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忠
丘陵山坳池塘是利用山坳间荒芜地、沼泽地、山垄田修建而成的池塘,水源是通过储蓄雨水和山泉水,且面积较大,每口一般在5~100亩,养殖生产过程中一般不进行大量的排水,除下雨天外也无法实现大量的注水,只能通过科学的水质调控,以保证良好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水中溶氧对鱼类生长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子,含量高低与鱼类的成活、摄食、生长速度、养殖密度、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因此增氧条件直接影响池塘产量和养殖成败。为此,本人在武平县平川镇芸萍水产养殖场开展试验,结合该场养殖装备现状,对增氧设施进行完善,装配了一套微孔增氧设备。
1.1 目的 通过增氧设施完善,提高给池塘水体增氧的能力,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密度,实现增产增效。
1.2 意义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变渔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有限水体资源,挖掘生产潜力。
2.1 池塘 丘陵山坳池塘2口,面积30亩,平均水深3m,三面环山,水源是储蓄雨水和山泉水。
2.2 材料 微孔增氧设施主要有罗茨风机、主管(PVC管)、支管(橡胶软管)、曝气盘及安装配件等组成。为防范出现停电,配置一台小型柴油机。
2.3 成本 材料费11730元、人工费1800元(整套设备安装、调试),合计13530元。
2.4 折旧费 整套设备一般可使用3-5年,期间只需正常维护,更换一些老化的配件。可按使用3年计算折旧,损耗为4510元/年。
3.1.1 解决了增氧问题,于是加大了养殖密度,实施轮捕轮放,同比增加鱼产量9138kg。
3.1.2 增氧效率大幅提高,同比节约电费3682元。
3.1.3 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鱼病减少,饲料系数下降,同比减少调水、保健、鱼药等投入品的费用2635元。
3.1.4 与过去单纯使用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等方式增氧相比,便于管理、维护,减少了工作量。
3.2.1 池塘底部为V字形,不平坦,在铺设管道、放置曝气盘时较麻烦。
3.2.2 管道、曝气盘对捕捞操作有所影响。
4.1 曝气盘布放要均匀,避免一些区域形成低溶氧死角,浪费水体空间。特别在养殖后期,鱼的相对水体空间缩小了,而耗氧量又增加的情况下,若曝气盘布放不均匀,易造成局部溶氧偏低,出现鱼浮头,甚至泛塘。
4.2 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氧气充分溶入水中,且形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水的上下流动又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下层,但水流的拉动作用和搅动力较小,对促进底层有机质上升到中上层供浮游动植物利用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建议在采用微孔增氧时适当安装一些叶轮式增氧机,并经常交替使用。
4.3 池塘长期采取微孔增氧,易出现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沉积在池底,得不到较充分的循环利用;若长期不清淤或清塘,将影响池塘水质调控,导致鱼病多发甚至富营养化。因此,建议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有条件的要进行清淤或晒塘;在下一轮养殖开始时,必须全面彻底清塘。
4.4 该场采取微孔增氧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明显,符合节能增效的发展要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丘陵山坳池塘中带有普遍的共同属性,但容易克服和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微孔增氧可以在丘陵山坳池塘推广应用。
(通联:364300,福建省武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395908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