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2021-12-08 11:42王蕾
理论观察 2021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一带一路

王蕾

关键词:“一带一路”;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158 — 03

一、引言

习近平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即“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与包括中欧16国、中亚5国、东盟12国、西亚18国、南亚8国、独联体7国在内的沿途国家拉近了距离,相互交流文化,增进彼此了解。但由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众多,每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基础与文化习惯迥异,民族习俗以及宗教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故与沿途国家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一带一路”构想推进过程中,贸易发展、文化交流、商业服务等领域亟需大量多元化外语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围绕“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探索创新各个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优质服务。

二、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

2017年,中国第一个国际外交类社会问题智库察哈尔学会联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旗下中译语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国际翻译服务网站译世界以及语言大数据联盟三家权威机构发布了学术报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与行业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通过精准大数据分析并呈现了“一带一路”沿途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国际双边贸易以及双边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外语技术服务人才和国际语言教学人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化服务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知行合一的国际外语专业人才的政策建议。

(一)培养外语人才的国际化能力

国际化外语人才要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心怀天下的大局意识,掌握相关领域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认识并感到外语学习在推动人类历史命运发展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较高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完全经受多元不同文化的双重冲击,在完成做一个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完全丧失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格和民族国格。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当中游刃有余,高校可结合本校外语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外教数量,同时还要兼顾外教人员的外语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及实践经验。此外,"虚拟现实"的AI技术也可以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外语教学工作与人机交互技术融合,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跨文化交流情境,这不仅解决了海外实习基地建设难、联合培养困难大的问题,也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拥有AI技术支持的智慧课堂中,学生可以与虚拟人物用外语交流,在较真实的“一带一路”工作环境中学习外国文化、实践国际商务活动、锻炼商务谈判能力、熟悉商务礼仪等等,这样在未来现实的国际商务场景中学生就会很快适应,并迅速胜任。

(二)培养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

关于近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外语生与其他学科学生相比,创新能力欠缺(官晶华2010;张媛媛2012)。从目前社会对高校外语毕业生表现的反馈意见来看,现有的部分外语工作者专业能力有限,专业知识欠缺、国际知识储备不足、思想缺乏深度、分析问题能力明显欠缺、批判逻辑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外语职业教育的一大软肋。

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后天教育培养后才可以获得的,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自己付出极大的努力。改革创新外语教学模式无疑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应对之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通过组织课堂专题讨论、小组交际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鼓励引导学生自主重构现有知识,成为教学知识运用的主体。此外,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外语测试体系的不断改革也仍然是迫不及待的。理想的高校本科外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念,尽最大限度地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多样性的学习保障,并能充分尊重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以及其自身学习外语兴趣的巨大差异,最终为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外语教学研究成果或教育產品。

(三)培养外语人才知行合一能力

“光学而不做,或是光教而不做,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著名论述。语言教学究其根本就是国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国际语言综合应用表达能力一直是企业评价其国际外语水平的一个核心衡量标准,“哑巴外语”、“聋人外语”是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对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的。

外语学习中要做到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高校在一些外贸企业、翻译公司等建立实训基地,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真正参与到外语沟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检验了自己外语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动态实践中的口语能力的不足,深刻感知在课堂静态教学中极少能遇见的习语、俚语、俗语等语言形式在真实交际中的使用情况,进而能够督促自己及时调整并补充外语学习的内容,为真正成为一名涉外企业员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中的新挑战

《建议》显示:目前我国外语人才跨学科专业的学习是欠缺的,对行业背景知识也不甚了解,团队合作能力不够,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一现状给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一)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育模式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环境中,国际外语市场更多地需要一批具有国际专业知识、综合语言素养、国际商务合作专业背景和精通专业外语的国际多元化专业人才,为真正实现这一新的教学发展目标,高校就要不断调整完善现有的国际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

首先要重视并加强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掌握企业和市场需求,避免教育与市场脱节现象,人才培养目标由纯外语人才向金融、经贸外语、法律外语、宾馆酒店管理外语等复合型人才转变。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涉外企业优秀人才赴大学进行外语讲演,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高校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国际商业语言比赛等类似活动,为学生们在外语上进行交流营造出积极的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多种实践平台,强化他们的实际能力,并在教育和政府的帮助下,联合参与“一带一路”企业,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导向、学习与研究深入融合的实训基地,鼓励他们深入企业学习,在实战中体会自己所学,了解自身知识结构与市场需要的差异,有意识地弥补短板。

第二, 优化课程的设置,注重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增设 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课程,供学生个性化选择。外语学科知识并非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实现了外语学科与其它专业之间复合,交融和渗透的现象。课程的设置需要整合外语的视听、阅读和写作课程,使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知识贯穿于语言技能训练,避免枯燥、孤立的语言能力训练。

第三, 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外语人才不只是中国技术和文化的传播者,也要了解周边国家的文化、商业礼仪和司法体制等,尊重各种风俗习惯,克服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上的障碍,从而避免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产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对全球发展的动态有更强的认识,增加“一带一路”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遵循实践特征,改进外语教学模式

目前一些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缺乏特点,大学外语教学也不受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的外语教学形式单一造成的,实践中的教学多以灌输为主,缺乏实践应用的环节,对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影响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外语教学因其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达到增加实践教学的目标,就需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興信息技术给外语教学改革带来了众多的可能性,混合教学以及翻转教堂等教学改革的推广为教师全新多模式的教学实践提供保障,学生、环境、教材和教师四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其教学优势作用也日益突出。此外,外语教学还需要平衡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巧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利用网络和各种多媒体方式,打破课堂时间限制,利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潜力,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学习方式,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

(三)根据倡议需要,推进外语师资建设

目前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受招聘模式的限制,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其外语理论知识优势明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但缺乏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是偏“理论型”的,在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能力不足。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只能照搬书本内容,使用的教学案例多与当今的商务活动关联较少,与现实的“一带一路”背景也是割裂。不可否认,大部分外语教师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缺少进修的时间,加上学校并未给教师创造实践文化交流的机会,导致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当前国家、社会、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又何谈培育出国际化的创新性外语人才?

为了应对这个困难,高校必须争分夺秒地建设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复合型教师首先要具有全面的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科技更新,知识改革,教材改革等使得老师在学历教育的过程中所完成的知识储备远远不适应现实需要。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教学实践对象获取知识渠道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积累教育、心理、逻辑、辩证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坚持收集、鉴别、综合和应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环境;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摆脱繁重、复杂而低效的工作模式,转变态度,研习新的教学方法。

高校人力资源部们要努力优化整合教育队伍,吸引具有良好教育背景、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大学要为在职老师提供出国访学、交流、实践等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教学研究活动,为老师提供定期的外部交流机会,派教师进入“一带一路”的涉外企业,进行挂职训练,真实地体验了涉外企业的工作内容,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等回到教室,就能为学生设计更精准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高校教育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战略,围绕“一带一路”的人才需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模式,加强外语老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多模式教学平台,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与经济双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方华明.万世师表知行合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J〕.教育与职业,2006,(10).

〔2〕官晶华.外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及模式构建——以四川外国语学院为例〔J〕社会科学,2010,(03).

〔3〕孙欣.探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10).

〔4〕王银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时代外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当代外语研究,2018,(06).

〔5〕张立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10).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多元化一带一路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