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互动性实践研究

2021-12-08 03:28:23陈俊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陈俊英

(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培养其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安全教育一直以来是幼儿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说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这意味着教师需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寻找适合幼儿安全教育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幼儿关注安全活动,还需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逐步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安全教育相关视频播放,或是教师口头讲述,由此引发以下问题:

第一,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安全教育多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出发点是利用多彩的画面和跳动的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学习安全知识。但是,因为画面和音乐对幼儿造成比较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早已从安全教育转移到过度关注动画人物和故事,幼儿无法正确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并获得知识。而且,只采用一种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更无法进行互动式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场地限制,阻碍兴趣发展。大部分幼儿园考虑经费、场地、资材等因素,将安全教育定在室内,往往由教师口头讲述安全知识,传授方式比较单调枯燥,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幼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

另外,在制作安全教育资料或安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没有以幼儿为出发点,违背幼儿自身客观发展规律的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尝试互动性教育教学实践,促使更多幼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互动性实践

(一)室外活动:自主探索知识,以生为本

幼儿园教学工作融入安全教育的互动性实践,首选方法是将安全教育与室外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探索、感受什么是“安全”。传统模式下的幼儿安全教育,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虽然将幼儿带到户外活动区,但是依旧刻板地向幼儿讲解“安全是……,我们应该……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没有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安全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浮于表面,缺乏主动思考,难以形成更深刻的安全意识。因此,室外活动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融合,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形式,以生为本,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室外空间探究安全知识、展开互动学习并讨论与安全相关的话题。适当地走进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组织室外活动,利用自然元素对幼儿展开安全教育。同时,结合实际环境和幼儿需要,融入安全管理和控制,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安全知识。

例如,在植树节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在室外区域种植树苗,在种植过程中感受花草树木的生命,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一旦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他们将会更热爱周围不同植物、动物的生命,明确生命的可贵性,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幼儿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识后,自然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杜绝危险行为,学习探究更多安全知识。接着,围绕“生活中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的行为”展开讨论,鼓励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忽视哪些安全问题?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幼儿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安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室外活动中,面对幼儿需要在植树中使用的工具,如铲子、小锹等,明确告知他们安全的使用方法,示范正确用法,防止他们在植树中受伤,影响其人身安全。幼儿通过户外植树活动,亲身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在讨论互动中思考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促进安全意识的初步形成。

(二)主题活动:深化安全意识,以点带面

主题活动也是幼儿安全教育互动性实践的有效形式。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安全主题活动,以安全为主题,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讨论、交流安全知识。根据《指南》要求,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主题内容:比如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不与陌生人交谈或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跟陌生人走等;或对学校或家里进行一次不安全事物的侦查;或组织幼儿认识安全标识;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围绕主题组织小型的模拟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安全知识,逐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例如,结合社会新闻中“侵犯幼儿”的话题,组织“保护自己”主题班会。班会开始前,教师上网搜集相关信息,了解专业知识,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在组织班会的过程中,先以婉转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班会主题和目标,以及真实且适合幼儿在现阶段了解的“幼儿被侵犯”案例,让幼儿讨论:“他人的哪些行为是在侵犯自己?应如何保护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可以被其他人触碰?”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模拟活动,由教师扮演“坏人”的角色,引导幼儿在教师出现“不合适”行为时,及时制止并保护自己。幼儿先在主题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在讨论中深化安全知识,再在实时模拟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应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对主题班会相关安全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记忆。主题班会虽然只针对一个主题,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幼儿开始关注周围环境、人群,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个基础的判断,这对于幼儿安全教育和幼儿安全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三)课程游戏:尊重幼儿天性,学以致用

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核心目标,这是《纲要》在全新社会教育环境中对幼儿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活泼好动、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育应尊重并发展幼儿的天性。在此前提下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教师可将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并运用安全知识。这要求教师先对班级幼儿的兴趣指向展开分析,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喜欢玩哪些游戏等。接着,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安全主题游戏,引导他们一边玩,一边思考安全知识,讨论“怎样玩这个游戏才更安全”,融安全教育于游戏活动的趣味互动中。

