反应产物,具体见表3。
将1∶1[HCl]溶液加入到不溶物质进行充分反应,得到少量的红色片状、有金属光泽的固体——[Cu],所以笼统来讲,Na与微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少量的单质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质铜的生成与水量有一定的关联性。微量[CuSO4]溶液含有少量的水,它与金属[Na]的反应会释放热量,随着能量的不断聚集,温度逐步升高,这无疑是生成单质铜的重要条件。
习题是化学课堂教学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教师不能片面地追求“听懂、会做”,而是要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成功摆脱“机械学习”的尴尬。而将“化学习题”改编为“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通过设计与操作实验,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也能够真切地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化学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婧.新课标下基于实验改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2] 丁伟,孙安贵.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学,2017(8):55-58,72.
[3] 张美明.化学习题家庭小实验化的研究与教学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张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