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人居环境河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2021-12-08 09:53王立教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亲水人居景观设计

王立教 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在读

1 重视营造优良的自然生态,彰显生态型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内部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1]。将城市河道建设结合生态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强河流活力,而且可以为城市居民构建互动、休闲、生态健康的公共空间。河道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和谐稳定、优美安全的河道景观,增加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一旦河道景观遭到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还有可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打造优质的滨水环境景观,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文明形象[2]。

1.1 加强生态护岸建设

防洪排水工程在调节河道水位、引排城市内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防洪排水工程功能单一化,且缺乏稳定性,不仅会在持续强降雨季节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3]。为此,各城市有必要加大对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的力度。在生态河道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人文环境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河岸衬砌加固措施,以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维持城市发展秩序。

1.2 恢复现有渠化河岸的生态

针对现已建成的相对单一的渠化河道,可结合实际采取浅滩重建、恢复截弯取直、全面恢复生态河岸等不同方式加以处理。改造中可采用种植池式处理模式和复式堤岸处理方式。该类处理方式也可以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构建多标高和多断面设计模式,以此形成差异化的景观体验[4]。

1.3 应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

河道自身具备一定的水位调节能力与自体修复净化能力,但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单纯依靠河道的净化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部分城市的河道断面形式与河道护坡结构单一化,功能缺乏稳定性,增加了发生城市内涝的概率,加剧了水体环境污染。一旦河道中的微生物数量快速减少,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便会减弱,不仅会造成生物物种锐减,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难以自然修复。

为了满足排洪的要求,打造优良的自然景观,需要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优良渗透性的铺装材料,从而促进地表及斜坡位置的积水下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也出现了多种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材料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混凝土等,而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有水力喷草技术和土工材料绿化网等技术[5]。

2 打造和谐的人水关系,凸显亲水性原则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加大对河道区域建设的投入。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景观建设中,既是对河道生态环境的重新梳理,也是打造和谐的人水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场所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环境的可达性、多样性、连续性。与亲水活动多样性相比,亲水空间应为人们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场地,营造可参与性空间。与人居环境空间相比,人们往往对亲水空间保持了更加高涨的热情和持久的积极性,如图1 所示。尽管亲水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但也要格外注重活动形式的合理性以及集体活动对亲水空间的破坏程度[6]。亲水空间设计也要高度重视空间的开放性与可参与性,增强亲水空间环境对公众的吸引力。

图1 亲水河道景观设计

3 拓展历史文化,展现地域特色

3.1 保护原有的文化遗产

河道周边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人文价值的文物古迹、乡土建筑以及一系列建构筑物,是修复与保护的重点对象。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遭到破坏的文物古迹进行修复,最大程度还原文物古迹的原始面貌。总而言之,只有立足全局视角对文物古迹进行修复与保护,才能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镇人居环境,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江南人文风情与现代发展理念。

3.2 合理利用本地材料

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材料,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运输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废料的仿古加工改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又可以使人们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艺术魅力,加强景观的亲和力,提高民众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例如,北京市通州区北城的燃灯塔,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运河岸边,始建于辽代,1985-1987年经过了多次修缮。第一层供奉燃灯古佛,除角梁、飞檐是木质以外,其余都是砖雕仿木结构[7]。滴水瓦和瓦当头造型多变,花纹多样,还有象征皇族的坐龙纹饰。西北面瓦顶生长着一棵近200 岁的大榆树,象征着通州人民百折不屈、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4 重视打造视觉形象,突显设计的美观性

景观视觉形象尤为关键,应充分体现景观的美观性。塑造客体景观元素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任务,缺乏美感的视觉形象无法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每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如果采用相同的景观设计手法,一方面容易引发视觉及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无法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因此,景观工作者应将视觉美感的广泛应用与创新发展融为一体。河道景观建设应始终坚持基本原则,以凸显景观元素的特色与含义,重视景观的层次,形成错落有致的视觉形象。如图2 所示,设计者在保证原生态河道景观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依据河道走势设计休闲跑道,最大程度保护了原生态的河道景观,美观与原生态并存,能够突出设计的美观性、自然性。

图2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5 重视交通道路的设计

5.1 可达性

可达性可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心理上的可达性,二是交通上的可达性,能够为人们顺利到达滨水地带提供便利,也可以引导人们参与深层次的亲水活动,因此活动场地应具备便利性和开放性,从而才能实现交通道路的更好设计。如图3所示,河道两边的跑道及步行区分开设计,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图3 河道景观道路设计

5.2 连续性

连续性主要指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滨水地带的亲水人居环境空间是与水岸平行的带状空间。空间上的连续性具有显著的方向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岸线方向的水陆空间连续过渡,具有较强的可达性,而且也可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与岸线平行方向的亲水空间内部的连续和延展,主要指滨水地带公共空间不得受人为因素影响。时间层面的连续性主要指历史脉络的连续性,能够为人们传递场所中蕴含的文脉信息,同时也可为人们带来相对稳定的心理感受。

5.3 可停留性

城市人居环境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城市空间中的人数,还体现在人们停留的时间上。如果人数较少,但人们在空间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也可以显著提高空间的活力。该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安全感、舒适感和繁华感。安全感主要指人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亲水性与安全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舒适感则分为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两个维度,在公共活动场所中,舒适感与环境、设施便利性、秩序和自由度密切相关。此外,还要高度重视道路节点的舒适性。

6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城市人居环境河道对城市建设影响显著,是体现城市人居环境形象的重要元素。社会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城市人居环境河道景观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亲水人居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水世界儿童亲水行为体验玩具设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