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实施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

2021-12-08 06:25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群体思政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与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鲜明特色,亦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时代重任。坚定将立德树人置于核心地位,将思政教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全过程中,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着力开创国家高等教育新格局,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新要求。高校要凝聚师生群体及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齐抓共管以及全面覆盖的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师应深度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1 三全育人的基本特征

所谓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其具备下述特征:首先,整体性特征。全员育人,即整合各方育人力量与各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搞下内部教育渠道及信息,发掘新的教育资源并进行应用。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学习实践育人方法,从而逐渐落实整体性教育。诚然,大学生思政教育属于完整性工程,若想让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作用,要融合当下教育实际,同时将相应育人目标落到实处,进而实现最终目标。其次,全程性特征。基于全程视角而言,三全育人是指在教育工作的各阶段均要实施思政教育,进而为学生群体提供积极的思想理念引领。一般来说,大学生于各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其客观发展规律的集中表现,而这亦是反复与持续的过程。所以,要求思政教育要实现全过程参与和落实,且在全过程中均需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展开教育,并严格遵循学生发育规律,持续完善和更新教育手段,因材施教,使思政教育更具有效性与针对性。最后,全面性特征。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三全育人恰恰顺应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思政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因素,以多元化手段为依托展开教育活动,进而让思政教育目标可落到实处。另外,全面性亦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诸多层面,与其成长息息相关。全方位育人即以差异化的教育手段为基准,进而实现推动学生群体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2 茶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文道德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若想有效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强化与茶文化元素的结合,借助新颖的方式与手段,加强思政教育生命力。高校思政教育并非单纯的理论知识传输,更需要承载传统文化,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基地,真正培育学生群体高尚的思想及文化精神,使大学生个体人文道德精神切实成为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尽管不同高校所采取的思政教育存在差异性,但是整体而言均较为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以及学生高尚的人文道德精神培养,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中,亦是培养其人文道德精神的重要手段。新时代下,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必须贯彻与时俱进思想,着重培育学生们人文精神,重视茶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借助茶文化所蕴藏的崇高道德传统和与思想精神,提升学生们修养与素质,进而促进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尽管在全面深化三全育人以及高等教育教改工作的环境下,素质教育观念已然渗透到各学科教育实践当中,且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和价值。但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模式所生成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我国高等院校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也受到固化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其实施的教育活动与采取的教育模式依旧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问题,致使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难以取得理性化效果。对于该问题,将茶文化元素渗透到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中,并与教育内容进行深度配合,既能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加以补充,同时还能够为大学生们传播更为丰富的国学情怀及人文思想,从而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明显提高。比如,把茶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意义的谦卑恭逊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全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基准,讲析谦卑恭逊优秀品质的内涵与优势,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此理念与思想的重要性,进而改正个体消极思想及行为。另外,现阶段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浮于形式的根本原因,是思政教育内容欠缺生活化色彩,教育内容较为空洞,难以获得学生群体关注及认同。而将茶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丰富教育内容,还可借助茶文化的深入讲析,激发学生求知欲,为思政教育开展三全育人、丰富教育内容提供助益。

2.3 有助于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现如今应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亟需各级校领导充分发挥个体调控作用,完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计划,为茶文化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结合提供重要支撑。众所周知,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时代下国家先进文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现阶段,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要通过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群体精神生活获得有效充实,使其思想情感获得熏陶,促进学生们道德境界获得有效升华。我国高等院校实施茶文化教育,借助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社团创建、组织茶艺表演等实践活动,可以在较大限度上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并且还可让大学生们在茶文化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替身个体道德情操与思想境界。近些年,我国愈发重视以文化人以及以文育人工作,并广泛进行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格调高雅、形式多元以及健康积极的文化实践。换言之,高校实施茶文化教育工作,组织茶文化实践活动,是创新、丰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可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群体品行修养以及思想道德。

2.4 有助于为思政理论与实践教育提供思路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教育文化媒介,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中的运用,不但与新时代思政育人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还能为理论及实践教育提供全新发展思路,最大程度发挥传统茶文化元素的教育价值,有效降低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层面带来的冲击。首先,在思政理论教育层面,因为茶文化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和历史沉淀,汲取了诸多文化精髓,现已成为多元文化内容的集合体。其不但蕴藏民族传统儒家文化体系中的“礼乐”与“仁善”思想,也包含了道家思想主张的天人合一理念。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当中,渗透茶文化元素,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参考,从而转变传统思政课堂以教材文本单一化的理论知识讲解为核心的现状,并为学生群体创造知识学习新鲜感。其次,在思政课程实践教育层面,思政教师可借助对于茶艺及茶道的展示,直观且形象地为大学生们传授国家传统优秀文化内涵,让学生们正确认知茶文化先进性以及重要性,最终对于茶文化产生正确认知。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练习茶艺与茶道过程中,还可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养成饮茶与品茶的优秀习惯,进而正确规范个体定位,纠正以往过于冲动等不良习惯,催你学生群体修养和品行能够实现有效提高。并且,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中的渗透,还可以使大学生群体养成沉静、稳重的性格,为日后深度学习以及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3 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实施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3.1 还未生成全员育人合力效应

