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与茶庭浅析

2021-12-08 06:25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客茶室露地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1 日本茶道文化

1.1 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始于平安时代,公元805年,遣唐使高僧最澄携带茶叶籽返回日本,就此引进了饮茶文化。弘仁六年,大僧都永忠对嵯峨天皇献茶并获得赞赏,从而掀起了日本宫廷贵族和寺院僧侣的饮茶热潮,这便是“弘仁茶风”是日本茶文化传播历程上的第一次高潮”。

平安时代茶文化的初传日本,此阶段日本茶文化只是在接受、模仿中国茶文化。在镰仓时代,《吃茶养生记》得以问世,此书由荣西禅师撰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记录茶作为主题的书籍作品。此书不仅记录了茶的栽培及制茶方法,包括抹茶的制法,还阐述了茶的医疗保健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茶道的传播。此阶段人们开始讲究茶道建筑、茶具等,在茶会上竞相展示各种唐物,茶道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室町初期,日本茶道深受宋元时期茶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名为“斗茶”的艺术形式,并逐渐发展起来。十五世纪中叶之后,茶道“始祖”村田珠光创立了早期茶道,他将禅宗引入茶道,并参悟出“佛法蕴于茶之中”,创立出日本茶道精神的形式雏形——草庵茶文化,日本茶风由奢华高贵转向自然清淡。武野绍欧将“歌道理论”引入到茶道,从而促进了日本茶道本土化的发展。随后,千利休使茶道彻底贯彻了草庵的幽寂茶,摒弃了珠光时代之后的繁文缛节,使茶道彻底整托了物质的枷锁。他提出了四规——“和、敬、清、寂”,创建了现今日本茶道的主流代表——“千家流”茶道,此阶段日本茶道已经开将进入成熟时期。安土桃山时代,茶道文化广泛普及,并提高到“道”的境界,茶道发展步入昌盛时期。江户时代,千利休的弟子和子孙们建立了“家元制度”,自此,茶道发展步入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茶道已经成为一种颇有深度的文化活动,既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又散发思想的光芒。

1.2 日本茶道特点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理念的高度概括。“和”,表示和谐、和悦,注重形式和情感的“和”,是贯穿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理念。“敬”的思想源于禅宗。指茶客地位平等,无高低贵贱区分,需相互尊重。“清”为清洁、整洁,是指茶道过程对人心灵上的净化。“寂”为寂静、和平,意指茶客在茶事中忘却凡尘,平和自己内心。“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它肯定了茶道存在的意义,是茶道四谛最高层次的体现。

2 茶道对茶庭设计的影响

2.1 日本茶庭概念

茶庭即茶室周围的庭院,是从外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茶庭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和三重露地,其中二重露地最为常见。二重露地又分为内露地和外露地。外露地一般都设置有供茶客整理衣冠仪容的地方以及雪隐、休息处等设施,内露地一般设置有休息处、雪隐、蹲踞和茶室等,两者的分界线是一道墙,中间是一扇竹门,称为“中潜”。此外,构成茶庭的其他景观元素还有露地门、飞石、石灯笼、蹲踞和植物等。

2.2 日本茶庭的布局

茶庭可分为三个独立空间:第一个空间为木户至中门。茶客迈人木户,与外界隔离,远离门外复杂的凡俗世界,进入清净雅淡的茶道境界,开启第一段沉思。第二个空间为中门至贵人口。茶客穿过中门,映入眼帘的是粗旷“内露地”,以质朴简洁的景致引导茶客开启第二段沉思。第三个空间为贵人口处至茶室。茶客到达蹲踞处,用木勺舀取石钵中的山泉般的清水洗手净面,表达宗教“洗礼”;随后,弯腰进人“贵人口”,暗示众人平等,应摒弃世俗,亦是“敬”的思想的体现;最后到达茶室,主客寒暄喝茶,开启第三段沉思。多个空间虽间隔但又金米联系不断,不仅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还使仪式感也得到了加强,从而创造出与茶道精神相协调的空间意境。

2.3 日本茶庭的植物配置

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宗旨,追求的是闲静和孤寂的境界,崇尚朴素和自然的状态,否定华丽以及喧闹的事物,摒弃浮华和虚荣的东西,强调内心坚强,寻求心灵上的净土。因此茶庭植物多以常绿植物为主,数量较少,目的就是营造一种简朴的意境。同时不追求珍贵树种,暗喻地位平等,无高低贵贱区分;不追求造型奇特的植物,避免不能与其他树种相协调,影响整体氛围;不追求开花植物,以免扰乱茶客内心的宁静;不追求带刺植物,尖锐的视觉易破坏茶庭协调与柔和的氛围;不追求具有浓烈气味的植物,避免影响茶室内的香合。高大乔木多为象征长寿的松柏类植物,乔木数量较少,却代表着松林一片,以写意的手法营造出古朴肃穆的氛围;低矮的地被多以苔藓类植物为主,以自然状态打造朴素的氛围;高大乔木与低矮的地被相结合,以绿色山林为基调,最终形成简素幽雅的植物空间氛围,但由于留白较多,目光所到之处颇为空旷,空寂之意便弥漫开来。

