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厦门市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为例

2021-12-08 03:28:23林艺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办学书法特色

林艺辉

(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5)

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落后是一个常态现象。近几年,由于人们出于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城镇中心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学科比例失衡、职业倦怠等因素,更是加大了城乡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农村小学亟需思考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办学特色建设,实现内涵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

近年来,厦门市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及其所辖农村小学,积极开展办学特色建设。该中心小学辖5 所农村小学,分别为莲塘小学、宽裕小学、鲁藜小学、黄厝小学和光华小学,散状分布在内厝镇的几个行政村。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不均,最小的为6 个教学班,学生不足100 人;最大的为11 个教学班,学生将近400人。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的学科结构严重失衡,语文、数学教师占比超过90%,艺体学科缺乏专业教师。受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家庭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一直处于“观念保守、按部就班”的僵局,导致农村小学办学缺乏特色,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解决以上问题,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所辖农村小学努力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精心打造办学特色,有效提升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

一、挖掘优势,凝练特色

农村小学在推进办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历史文化和优质资源等优势,以特色项目或特色文化为切入口,凝练立足学校实际、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带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如莲塘小学所处的莲塘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江阵”的重要传承基地,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基于民俗文化背景,莲塘小学以“文武兼修,德才兼备”为引领,提出“培养武术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基础,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逐步形成本校独有的“武术”特色。徜徉于莲塘校园,能够让人感受到“宋江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沐浴在中华武术文化的氛围里。又如,鲁藜小学所处的许厝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不仅是“泥土诗人”鲁藜的故乡,更是远近闻名的“厦门文化第一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吹拉弹唱的手艺,整个村庄的艺术氛围非常浓厚。为了学习与传承许厝村的文化艺术,鲁藜小学以“诗音”文化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开设“诗音鲁藜”特色校本课程。通过“乡村诗歌诵读班”和“民乐队”两个特色项目,让学生了解、领悟、传扬鲁藜诗歌文化,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内外合力,建设特色

在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面临的困境是师资力量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指导。因此,学校应优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团队、教师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办学特色建设成为全体师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同时,合理调控外部环境,努力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社区和家长等的支持与协作。通过内外环境的有效合力,为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农村小学规模普遍较小,生均公共经费除了维持学校日常运转以外,难以满足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需求。为此,鲁藜小学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新校舍规划建设过程中,把鲁藜塑像、鲁藜文学社、鲁藜诗歌长廊、民乐墙等校园特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将环境育人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路、每一面墙、每一幢楼等。宽裕小学则与教育促进会沟通,争取专项资金,加大设施建设。如建设“戏墨园”书法教室并配齐教学活动器材,满足特色项目的活动开展;打造校园书法广场、书法亭、书画长廊、学生书法作品展区等特色区域,大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书法特色氛围。又如,针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进行有效指导这一短板,莲塘小学、黄厝小学、鲁藜小学均努力争取社会、社区资源的支持,邀请有武术特长、民乐特长的村民或家长到校指导授课,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协调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良性发展。此外,五所农村小学还根据特色项目的设置,积极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色项目专项资金,保证必要的教学活动开展和设施设备添置。

三、开发课程,发展特色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立足校情,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实施特色校本课程,能够增强师生、家长、社会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和认同,有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宽裕小学的书法特色教育秉承“立字立人”的理念,以书法为载体,开发和实施书法特色课程,力求师生均能做到“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学校成立“戏墨园”书法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开展和校本教材研究,制定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发展目标和具体书写标准,开发低年级铅笔、中高年级“硬笔+软笔”的书法理论和实践课程,并将观察、思考、创作、展示、反思这五个基本环节融入全校的书法教学中,形成科学有效的特色课程实施模式。又如,鲁藜小学以“泥土精神”为核心,建构德育特色课程。按照一至六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依次开展“走进鲁藜小学”“初识鲁藜爷爷”“寻访鲁藜故居”“诵读鲁藜诗歌”“研究鲁藜思想”“传承鲁藜精神”等六个德育主题活动,让“泥土精神”进校风、进课堂、进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增强特色课程的可操作性,也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常态创建与发展。

四、加强宣传,彰显特色

农校小学在推进办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全体师生不懈努力,打造亮点特色,而且要注重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彰显学校特色办学成效。在内部环境建设上,学校可依托现有的校园建筑、景观、走廊过道、校内外宣传栏等大力开展办学特色的宣传和展示,让师生、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内容,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在外部宣传上,各校应充分挖掘办学特色创建的经验做法、亮点特色,通过学校公众号、校园网和各类媒体等,向社会宣传“一校一特”办学成果。此外,各校还应充分搭建展示平台,向社会、家长展示特色建设成果。如莲塘小学通过开展武术社团、武术夏令营、武术运动会等,营造人人参与特色建设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等多项赛事活动,通过优异的比赛成绩,宣传学校的特色办学成效。鲁藜小学在众多热心团体、单位、媒体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诗歌诵读班”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学生相继走上市公安局“110 宣传日活动”、市中医院“3·5 学雷锋”宣传活动、厦门小白鹭“金荣剧场”、海峡两岸对外图书交流会开幕式等大型舞台,受到福建日报、厦门电视台、海峡导报、海西晨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宽裕小学则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和中国美院主办的书法等级考试等,纷沓而来的获奖证书和等级证书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宣传名片。

总之,打造有特色的教育是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是农村小学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内涵品质的动力和要求。面对软硬件环境均相对落后的现状,农村小学只有充分挖掘特色教育资源,有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积极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因地制宜,找准策略,才能真正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特色,推进个性化的特色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书法特色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