例如,在体育课程游戏中,教师可分别组织“解救乒乓球”和“圈圈出逃”的趣味游戏。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向其提供装满乒乓球且乒乓球上系有棉线的宽口饮料瓶,让他们寻找“在短时间内将乒乓球从饮料瓶中解救出来”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适当播放音乐营造紧张氛围,引导幼儿“排队依次向外拽棉线、有顺序地解救乒乓球”,培养其“在危急逃生时也要注意秩序”的安全意识。鼓励幼儿一边做“将乒乓球拽出饮料瓶”的动作,一边向其他幼儿或教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尤其是在“小组中的幼儿都一股脑地向外拽乒乓球,导致乒乓球都堵在瓶口,每个人都没有成功解救出乒乓球”这一现象出现时,引导幼儿围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展开互动交流,启发他们说出“在逃生时,不能拥挤,一定要保证秩序”。接着,向幼儿提供“呼啦圈”材料,由几名教师配合,分别负责竖向固定呼啦圈和在后方“追赶”幼儿,模拟逃生环境,并引导幼儿从“呼啦圈门”中逃出。由于幼儿已经在之前的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之教师“追赶”为活动增添了浓厚趣味,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会更加理想,都能较好地完成游戏任务。同时,逃生环境更加真实,幼儿有序从“呼啦圈门”中逃走,更能理解“在危急逃生时要遵守秩序”等安全知识。

(四)一日生活:结合生活教育,细致入微

陶行知提出“生活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并且走进生活。幼儿教育应遵循这一要求,围绕幼儿的生活展开。尤其是对幼儿来说,相较于在各种课程活动的支持下学习安全知识,在自己更加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感受并运用相关内容,往往可以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使其获得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将相关教育工作融入与幼儿一日生活的互动中。[2]首先,应对幼儿在园区的一日生活内容和活动展开分析,再对适合融入安全教育互动实践的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例如,在午餐过程中,面对幼儿“狼吞虎咽”“在吃饭时大声交谈”等表现,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在吃饭时不要大声交谈、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避免噎到或呛到”,同时对“安静吃饭、吃得干干净净”的幼儿提出表扬。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意识到“快速进食”等行为的潜在危险,加之存在“想要因好好吃饭而获得教师夸奖”的心理,自然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约束,深化在饮食方面的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告诉幼儿:“尽量不要剩饭,因为你们剩下的饭都会被扔掉。一些剩菜放置时间久了会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我们为了身体健康,要少吃剩菜、隔夜菜。”引导幼儿养成“不浪费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并了解“剩饭剩菜的二次进食危害”,深入培养幼儿的饮食安全意识。此外,在午餐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洗手,告诉他们:“我们在平时会用手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因此我们的手经常携带各种细菌。如果这些细菌和食物一起进入我们的身体,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提出问题:“我们在吃饭之前应该怎样做呢?”通过简单的问答互动,幼儿理解“我们在吃饭之前要洗手,把细菌洗干净”,逐渐形成健康意识。在午餐之后的游戏活动中,面对幼儿出现的过分打闹等有可能导致危险出现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说明原因,引导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白“为什么”,理解行为背后的安全问题。

(五)社会实践:多方资源整合,协作共育

幼儿对社会生活往往是充满好奇的,在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中,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收获。[3]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需要独立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需要他们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具有在社会生活中辨别“什么是安全”以及“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可带领幼儿围绕“安全”话题,展开更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基于社会生活实例,结合社会现象,讨论安全知识等;或与社会中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单位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设计实训活动,实施自我保护训练;或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妇幼保健医院建立联系,依据幼儿自身特点和状况,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各个幼儿园的教师之间,也可以就安全教育相关的问题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教育教学经验。总之,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幼儿更安全、更健康地成长。

例如,许多幼儿都有“在长大之后当警察、做消防员”的梦想,因此幼儿园可积极取得交通管理部门或消防工作者的协助,将幼儿带到社会生活中,进入交警、消防员的工作领域,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安全保护”的严肃性。鼓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走斑马线;与交警一同指挥交通,劝阻闯红灯的行人;在消防员的演示下,感受火灾的危险并学习扑灭明火的安全方法,进行消防演练等。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火灾问题,如油锅起火、线路着火等,在消防员的保护下进行“灭火”操作,使幼儿在独立面对危险时,能够从容应对,迅速解决问题。接着,引导幼儿讨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面对危险时,有怎样的想法和心情。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较好表现的幼儿,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和玩具奖品等,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促进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此外,家庭教育也影响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因此,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还要适当与幼儿家庭联系,邀请家长参与,融家园合作与社会实践为一体。家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幼儿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更多幼儿安全教育方法,将有意识地在家庭生活中向幼儿讲解更多安全知识,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提供更多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了这个目标,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认识,应明确高质量安全教育的重要价值,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创设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同时,根据《指南》要求,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通过室外活动、主题活动、课程游戏、一日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巧妙地结合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和保护自身安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