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头盔产品质量风险影响因素浅析

2021-12-08 10:57:34任静娜梁山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头盔电动车电动

任静娜 梁山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227)

1、电动车头盔产品产业概况

1.1、电动车头盔产品概况

电动头盔是电动车驾乘人员佩戴的头部装具,在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时起到保护驾乘人员头部、减轻碰撞冲击、尖锐物体穿刺伤害的作用。因此,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电动车头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材质、配件质量和生产工艺。电动车头盔主要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等构成,关键工序包括壳体成型、缓冲层发泡成型、组装等。电动车头盔的安全防护功能主要体现在头盔佩戴装置强度、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头盔耐穿透性等方面。

电动车头盔质量直接关系到头盔佩戴者的生命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由于电动车头盔的标准缺失,目前电动车头盔产品未实施过质量调查,也未开展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1.2、电动车头盔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每年电动自行车的销量稳定在3100万辆以上,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亿辆。随着公安部“一盔一带”活动的推进和各地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实施,佩戴安全头盔已经成为了刚需,全国累计需求量超过3亿顶,预计行业规模将达到300亿以上,对各大头盔生产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些政策的本意是规范骑车行为,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政策带来的头盔火爆销售的背后,却充斥着众多劣质产品的身影。

我国电动自行车头盔的产业基地和摩托车头盔基本重合,主要在浙江温州、广东佛山等地。这些头盔企业的国内销售渠道以网络销售为主,线下主要是给一些电动自行车企业、外卖物流企业配套生产。

我国头盔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区域性生产,产品集中区域内分工明确,专业的配套厂家齐全,大大降低了头盔生产的成本,增强了我国头盔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东南亚、中东等地销量很大,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慎海工业区是国内知名的头盔加工基地,该工业区就集中了80余家头盔生产企业。

我国的头盔生产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世界知名的头盔品牌如意大利AGV、日本ARAI、SHOEI、美国BELL等均在我国设有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头盔生产企业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的LS2头盔在欧洲已属于中端产品。目前我国知名的电动车头盔品牌主要有永恒 YOHE(、LS2、野马 YEMA、Tanked Racing、瑞狮ZEUS等。

但我国头盔另一特点是中低价、低附加值产品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头盔产量偏低。在公安部“一盔一带”行动之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头盔日产量在50万顶左右,其中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是最大的产区,日产量大约20万顶,约占全国的40%。随着“一盔一带”活动的推进,各种企业大量涌入头盔行业,短时间内把电动自行车头盔的日产量推高到800万顶以上。如此巨大的产能增长,在这波头盔浪潮过去之后,无可避免的是残酷的价格战。

1.3、产品质量监管状况

摩托车乘员头盔和运动头盔 (包括自行车运动和轮滑滑板运动)在欧盟实施E-mark认证,需要满足ECE R22指令;在美国需要进行DOT认证。头盔直接关系到车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欧美各国对这些头盔的产品质量均非常重视,经常针对头盔进行质量风险监测。

我国的摩托车乘员头盔自2018年8月1日起实施CCC认证管理,运动头盔未实施强制性认证或生产许可证管理。

电动自行车头盔由于国家标准缺失,未实施强制性认证或生产许可证管理。

2、电动车头盔标准适用性分析

我国民用的头部防护用具相关标准,主要有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GB 24429-2009《运动头盔 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 2811-2019《头部防护 安全帽》。2020年6月,国标委发布了征求GB 811《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立项意见的通知,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的制订已经提上了日程。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特有的交通工具,国外类似的标准主要是针对摩托车头盔,如,日本标准JIS T8133-2015《机动车辆使用者的防护头盔》、ECE R22-2002《保护头盔》,标准要求与GB 811比较接近;或者针对自行车头盔,如,BS EN 1078-2012《脚踏骑自行车的头盔和滑板和溜冰鞋用户的头盔》,AS NZS 2063-2008 A1-2009《自行车头盔》,ASTM F1447-2018《休闲骑自行车或轮滑头盔规格》、ASTM F1446-2015b《评价防护帽性能特征的设备及程序的标准试验方法》标准要求与GB 24429比较接近。

