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探讨

2021-12-07 11:20侯颖黄靖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活化宽度冠脉

侯颖 黄靖怡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高发的一种疾病,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都可出现心力衰竭[1,2]。血液由多种血细胞所组成,其中最小的血细胞为血小板,血小板具有十分重要的凝血功能,而且其还具有生物酶活性。血小板分布宽度是一项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血小板活化除与加速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参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外,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多种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3,4]。血小板分布宽度是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常见指标,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化程度,如其值上升,表明血小板大小不一致,不仅可反映骨髓造血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能力,同时也是血小板凝血功能的重要标志。据研究[5,6]显示,血小板有关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死亡率,随心力衰竭病情加重,血小板激活程度明显升高,血小板活化指标为平均血小板体积,在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方面能提供更可靠更多的信息。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非常重要。此次研究对近年来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观察,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增加临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认识程度,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现将此次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50 例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 确诊为冠心病,病程均>6 个月,均无半年内出血病史及2 周内输血史,均排除肿瘤,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及肝脏疾病,无急性心肌梗死,2 周内未服用抗小板聚集类药物。根据心力衰竭程度(NT-ProBNP 水平)分为重度组(NT-ProBNP 水平>3000 ng/L)、轻度组(NT-ProBNP 水平300~3000 ng/L)及对照组(NT-ProBNP<300 ng/L),各50 例。重度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2.1±3.7)岁。轻度组中男28例,女22 例;年龄53~75 岁,平均年龄(60.9±4.8)岁。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51~77 岁,平均年龄(61.3±5.3)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第2 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 送检,应用胶体金法测定NT-ProBNP,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三组血小板分布宽度,患者在治疗后7 d 复查血小板分布宽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与NT-ProBNP 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比 治疗前,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49±0.017),轻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41±0.022),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31±0.019);治疗后,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39±0.014),轻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33±0.013),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0.127±0.015)。治疗前,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轻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比()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轻度组对比,bP<0.05;与本组治疗前对比,cP<0.05

2.2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NT-ProBNP 水平的相关性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5)。

3 讨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全血细胞计数的一部分,是血常规中的常用指标,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反映血小板体积变化,当机体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血小板膜受体激活,导致血小板活化,导致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由双凹形变为球形并生成伪足,使血小板聚集形态改变,伪足生成使血小板体积增大,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骨髓代偿生成新生血小板,其体积更大,也会使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7,8]。新生血小板比原有小的血小板有更高活性,可导致更多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因此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提示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其指标可以做为新型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记物,可用于对冠脉疾病的预测[9]。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过程中造成血小板活化,活化后血小板体积大小不一致,使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因此血小板分布宽度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实践还证实,血小板活化后可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及微血栓形成,可使冠脉血流减慢,微循环障碍,因此血小板分布宽度上升与冠脉血流减慢有密切关系[10]。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外的新的危险因素,原有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遗传及糖代谢、脂代谢异常等,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则代表血小板活化程度高,血小板活化程度高易使血栓及斑块形成。因此高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标志着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严重。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终末期的表现,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血小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能促进血栓的形成,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的纽带,激活的血小板介导炎性反应,促使各种炎性因子生成,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此次研究发现,治疗前,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轻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与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5)。心力衰竭病情越严重,则血小板分布宽度越高,两者密切相关,因此可将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用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判断。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查简便,成本较低,操作时间短,检测其值可帮助临床医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程度做一初步评估及预判,及早对高危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及干预,从而提升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活化宽度冠脉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