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鸡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药物选用规律

2021-12-07 11:46杨文海王肆玖邵志勇陈夏冰吴利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输卵管炎血清型致病性

杨文海,王肆玖,邵志勇,陈夏冰,吴利军,何 斌,徐 红

(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武汉 430208;2.武汉市江夏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武汉 430208)

成年鸡的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腹膜炎、输卵管腹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蛋鸡养殖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相对较高,淘汰率甚至高达70%。生产实践中,该病为常发病,在一般的养鸡场几乎每一批鸡都难以幸免。在该病处于潜伏期时其治疗效果尚可,一经出现症状即失去治疗价值,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多样性与防御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具有产生某些毒素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侵袭性,可引起蛋鸡全身性感染的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成年鸡的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由特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但各地的代表性血清型差异较大,如国外学者研究认为O1、O2、O35、O78为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O111是产蛋鸡致死、败血症、多浆膜炎的特殊血清型,常引起暴发[1];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张召兴等[2]报道O78、O2、O89是主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张翠翠[3]研究表明O78、O88、O65、O161、O1、O24、O13是优势血清型;丁文彬[4]认为O2、O15和078为优势血清型。研究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O78在各地出现的机率最高,但不一定是惟一的优势血清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逃避机体免疫打击的能力,如抵抗补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共同特征,可使其逃避宿主的吞噬作用;部分大肠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层生物膜,以抵抗消毒剂和清洁剂的作用。这些特定的防御机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存至关重要,使机体无法完全依靠自身机能清除体内的病菌,从而使机体维持菌血症状态。体内残存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条件合适时会引发疾病,这也是疾病一旦发生而绵延不绝的原因。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质粒是活动的耐药基因库,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增加了选择抗生素的难度;某些沉默的耐药基因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活化,可使敏感的药物迅速变得失效;不同的菌株之间可以传递耐药基因,使病原菌的耐药能力复杂化。这是致病性大肠杆菌自身具有的耐药特性,是其适应能力强的表现。因此,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选择有效药物,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2 药物选用规律

现代化蛋鸡养殖都是群体饲养,预防或治疗时简便、可靠的给药方式是饮水或拌料,不能通过内服给药或饮水给药。药物的选用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药物学、药理学、治疗学等多学科。

2.1 针对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有效的方法。一是分离并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株是药敏试验的前提[5]。在临床中,混合感染是常见情形,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病原菌,其他病菌则处于从属地位。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致病株,但不排除多个致病株同时分离出来的情形,需将毒力鉴定的结果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关键菌株。二是选用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应该是首选,如黄迪海等[6]用舒巴坦钠与头孢克洛组合进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时发现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较低。三是选用新型敏感药物,大肠杆菌有复杂的耐药机制,一种药物多次或长时间使用时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而新型药物因未被大肠杆菌接触过而暂时未出现耐药性(有交叉耐药除外)。四是选用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生素的针对性更强,对防止产生超级细菌具有积极意义。如左旋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作用效果较好,因其抗菌谱广,经口服给药后,鸡肠道有益菌群会遭受严重破坏,如果产生耐药性则对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7]。五是选用具有抗生素后效应的抗菌药物。抗生素后效应指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甚至消除后,仍然能够持续抑制目标细菌生长的效应。抗菌药物的抗生素后效应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清除体内残存的病菌,对防止疾病复发有重大意义,如兽用头孢噻呋具有抗生素后效应[8]。

2.2 实效性

药物投放后最理想的目标是鸡群能彻底阻断疾病蔓延,轻症鸡能快速康复。一是用于药敏试验的药物应该是可以口服,并吸收良好的品类,如头孢哌酮等药物虽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口服不易吸收,不能用于饮水或拌料给药。二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动力学相关参数必须着重考虑,参数的差异对治疗效果存在重大影响。理想的药物应该是最低抑菌浓度小、血浆半衰期长、药峰时间短、药峰浓度高、表观分布容积大、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大的品类。实际中只能侧重选择吸收快而完全、抑菌浓度小、全身性分布的品类,如蒋智钢等[9]测定了左氧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主要参数,认为其吸收快、血药浓度高、分布广泛、代谢慢。三是与非抗菌类药物联合使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而引起中毒性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顿等。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配合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清开灵(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具有退热、安神等作用,有利于中止恶性循环、充分发挥蛋鸡自身的抗病潜能,缩短病程并提高疗效。四是选用杀菌性药物,致病性大肠杆菌生命力顽强,其质粒上携带多个耐药基因。耐药性的产生是因为未完全杀死病原菌,病原菌获得了适应能力,而抑菌性药物的使用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第三代头孢菌素都是杀菌剂、土霉素类都是抑菌剂。五是剂量充足、疗程足够长,这是治疗是否彻底的关键,早期治疗效果好,尽可能及时淘汰重症鸡。六是配合消毒,病情确认后应立即开始带鸡消毒,及时处理粪便与病死鸡、淘汰鸡,条件具备时可将无症状鸡转栏并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3 动态性

一是治疗方案中应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现象的应急处置方案。药敏试验选择3 类6 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作为后备药物。二是要进行巩固性治疗,在药敏试验时有两个或多个抗菌药物都符合要求,可考虑优先选用最佳的药物作为治疗用药,而将次佳者作为最佳药物治疗后用于巩固疗效的补充治疗,以求彻底杀灭鸡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三是准备轮换用药方案,治疗时发现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次佳者作为治疗用药。四是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破解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相关作用,某些研究多是体外试验结果,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如宁官保等[10]研究认为黄芩等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可使耐药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提高。临床上可考虑中西药合用的方法,以对抗耐药性,如邵泽光等[11]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中药复方制剂与乳酸环丙沙星联合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如荆防解毒散、扶正解毒散、清瘟败毒散等,可考虑与某些抗菌西药联合使用。

3 防治建议

3.1 强化生物安全

致病性大肠杆菌大多数是肠外菌,因此杜绝污染饲料、饮水、器具、环境等均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性的寄居菌,可在多种动物体内寄居,因此消灭老鼠、阻止其他禽类进入鸡舍(包括鸟类)、定期消毒处理等对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养鸡场有重大意义。

3.2 加强饲养管理

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庇护所和“粮仓”,因此及时清理鸡的粪便,配合环境消毒措施可极大地清除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3.3 培补正气,增强抵抗力

成年鸡的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泄殖腔上行输卵管而感染的疾病。这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及鸡抵抗力的强弱对比有重要关系,与中兽医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不谋而合。中兽药中具有补气类的药物如绞股蓝、党参、黄芪等,对蛋鸡非特异性抵抗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3.4 高度重视病原监测

鸡群一旦感染,可使养鸡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对于规模化养鸡场最好对该病进行监测,密切注意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菌株,发现后及时干预,可极大地提高防治效果。

3.5 疫情发生后的处置

如果鸡群中有成年鸡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的个体确诊时,则表明鸡群中已存在着较大范围的感染群体。此时应该根据感染的程度、各场自身要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处置方案:①对鸡蛋品质要求较高的养鸡场(生产品牌鸡蛋等),最佳处理方式是全群淘汰,鸡舍彻底消毒并空栏。②一般的养殖场刚开始发现有零星的死亡病例,经综合评判鸡群中绝大部分鸡处于潜伏期,及时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挑拣出疑似病鸡作无害化处理,做好带鸡消毒等工作;成功的关键是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置。③鸡群中经常出现零星病例,则表明鸡群已全部感染,各种病理阶段的个体都存在,已失去治疗价值,建议整群淘汰。

猜你喜欢
输卵管炎血清型致病性
蛋鸡输卵管炎造模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调查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
多重PCR检测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方法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