电动自行车运行速度远低于摩托车,但整体重量远高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驶的环境复杂,经常与机动车、行人交汇,发生碰撞的情况与自行车运动头盔又有所不同。因此,电动自行车头盔业内普遍认为该产品相当于低配版的摩托车乘员头盔,接近GB 811-2010中的B类半盔的要求。

很多生产企业参考摩托车头盔中的B类半盔制定企业标准,大幅度下调检测参数,并且多数不设置碰撞类性能指标,导致很多符合企业标准的头盔也起不到多少安全防护作用。有鉴于此,为了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确定安全底线,全国各地的电动自行车、头盔协会纷纷制定发布了团体标准,详见表1。

表1 现行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团体标准汇总

3、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案

3.1、采样方案

(1)产品种类。

本次监测的对象为电动自行车头盔,指供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的头部装具,其名称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车头盔、助力车防风帽、助动车防护帽等。不包括明示执行标准GB811-2010的摩托车乘员头盔和明示执行标准为GB 24429-2009的运动头盔。

(2)样品来源。

目前电动自行车头盔超过60%在电商平台销售,因此,此次采样渠道分为流通领域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实体店主要在各大电动车专卖店、电动车摩托车维修点和部分头盔摊点,采样比例约占40%;电商平台主要从天猫、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唯品会等电商销售平台购买,采样比例约占60%。

我国电动自行车头盔品牌繁多,原来电商平台占有率相对较高的是高端的LS2头盔、小牛电动头盔,中端的YEMA野马头盔和偏低端的DFG头盔。

计划电商平台采样18批次左右,覆盖天猫、淘宝、唯品会、苏宁易购、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采样12批次左右。

采样过程中,品牌选择重点采集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如野马、DFG、AD、Yadea/雅迪等,同时由于目前线下销售的电动车头盔有相当一部分“三无”产品,此次也针对此类产品进行少量采样。同一企业、同一品牌的同一类产品不得重复采样。

表2 拟采样的样品情况

3.2、检测指标与依据

(1)检测指标。

本次监测项目为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低温)、头盔耐穿透性能(低温)。

(2)检测依据。

检测方法和标准依据见表3。

表3 检测方法及标准依据

4、检测结果分析

针对每个检测指标从类别、购买渠道、价格区间等角度,以图表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体现产品在所处的质量水平。

4.1、从不同项目检测结果分析

总体来看,有16批次产品佩戴装置强度不达标,有19批次产品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不达标,有18批次产品头盔耐穿透性能不达标,见下表4,这些产品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表4 检验项目不符合率统计表

(1)佩戴装置强度性能。

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检测项目模拟事故中头盔受到外力勾拽,系带破坏或脱落从而使头盔失去保护的情况。结合检测结果来看,全盔系带质量远远好于半盔,仅有2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16.7%;半盔的系带则有14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达75%,质量状况不堪入目。

佩戴装置强度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使用了轻薄低劣的系带和搭扣;有部分搭扣的塑料件采用的回收塑料生产,导致力学性能极差,也有部分佩戴装置结构不合理,受力部分轻薄。部分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忽视了系带的重要性。

(2)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该项目模拟事故中头盔在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发生碰撞、跌落事故时保护头部的情况,是头盔产品最为核心的指标,能够体现头盔最主要的保护性能。

世界各国的研究者经过大量实验,给出了颅脑耐受限度与碰撞力及动力学响应的关系。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对B类盔规定:冲击加速度的峰值小于400g;200g的作用时间小于2ms;150g的作用时间小于4ms,一般来说人体头部不会发生颅骨骨折或脑震荡。