2.4 日本茶庭景观小品配置

茶庭的美体现在布置的细节处理中,譬如庭院内设置的飞石、石灯笼、蹲踞、雪隐和腰褂待合,均为原本因茶道的关系而设置在茶庭中的景观元素,虽为点缀却做到了精简,完全吻合茶庭“佗”美和“寂”美的氛围,是茶庭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小品。

2.4.1 飞石。飞石即为踏石,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茶会的茶客不被湿润的地面打湿木屐,从而影响茶道的进行。飞石一般大小不一,线条自然,较为平整的一面置于地面,以便于客人行走,路面基本由 7-15 块飞石组合而成,数量为奇数,以人的步距作为基本原则。飞石基本上按照路径前进的方向铺设或摆放,常见的摆放方式为左右左右、直线、曲线或以几块飞石为一组,连成直线,间段摆放。飞石路不仅分布变化丰富,用多样的的造型营造出空间的韵律和美感,还兼具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

2.4.2 石灯笼。石灯笼,原是寺庙的供养塔,也被茶室借鉴过来。茶室借鉴之后,各种各样的形状发展起来,其种类有珠光式石灯笼、邵鸥式石灯笼、利休式石灯笼等几类,一般造型简单,风格朴素,体积较小,没有过多装饰,整体面貌给人以沧桑厚重之感。因为石灯笼不仅具有照明的功能,还兼具添景的功能,所以景观石灯笼首先被使用是用做照明。由于茶事常于傍晚举行,石灯笼昏暗的光线起着引导作用,在幽暗的环境映衬下,营造出虚幻、亦假亦真的气氛。建造石灯笼没有固定的位置,一般根据院内景色自由设置。

2.4.3 蹲踞。茶庭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蹲踞作为存储水的容器,是整个露地内部唯一的装饰物,是茶庭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蹲踞的整体造型为一个带内凹槽的石头,旁边放置的舀水的长竹勺供客人舀水之用,蹲踞旁还布置有各种形状的石头,与之呼应。蹲踞,作为庭院内洗手用的石制洗手钵,既是庭院内精彩的点缀元素,又有着不可忽略的实用性。茶客到达庭院中的石水钵处,将竹勺浸入清水中,轻缓优雅的将水钵中的清水舀起来,随后以清水净手,洗漱口腔。此行为与宗教洗礼行为类似,皆具由去邪消灾的含义。同时,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也是用蹲踞中的清水泼洒清洁地面,营造一尘不染的意和境。

2.4.4 雪隐。雪隐原佛教用语,意指干净清洁的隐处,是茶庭厕所的名称,在茶庭内露地和外露地均设有一个。外露地的雪隐为真实的厕所;内露地的雪隐又名“饰厕”,具有装饰参观的功能,不具有使用功能。“饰厕”里面存放了一些树枝,意指园林废墟,暗喻凡尘间的挫折与苦难。茶客进入茶庭后,已远离凡尘间的挫折与痛苦,借着茶庭纯寂的氛围,平静自己烦躁的内心,忘却凡尘。

2.4.5 腰褂待合。“腰褂待合”即客人坐着休息等待的建筑,是由“腰褂”和“待合”构成。建筑内部设置了“贵人座”和“陪客座”,正立面的视野宽敞开阔,可观赏大面积露地景观,剩余三面采用石膏灰、茅草等材料围合构造,具有遮阳等功效。“腰褂”即坐凳,客人坐在“腰褂”上,即可休息和放松;“待合”又名“寄付”,是茶客等待行进的地方。“待合”多为独立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外露地没有设置,内露地设有。“待合”不仅是茶客等待的地方,更是茶客宁心之处,茶客通过观赏露地景观或自我调节心态,逐渐放松自己,平和心态。

通过对茶庭与茶道及茶庭设计手法的解读,发现茶道对茶庭影响颇深。茶庭根据茶道仪式来进行布局,通过运用具体的景观元素,如踏石、植物和蹲踞、石灯笼等形式表达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茶道精神通过以实物的方式表现出来,则更能净化心灵,展现的清雅、真朴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使茶客远离凡尘,寻找到内心的归属。在茶道中,茶与茶庭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茶道精神的体现,茶客们借助它们实现自我感悟。日本茶道与茶庭的完美结合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园林结合的例子虽多,但在鉴赏过程中失却了一些往日的美,人们多以走马观花的形式浅显的了解了园林的外表,无视园林所展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缺少心灵感悟,此外,日本茶道与茶庭的完美结合亦为现代园林表达文化内涵提供了思路,这是值得借鉴的。

猜你喜欢
茶客茶室露地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茶馆 、 茶客与沙汀小说的乡土叙事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茶客歌
江湖茶室
老茶客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