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模式探析

2021-12-08 06:25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受众主体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1 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茶文化传播”为茶文化传播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茶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展层面,而依托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推进茶文化传播范围及其影响力得以持续提升,既是推进茶文化传播工作更好的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茶文化传播工作取得良好传播成效的必要路径。具体而言,在传统的信息传播生态中,线下传播是茶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如教育机构、文学作品等,都是茶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传播生态的改变,互联网与茶文化传播工作之间展现出了广阔的融合前景,依托网站、新媒体等开展茶文化传播工作,也是推进茶文化传播工作适应时代潮流的有效手段。从可以应用于茶文化传播工作的渠道来看,首先,茶文化网站是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要平台。无论是以茶文化宣传、教育为主的网站还是具有商业性质但能够为社会大众呈现茶文化的网站等,都可以成为茶文化传播的载体。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而言,茶文化网站在传播时效、传播范围、信息容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别基于超链接所开展的信息传播,更是促使茶文化网站能够为社会大众呈现出海量的茶文化信息;其次,新媒体能够在茶文化传播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进作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渠道呈现出了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这些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也呈现出了独特且鲜明的特点,如信息传播主体与信息受众之间具有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与更为广阔的沟通空间,这对于有针对性的调整传播策略以及围绕受众信息需求制定传播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播平台、传播主体等多种传播要素产生变化的背景下,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具体而言,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呈现出了去中心化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即在传统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传播活动需要以掌握优势资源的信息传播者为中心,茶文化受众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而在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受众同时也扮演着茶文化传播主体的角色,这则弱化了传统信息传播者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促使茶文化传播过程呈现出了更为开放的特征;其次,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呈现出了裂变式的特点。这种现象与传播平台的拓展以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都具有紧密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传统的信息传播环境中,茶文化传播主要以点对点以及点对面的模式来开展,茶文化传播主体可以向多个受众开展茶文化传播,这种传播具有单向性,茶文化受众之间也是彼此孤立的。而在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受众之间能够实现彼此连接,这则能够促使茶文化的传播范围以及传播速度得到指数级的增长。如在微博平台中,茶文化信息一经发布,茶文化受众就能够对这条信息进行阅读与转载,与此同时,关注这一主体的其他茶文化受众,也能够对这一信息进行阅读与再次传播;最后,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呈现出了强互动性的特征。在传统的信息传播生态中常温化的传播不仅呈现出了单向性,而且茶文化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十分匮乏。这则导致了茶文化传播主体无法快捷有效的收集受众反馈信息,也无法及时根据受众需求以及反应来对传播活动进行优化。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茶文化传播主体可以依托微博、微信等开展茶文化传播活动,也可以依托这些平台与产文化受众开展交流,从而更好的了解茶文化受众所具有的信息需求以及对茶文化传播活动所具有的期待,这对于提升茶文化传播成效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策略

2.1 树立“互联网+”意识

在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传播工作需要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抓住互联网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的机遇,依托多元化的互联网技术,有效提升茶文化传播成效。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认识到互联网在推动茶文化传播工作中所具有的优势,通过构建茶文化传播矩阵,不断拓展常文化传播范围,有效强化茶文化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进而促使这种传播力与影响力向线下进行延伸。具体而言,一方面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以开放性的姿态拥抱互联网,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具有不可逆性,而适应互联网下的信息传播生态则是茶文化传播主体的必然选择,为此,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摒弃对互联网的抵触情绪,积极探索传统传播载体与互联网的融合路径。如依托纸媒等传统大众媒体开展茶文化传播的主体,需要认识到互联网为传统茶文化传播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推进媒介融合程度的不断提升,从而为茶文化传播工作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依托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开展茶文化传播工作。以开放性的心态拥抱互联网是一种理念,而应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茶文化传播则是一种实践。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开通茶文化网站,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升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互动性,通过构建UGC平台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受众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茶文化在互联网平台中呈现出更大的覆盖范围,进而为茶文化传播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2 以需求为传播导向

在互联网环境下,茶文化受众在茶文化信息的选择与获取方面具备了更高的主动权,即茶文化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海量的茶文化信息,这促使茶文化受众的信息选择空间得到了拓展,同时也要求茶文化传播主体能够尊重茶文化受众所具有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接受习惯,只有如此,茶文化传播主体所呈现出的茶文化内容才能够具备更高的吸引力,因此,在茶文化传播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以茶文化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在以需求为导向开展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与茶文化受众开展交流与互动,全面了解茶文化受众所具有的需求。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受众既能够根据自身信息喜好来自主的选择茶文化信息,而且由于茶文化受众在推进茶文化二次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引导茶文化受众对茶文化信息进行分享是提升茶文化传播成效的关键步骤,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了解茶文化受众所具有的真实需求,并已满足茶文化受众需求为手段来激发茶文化受众对茶文化信息进行分享的动机。而对茶文化受众需求的了解,不仅可以通过与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合作来实现,而且可以依托茶文化传播主体所具有的受众资源,以收集即有受众所具有的反馈信息来实现。由此可见,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依托微博、微信等具有较强互动性的媒体平台与茶文化受众开展广泛且深入的互动,从而全面了解受众需求,及时发现茶文化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茶文化传播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2.3 贯彻“内容为王”理念

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主体认识到了流量所具有的重要性,而流量的提升则需要建立在优质的内容基础之上,为此,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树立与贯彻“内容为王”的理念。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构建优秀的茶文化传播团队。茶文化传播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规律,而且需要对优质的茶文化内容保持较高的敏锐性,具备依托互联网对优质茶文化内容进行挖掘、整合与传播的能力;其次,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构建茶文化内容审查机制。这则要求茶文化传播主体能够明确茶文化传播内容质量标准。完善茶文化内容审查流程,确保自身所呈现出的茶文化内容具备较高的质量;再次,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避免出现同质化的问题。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了共享性的特征,因此同质化问题也成为了制约茶文化内容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提升自身的原创能力,依托具有原创性的茶文化内容,带给茶文化受众耳目一新的信息获取体验;最后,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重视丰富茶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如在应用文字、视频等方式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呈现的基础上,茶文化传播主体还需要重视在茶文化内容的呈现过程中引入三维立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也可以依托全息影像技术推进茶文化呈现与舞台表演实现深度结合,从而提升茶文化内容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在促使茶文化受众对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为茶文化受众带来视听盛宴,进而有效提高茶文化传播成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茶文化传播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突出体现在茶文化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机制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抓住互联网为查茶文化传播工作带来的机遇,重视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推进茶文化传播成效得以有效提高。在此过程中,茶文化传播主体需要深入了解与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规律,树立“互联网+”意识,以需求为导向制定茶文化传播策略,并在茶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贯彻内容为王的理念,为茶文化传播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与时俱进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茶文化受众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