结合检测结果来看,全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远远好于半盔,有6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50%;半盔则有13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达71.4%,质量状况惨不忍睹。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使用了劣质的壳体和缓冲层,甚至有很多半盔结构的头盔不使用缓冲层,也就无法在碰撞中通过缓冲层材料溃缩来吸收碰撞能量。部分产品的壳体采用了回收塑料或者PP料生产,抗冲击能力较差。壳体和缓冲层是头盔的主要成本来源,约占总成本的60%。这也是很多生产企业偷工减料的主要方向。

(3)头盔耐穿透性能。

该项目模拟事故中头盔在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发生事故时被周围尖锐物体穿刺的情况。结合检测结果来看,全盔耐穿透性能好于半盔,有5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41.6%;半盔则有13批次不及格,不及格率高达71.4%。

头盔耐穿透性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与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基本一致,另外还存在着部分头盔结构不合理、通风孔设计过大导致抗穿刺性能降低的情况。

4.2、不同类别产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不同产品类别测试汇总见下表5。

表5 产品类别测试汇总

全盔结构的头盔主要用于冬季佩戴,半盔则是夏季为主。总体来看,全盔的不及格率低于半盔的不及格率。主要是很多消费者在夏季喜欢佩戴采用腾空件结构的简易的半盔,通风透气性较好,这种类型的头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1)不同购买渠道产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按照采样地点样品不达标率进行统计分析,见下表6。

表6 采样地点不达标率统计表

本次监测区域覆盖了实体店、电商平台等电动车头盔的日常销售场所,在电商平台采集样品较多,发现产品不达标的概率较大。经检测发现,电商平台采集的电动车头盔样品的不达标率为57.9%,不达标率很高,显示在电商平台采集的电动车头盔产品存在较大的使用风险,需要引起消费群体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2)不同价格区间产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售价在180元以上的产品质量较好,而价格低于90元的产品质量状况比较严重。价格低廉的头盔往往是大幅度牺牲了安全性能,可以看出,价格是影响头盔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广大消费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选购价格过低的头盔产品,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佩戴人员的人身安全。

表7 不同价格区间采样的样品得分情况

5、建议和措施

5.1、给消费者的建议

建议消费者在正规渠道购买电动车头盔,尽量避免购买价格过低的产品。不要购买无品牌型号、无生产厂家、无警示说明标识的产品。在选购时按说明书要求或在销售人员指导下,正确系上系带,扣上搭扣,用力拉一拉,不应出现系带撕裂、连接件脱落及系带扣松脱等现象。用拳头或手指用力按压头盔的内缓冲层,应有轻微反弹感,以既不坚硬,也不出坑、不掉渣者为好。

5.2、标准方面的建议

头盔作为重要的头部护具,直接关系到3亿辆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人身安全。从根本上来看,目前强制性电动车头盔标准的缺失,加剧了市场的乱象。没有标准,就没有底线。许多生产企业通过制定要求极低的企业标准或干脆就没有执行标准,大批量生产无缓冲层的腾空件结构的头盔。

当前头盔特别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乱象根源在于缺少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建议尽快推动国标委制定出台《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鼓励先进头盔企业、检测机构参与其中,尽快为电动自行车头盔划定安全底线,通过既保障安全、又贴合市场实际需求的标准要求,规范行业发展。

5.3、企业及行业协会方面的建议

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调动各个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推动行业自律,推动产品标准化。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对现有团体标准进行宣贯,帮助消费者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头盔产品,引领头盔生产企业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品质优秀的集群发展产业。

猜你喜欢
头盔电动车电动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消费电子(2022年7期)2022-10-31 06:16:42
犬用战术头盔
电动自行车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20
电动车新贵
小头盔,大防护
当头盔遇上高科技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8
我不坐你的电动车了
大灰狼(2018年3期)2018-06-11 15:28:50
MINI 电动概念车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46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北京汽车(2017年3期)2017-10-14 02: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