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卷首,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职业这件事。
今年7月,在北京采访陶勇医生时,他说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别深:“不同的人面对职业时的状态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像透镜,只把这份职业当作赚钱的手段,留不下什么东西;第二种像反光镜,会将职业上的负面情绪反射到生活中;第三种则像窥镜,这份职业可以让人观察、修正自己。”眼科医生这个职业对陶勇而言就像一面窥镜,可以让他不断反省自我,有所收获。
我想了想自己不算长的职业之路,刚进入杂志社的时候,踌躇满志却也无比迷茫。如何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选题,如何挖掘选题背后的意义,如何组到合适的稿件,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全新又艰辛的挑战。在我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前辈问我:“你觉得好编辑最像一个什么家?”作家?教育家?新闻学家?我给出的答案都不对,前辈说:“是杂家。”杂志社编辑要看杂书,认识复杂的人,了解庞杂的知识。从那时候开始,我会有意识地每天在网上搜集最新的资讯,坚持每月至少看完一本书,在和漫画家聊天前把他的作品和访谈都看一遍,做选题前会找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政策信息……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基础的准备工作,但我经过日复一日地实践,也拥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最显著的是个人的成长,这份工作对我而言不是消耗时间与精力去获得报酬的职业活动,而是让我走上了一趟趟新的旅程。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收获了一面窥镜。
这一期“青春使用手册”,聚焦了“中职生”这个群体,他们相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是最早接触职业的一群人,许多人称其为“社会人”。而在采访的过程中,我看到的仍然是一群普通中学生,只是他们把学习的平台从教室转移到了实践基地,把学习的重点从书本转移到了职业技能。他们同样在向内发展,提升自我的能力;在向外发展,寻找与社会联通的接口。这面被他们找到的窥镜,可能在旁人看來有点小,但只要找到了,每个人都能从中映照出崭新的自我,发现自己每一天的改变。
钱梦佳/本刊编辑
9764456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