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新组合长优2号的选育与应用

2021-12-08 08:05:59虞涛章志兴沈希宏方加海金育成陈晓阳周建霞卞晓波
中国稻米 2021年2期
关键词:幼穗金华市杂交稻

虞涛 章志兴 沈希宏 方加海 金育成 陈晓阳 周建霞 卞晓波

(1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 330045;3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第一作者:ytzjjh@163.com;*通讯作者:y402825961@163.com)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浙江省稻作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表明,7 000年前浙江就已开展水稻栽培[1]。水稻一直是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水平高,为城乡居民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近年来,籼粳杂交稻由于产量高、种植效益好等原因,向浙北常规稻种植区域的推广速度逐渐加快,2017年浙江省籼粳杂交稻种植面积约25.1万hm2,占浙江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3]。

长优2号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及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长粳1A为母本、恢复系恢KF2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属于迟熟单季籼粳杂交稻(偏粳型),生长整齐一致,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较好,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18)。目前该品种已在多个省份示范种植,无论是产量还是适应性都表现不错。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1.1 母本

长粳1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151A为细胞质供体、浙粳37/嘉禾212的F4代单株为细胞核供体,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株高77~82 cm,穗型较大,属密穗型,单株有效穗数9~11个,每穗粒数158粒左右,穗长19.8 cm,千粒重28 g;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不育花粉以染败为主(占72.40%),其次为圆败(占20.0%),其余为典败;开花习性好,开花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午11∶00—11∶30,柱头外露率7.2%;异交结实率中等,配合力较强;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粒长6.5 mm,长宽比2.7,米质优(达食用粳稻品种品质2级标准)[4],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1.2 父本

恢KF2是由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SC01-1为母本、HF2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加代、选择、多次测交获得的高配合力、多抗新恢复系,于2013年定型。

1.3 选育经过

2009年春季海南建立SC01-1与HF2的杂交,期望通过配组结合双亲优点,以获得大穗、秆粗、生长青秀的后代,2009年夏季浙江金华种植F1,F1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植株繁茂,穗大秆粗,叶宽色浅,株型紧凑,2010年海南直播加代F2,同年夏季在金华单本种植F3,成熟期入选大穗、秆粗、生长青秀单株2 000株,经过外观米质筛选获得50份;2011年春季海南单本种植上述50个株系,共2 000株,并用嘉禾212A、长粳1A初测50对,同年夏季在金华作杂种优势观察,入选恢复单株100份;2012年春季海南继续用长粳1A复测,同年经金华杂种优势观察入选株系KF2;2013年春季海南继续用长粳1A测交,经金华观察对比,长粳1A/KF2表现更强的杂种优势,此时KF2已经加代至F8,完全稳定一致,定名为恢KF2;2014年春海南与长粳1A小制种,定名为长优KF2,2016年更名为长优2号。2014年参加浙江省筛选试验,2015—2016年参加浙江省区试,201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2 产量表现

2015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长优2号平均产量10.30 t/h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15.4%,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10.58 t/h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6.8%。2016年同步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51 t/h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8.9%。。长优2号于2018年在各地示范试种,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潜力。2018年金华市寺平村6.67 hm2长优2号示范方,平均产量为11.28 t/hm2。2019年金华市金西开发区罗埠镇花园村0.137 hm2长优2号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达11.78 t/hm2;同年,金华市金西开发区罗埠镇祝边村3.33 hm2长优2号连晚示范片,平均产量为9.32 t/hm2。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适宜

长优2号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对照甬优9号短1~2 d,适宜在浙江省作中稻种植。

3.2 主要农艺性状

长优2号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hm2有效穗数180~195万,株高118~120 cm,穗长22~24 cm,每穗总粒数19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2.5 g。在浙江省作中稻种植,一般每hm2产量达10.5 t左右。

3.3 米质

据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5—2016年检测,整精米率62.9%,长宽比2.6,垩白粒率14%,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4,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含量15.2%。主要表现为出米率高、食用品质好。

3.4 抗性

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2015—2016年抗性鉴定,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综合指数5.0;白叶枯病最高5级;褐飞虱最高9级;稻曲病最高9级。

