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2021年总目录

2021-12-07 18:50
文史哲 2021年6期
关键词:儒家哲学

《文 史 哲》 2021 年 总 目 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

重要回信精神学习体会刘家义(45)

牢记历史嘱托 增强文化自信

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篇章

——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48)

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回信的初步体会本刊编辑部(411)

弘扬文史见长传统 再创人文学术辉煌

——写在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暨《文史哲》创刊70周年之际樊丽明(3)

□中国哲学研究

原忠恕刘梦溪(15)

王国维对中国哲学核心范畴的解释尝试干春松(116)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白 奚(228)

圣人之权与成德之舆

——论儒家的名声观念苟东锋(239)

经学分派与分期说评述黄开国(249)

“推己及人”与“中华民族”建构的情感进路任剑涛(342)

诗教与美育

——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汪 晖(362)

儒家自由主义辨析姚 洋 秦子忠(370)

天吏:孟子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

——孟子思想的系统还原黄玉顺(386)

儒墨关系的现代诠释(笔谈)(413)

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陈 来(413)

仁爱与兼爱异同论李存山(417)

墨子:孔孟之间的重要环节

——以古今之辩为中心的考察陈卫平(423)

儒墨会通与中西会通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再思考秦彦士(431)

儒与墨的殊途与同归杨武金(436)

“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刘笑敢(441)

《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

——从“性朴论”的内在紧张谈起方 达(453)

以事行道

——基于泰州学派的考察杨国荣(65)

此心“安”处

——论儒家情感伦理学的奠基付长珍(614)

论“家庭本位”与“个人主义”兼容之可能进路

——以先秦儒家“报”伦理为视角陈晨捷(622)

□唯物史观与现代学术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汪荣祖(133)

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兼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柳平生 葛金芳(150)

宋初武将政治地位再认识

——崇文抑武之另一面田志光(162)

官制撰述在汉末的兴起黄 桢(257)

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葛兆光(35)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刘跃进(312)

蓄势骤发的五四学生运动罗志田(327)

赵取中山与“代道大通”孙闻博(480)

何以善治:唐代京畿县乡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治理徐 畅(491)

西周学校的等级体系、升汰机制与学员出路王进锋(551)

秦简与传世文献中的赐田制问题晋 文(565)

先见与妖言:靖康之难后同道教相关的北宋亡国预言谢一峰(580)

寇谦之的密码

——一個宗教叙事的解读胡 鸿(654)

□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

“远者来”:关于外来移民问题的儒家智慧方旭东(190)

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比较崔华滨 贝淡宁(196)

何必问“祖师西来意”

——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禅宗经验”  陈 坚 张梓波(1105)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

中国民众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黄宗智(25)

“皇权”与“不死”

——汉赋早期两大文本主题与“梁园文学”之兴起  孙少华(1113)

《广成颂》与东汉礼制及赋体文学的变迁蒋晓光(2101)

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刘 宁(2112)

奇诡托讽与诗派建构

——以韩愈、卢仝《月蚀诗》为中心孙羽津(2123)

唐代小说的虚构性质

——以裴《传奇》为中心小南一郎(3124)

宋词的境界之美

——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曾繁仁(3129)

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新“矿源”

——《名媛诗话》的文献及学术价值陈 洪(3138)

高丽中期文人群体的国家主体意识与对华观念转变刘 畅(4106)

乾隆陶瓷诗里的陶瓷文化侯样祥(4117)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李晓峰(667)

莫言小说中的意象叙事张学军(677)

□文史新考

“秦人不得真道”考姜 生(1125)

刘向《别录》“一人持本”考述马 楠(1143)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张金龙(276)

马王堆《易传·系辞》篇的形成与抄写

——基于同今本《周易·系辞传》的比较  池田知久 撰 曹 峰 译(3104)

《书》与国史《春秋》的生成张艳萍(595)

从五行历到四时历

——三十时的形成、发展和消亡刘爱敏(5108)

□道德、理念与制度

儒家公私一德与家国一体的形而上学基础

——从中西之争而非古今之变的角度看 赵 炎(175)

公私反转: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实践机制李向平 杨 洋(216)

从中国传统社会特质看公德私德问题何中华(3203)

□当代学术纵览

敦煌文学编年史相关问题讨论伏俊琏(2133)

近二十年唐诗研究述论尚永亮(3168)

人文学科的“科学”与“人文”葛剑雄(3184)

后现代之后如何重启宏观史研究

——从三种“大历史”谈起郭震旦(465)

构建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陈晓明(55)

从古典到新传统的多元性重建

——当代“中国哲学”世界的新开展  姚裕瑞 王中江(521)

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历史内涵

——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丛日云(632)

司马光的学术逻辑与唐宋时人对汉武帝的看法:读《制造汉武帝》林 鹄(643)

诠释学中的“前见”

——以《真理与方法》为中心的分析陈 来(3151)

□海外中国学研究

“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现状…亚历克苏斯·麦克劳德 撰

侯萍萍 张文珍 译(1147)

中国哲学与更宽泛的哲学话语:

西方一般性哲学学术期刊对中国哲学文章的收录

艾米·奥伯丁 撰 孙昌坤 鞠 伟 译(1155)

从“文”向“道”

——花园天皇与14世纪初日本宫廷对宋学的接受  杨 洋(533)

抒情与商业:《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明代诗歌研究范式颜子楠(6116)

中国哲学经典在芬兰的早期译介与传播高 源(6126)

良知既非能力之知亦非动力之知

——与郁振华、黄勇商榷路传颂(6136)

□儒学研究

“孔子出而有经之名”驳议

——皮锡瑞《经学历史》的论证问题黎汉基(5120)

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徐 陶(5129)

政治视域下的先秦儒家鬼神观张 卉 蔡方鹿(686)

传统儒家论“血流漂杵”:价值共识与史实考究白立超(695)

宋代儒家视野下的堕胎问题蔡 蓁(6106)

□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法哲学研究

超越权利与善的优先性之争

——以多重反思平衡为分析方法曹晟旻(2143)

亚当·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高全喜(3188)

世俗化的终结?

——关于现代社会宗教供给与需求的变迁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撰 叶娟丽 译(4135)

人类文明的中国模式何以可能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颜炳罡(4145)

制度理性建构论与制度自发演进论的比较及其融合黄凯南(5142)

本质与形式:货币演化的逻辑杨依山 刘 强(5154)

傳统话语背景下近代维新派的民权观孙晓春(6144)

论作为行为之理由的规范杨 松 徐梦秋(6153)

□学林春秋

刘敦愿与中国早期美术研究郑 岩(2157)

高亨与《文史哲》:漫谈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夏含夷(3237)

陈炎先生的学术次第与学术贡献杨天奇(3242)

“花开两朵缘一枝”:王元化、牟世金与文心雕龙学会的成立

——以王元化致周扬两封未刊信为主疏考  徐庆全(4154)

猜你喜欢
儒家哲学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