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鲲,李婷婷,任巧君,晁银瓶
分娩作为独特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过程中极易损伤盆底功能,进而出现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普遍认为不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盆底肌均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较高[1]。盆底功能损伤后也会使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脱垂等疾病发生,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干扰正常生活。因此,产后开展及时锻炼,可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盆底功能训练的康复训练方式较多,以往临床多是让产妇自行开展收缩提肛训练,但是康复效果有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是新型康复训练,通过电刺激治疗,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2-3]。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探析产后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产科成功分娩的单胎妊娠初产妇7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2组。剖宫产组315例,年龄22~37岁,平均(28.15±1.51)岁;妊娠周期38~42周,平均孕周(40.21±1.15)周。阴道分娩组425例,年龄23~36岁,平均(28.37±1.71)岁;妊娠周期38~42周,平均孕周(40.42±1.34)周。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于产后6周对2组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检查。将检出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产妇,年龄(29.32±2.77)岁,体质量(70.05±4.15)kg;观察组52例产妇,年龄(29.31±2.84)岁,体质量(69.17±3.84)kg。
1.2 方法:①盆底肌检测方法。740例产妇分娩后6周均接受徒手检查与盆底电诊断,徒手检查前,患者将膀胱排空,呈截石位,检查者站在产妇右侧,佩戴无菌手套,右手食指送入阴道后穹窿6点钟处1.5 cm位置,对盆底深层进行检测,阴道外口内1 cm处的浅层肌肉群用中指进行检查;左手放置于产妇腹部,对盆底肌腹肌是否缩紧进行评估,避免产妇进行缩肛运动时出现腹直肌收缩。应用Oxford盆底肌分级进行评估。盆底电诊断时,患者取仰卧截石位,用电子压力器调零后将治疗仪置入阴道内,推注完气体后依照制定程度对盆底肌力进行检测,测定疲劳度与阴道压力。②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自行收缩提肛训练(即凯格尔运动),由医护人员指导产妇掌握收缩与提肛锻炼方法(腹式呼吸同时收缩盆底肌并保持5~10 s 后放松为1次训练周期,依此方法训练10~15次为1组,每日3组。)并讲解注意事项,指导产妇按照正确的凯格尔运动方法坚持锻炼3个月。观察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应用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嘱咐产妇排空膀胱,取半卧位,大腿稍微分开,自然放松,用电子压力器调零后自阴道将治疗仪置入,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产妇盆底肌肌肉处出现明显肌肉收缩现象,无明显不适感为佳。每次治疗2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盆底肌分级标准,即0级:产妇盆底肌无收缩动作;1级:产妇盆底肌肌肉存在轻微收缩动作;2级:产妇盆底肌收缩动作明显,持续时间<2 s,可连续完成2次收缩;3级:肌肉收缩明显,持续时间达到3 s,可连续完成3次收缩;4级:肌肉收缩有力,持续抵抗指压时间可达到4 s,持续收缩达到4次;5级:肌肉可有力收缩,持续抵抗指压>5 s,连续收缩>5次[4]。
1.4 康复标准:根据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肌力≥4级,肌电压相比于治疗前提升85%为治愈;肌力相比于治疗前上升2级以上,肌电压提升幅度>50%为显效;未达到上述痊愈与显效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5]。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对盆底肌力水平的影响:剖宫产组患者盆底肌力Ⅰ类、Ⅱ类水平,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测定结果[n(%)]
2.2 2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功能:剖宫产组疲劳度异常率、阴道压力异常率,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评价[n(%)]
2.3 2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VRP、VS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优异,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比较
2.4 2组患者康复训练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比较[n(%)]
盆底组织是女性维持盆腔脏腑器官功能的重要结构,在妊娠期、分娩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盆底结构复杂,随着子宫增大,盆腔负担也会随之增加。慢性牵拉作用下[6],盆底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激素水平分泌影响,盆底组织胶原代谢也会出现明显变化,降低盆底结构支撑力,增加盆底功能受损风险。分娩时胎儿头部对骨盆的挤压也会造成直接性机械损害,使盆底肌肉拉伸扩张、盆底组织出现结缔组织与神经分离,间接影响骨盆肌功能[7~9]。目前,临床一致认为妊娠与分娩期使盆底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的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尚未统一定论,分歧较大。
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包括剖宫产、阴道顺产两种方式。为了进一步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选择740例单胎妊娠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盆底肌力显示,在产妇Ⅰ类肌群异常、Ⅱ类肌群异常方面,盆底肌群疲劳度异常率、阴道压力异常率等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剖宫产与阴道顺产两种方式分娩下,产妇产后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损伤,严重者甚至会诱发盆底功能障碍,且产后6周两种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损伤的程度无明显差异。
盆底功能损伤患者及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选择最佳的训练方式,有利于盆底功能恢复,对产后恢复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0~11]。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盆底肌力,预防盆底功能损伤进展为盆底功能障碍,避免影响产妇产后的性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应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自行收缩提肛训练(即凯格尔运动),接受康复训练3个月康复效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RP、VSP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相比于产妇自行开展收缩提肛训练而言,以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可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治疗康复效果更理想。
盆底肌电刺激是利用电刺激使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使受压而暂停的神经细胞重新唤醒并恢复原有功能。治疗时电刺激会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可进行自主正确的盆底肌训练,对不良盆底肌收缩具有良好抑制作用[11]。盆底肌电刺激是通过生物电刺激盆底肌肉,提升盆底肌的收缩能力,使盆底抵抗力增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时,将探头直接置入于阴道内,可直达盆底肌处,根据产妇盆底肌损伤情况与耐受性,对电流大小进行调节,以改变电刺激治疗强度,促进盆底肌肉进行被动收缩运动,提高肌肉生理感受器,有效改善盆底肌松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电刺激治疗时选用低频电刺激,可出现生物反馈,使盆底肌兴奋性提升,进而达到锻炼盆底肌收缩力的作用[11]。研究发现,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可对盆底肌肉进行有效锻炼,提高收缩控制力,使阴道、尿道、肛门肌肉群的收缩力有效增强,改善盆底肌活动力,对于盆底肌损伤引起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调查发现[11],在传统盆底肌训练基础上,配合盆底生物反馈电治疗,相比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效果而言疗效更佳,可延长阴道收缩时间,促进盆底肌肌力有效恢复,对括约肌收缩能力具有增强与巩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