4 栽培技术要点

长优2号分蘖力中等,属大穗型组合,栽培上应围绕“前期促苗早发增加有效穗,中期壮秆健株促大穗形成,后期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原则进行栽培管理。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浙江省作中稻种植,播期参照甬优9号,秧龄20~30 d。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并使用多效唑控苗促蘖,培育壮秧。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作中稻种植栽插规格一般以26.7 cm×23.3 cm为宜,每丛双本浅插促早发,争取有效穗数达到180~225万/hm2左右,为高产打下基础。在争取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

4.3 科学肥水管理

长优2号具有穗大粒多、生物产量高、需肥量较大、二次灌浆明显的特点,在施肥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要求基肥和分蘖肥各占40%、穗肥占20%,促进分蘖,提高茎秆硬度。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hm2施纯氮180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5]。在水浆管理上采取浅水插秧,薄水促蘖,中期适时晒田,抽穗扬花后干湿交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保持干干湿湿,以利防早衰、米质优,争取高产稳产。

4.4 病虫害防治

苗期要注意灰飞虱的防治,预防矮缩病的发生;中后期防治好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

5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5.1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

在金华地区适宜秋季制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底至9月上旬。根据抽穗扬花期确定母本的播种日期,根据播差期确定父本的播种日期。父本一般分二期,Ⅰ、Ⅱ期父本的日差可安排7 d左右。秋制播差期以时差为主要依据,参考叶差和积温差。一般父本在6月初播种,Ⅰ期父本与母本时差为7 d。

5.2 培育多蘖壮秧,及时移栽,合理安排父母本行比,插足基本苗

浸种前用线菌清等进行种子消毒。父本秧田播种量112.5~150.0 kg/hm2,母本播种量150.0~187.5 kg/hm2;要做到疏播、匀播,播后埋芽。育秧期田间管理要防鼠、防病虫害,采取优良育秧措施,适龄移植。插植规格:父母本行比2∶(10~12),母本株行距20 cm×20 cm,双株栽插;父本株行距23 cm×30 cm,父母本间行距30 cm,父本Ⅰ期、Ⅱ期相间栽插。

5.3 科学肥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培育高产群体

坚持“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灌溉做到浅水回青,薄水促分蘖,中期干湿排灌适时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田间管理以N、P、K适量配合,施足有机肥。母本插秧后5~7 d重施一次速效氮肥,促前期早发;父本移栽后要加强管理,尽可能在母本移栽前多发分蘖,形成足够的穗数,以保证足够的花粉量。

5.4 花期调控

调查和调节花期:倒3叶出现后,定期剥检父母本幼穗发育进程,预测花期相遇情况。在幼穗分化Ⅳ期前,以父本比母本快2期为花期相遇良好。预计出现父、母本花期不遇,要及时调节。

5.4.1 肥调

在幼穗分化Ⅲ期前,父本或母本每hm2增施氯化钾75.0~150.0 kg,可使父本或母本提早抽穗2~3 d;父本或母本每hm2增施尿素37.5~112.5 kg,可使父本或母本推迟抽穗2~3 d。

5.4.2 水调

根据父本或母本生长发育速度对水分敏感度的差异,在父本或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后,通过灌水或晒田,调整父母本生长发育进度。

5.5 适时适量施用“九二〇”,抓好人工赶粉

一般每hm2喷施“九二〇”150~180 g,父本要略高于母本,便于授粉。晴天在10∶30—11∶40母本开花高峰用粗绳或竹竿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天3~4次。

5.6 全程严格去杂,及时抢收,保证种子质量

在秋季,选择隔离条件好,无检疫性病、虫害,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地力中上,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制种田。制种田时间隔离25 d以上,空间隔离200 m以上。在秧田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将叶鞘或叶片颜色不同,株型、叶型等差异显著的异型杂株和保持系除去。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割除。收获前将遗漏的杂株彻底清除。成熟时要及时收获,收获时要清理好设施、设备、用具和仓库。种子包装,内外要有标签,并按规定标注。

猜你喜欢
幼穗金华市杂交稻
金华市南苑小学简介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华北农学报(2022年4期)2022-09-14 04:22:22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28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