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都是高等院校所有教职工需共同承担的职责,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还存在对思政教育缺乏正确认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政教育工作是学工部、辅导员及思政理论课授课教师的任务,真正拥有思政教育者意识以及积极参加思政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少,党政管理、后勤服务以及专业教育等领域各自为政,导致传统高校思政工作团队只能孤军奋战,更甚至会出现各部门间内耗与互相抵消的现象。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全员育人思想略显贫瘠,且全员育人新格局还未生成,育人合力效应也未获得充分发挥。

3.2 大学生思政教育持续性不足

多数高校普遍注重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特别是新生入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学校往往会组织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同时系统化地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面向新生群体展开党史理论、价值观引领以及理想信念等教育工作。然而,其也只是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思政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欠缺系统化思维与整体性规划设计,教育针对性亦有所不足。具体而言,部分高校只利用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展开教育引导,亦或者大学生思政教育只停滞在思政理论课教育层面等。这些问题,造成思政教育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相脱节、大学生思政理论教学脱离思政实践活动、第一课堂教学脱离于第二课堂实践,以及教师供给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等,从而使得学生群体对思政教育产生茫然情绪,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发生断层,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3.3 全方位育人模式较为单一化

一直以来,我国思政理论课教育体系都有着过于抽象、庞大及重点模糊的特点,课堂教育活动较为乏味和枯燥。同时,教育模式普遍采取单向灌输式与填鸭式,实践体验与互动教学不足,部分教师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而学生们则为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从而完成相应教育任务及考试任务,实现既定教育和学习目标。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则普遍强调事务管理,缺乏积极教育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说教与管制现象,忽视对于学生的成长关怀,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且教育渠道相对有限,导致多数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厌烦与畏惧情绪,最终导致育人效果降低。除此之外,当前思政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并未以问题为导向,三全育人理念渗透不足,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

4 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策略

4.1 深化新时代思政育人观念,实现全员育人

高等院校各学科课程均被育人作用,所有教职工均承担着育人职责。所谓全员育人,即高校必须提升涵盖行政与后勤服务者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育人意识,积极承担并践行育人任务,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及管理育人观念,创设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首先,在教书育人层面,学校思政理论课授课教师要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同时重视自我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以强烈的政治敏锐度融合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渠道,获取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中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传播给学生;学校方面要呼吁专业可教师不断探究所教课程蕴藏的隐性育人价值,将思想引领渗透到每名教师课堂教育活动中,使其真正成为思政理论课教育的辅助,从而加强课堂教育的育人作用和价值。其次,在服务育人层面,应促进学校内部服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营造校园服务育人的和谐氛围,图书馆、后勤及学生公寓等服务机构均要明确以服务为首位的理念,把为学生群体排忧解难视作未来工作重点,坚持在具体工作当中重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服务管理和增强学生们公德意识以及培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充分融合。最后,在管理育人层面,学校内部机关干部与管理者应借助构建健全的约束机制、规章制度来优化服务质量。学校机关干部应明确以生为本观念,以自身积极的工作态度、作风与形象为基准,教育广大学生群体;学校方面要抓牢党员干部及辅导员团队建设,多方联动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生成育人合力效应,狠抓校园教育管理工作,将教风和学风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党团于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中的应有作用。

4.2 建设全覆盖思政教育格局,深化全程育人

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整体性特点,需要从传统的各自为政趋于协同联动方向转变,从以往的单一内容向多元结合转变,从点线平面向多维立体转变。首先,在时间层面全覆盖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把育人工作融新生入学至毕业离校的每个环节中,覆盖学生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渗透到学生群体生活体验及学习体验的方方面面。其次,在空间维度延伸到课堂中与课下全过程。其一,完善构建思政课程及思政团队,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教育活动;其二,建设思政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及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体验。再次,在范围方面,包括教育、服务和管理全过程。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全过程,促进学校教务部门、后勤部门与学工部门的系统化联动,推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高度统一。最后,在方式层面包括线上线下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思政工作既要包含传统面对面的谈心、主题教育及班会团会等线下教育形式,同时还要基于互联网环境,更新三全育人及立德树人工作形式和媒介,从而促进思政工作媒介的全面创新,满足学生们发展需要。

4.3 明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实现全方位育人

与教育对象现实需要、实际生活脱离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缺乏影响力、吸引力及感染力的教育,亦是空洞的教育。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理解、正视与重视大学生群体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并及时回应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需求,以学生思想特征及成长规律为着眼点,借助多模态的育人模式、多样性的育人场域以及多元化育人主体,在理念引领、话语契合、资源融合与媒介聚合等层面着手,实施多维度、全方位以及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解决大学生群体思想问题及现实问题进行充分融合,不仅要完善学生群体学业与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还要重视、关心学生们人格塑造及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在服务引导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融合思政教育,通过日常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方式,探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新方法与新途径,进而建设新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格局。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其他工作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与基础条件,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应基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变化,始终坚定三全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三全育人观念,不仅可充分呈现新时代下思政教育观念的可行性及优越性,还可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意义。伴随三全育人要求的提出,为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遵循,唯有持续创新育人方法、拓展育人新境界、建设育人新格局,才能让更多学生受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茶文化群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茶文化的“办案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