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枫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社会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督促水产养殖从业者尽早转变经营理念,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综合养殖模式以其物质循环性、资源利用高效性、产业发展多功能性等特点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综合养殖模式指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合理搭配不同营养层级的、养殖生态位互补的水生动植物,以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的目的,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所建立的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我国目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是影响水产养殖业高产、优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和养殖成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系)是保证池塘虾、蟹、贝、鱼综合养殖成功的基础。在品种搭配上,通常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对象作为主养品种,选择生态效益好的对象作为搭配品种,两者互相配合,达到“高经济效益-低环境负担”的效果:在淡水养殖领域,多选择鳜、加州鲈、黄颡鱼、淡化南美白对虾及中华鳖等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为主养对象,选择鲢鳙、鲶、鲤鲫等生态位互补的养殖品种作为搭配对象共同养殖;在海水养殖领域,鱼、虾、蟹、贝、藻、棘皮类等养殖对象都有涉及,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养殖传统进行搭配,由于可选种类多,营养层次分布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往往比淡水养殖模式下的综合养殖效果更好。
综合养殖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由于养殖种类多、营养层次多,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能够更好的缓冲养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的环境条件为养殖对象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生长空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投放技术及藻类接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在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池塘使用微孔增氧系统保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比使用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等节约用电1/3,产量水平提高16.2%;在对虾养殖水体中定期泼洒枯草芽孢杆菌,上市时血淋巴溶菌酶活力增强,养殖产量增长37.6%,且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降低35.2%和63.0%;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青岛大扁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等有益微藻或耐高温浒苔等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
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及养成品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域。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强弱又影响到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养殖成本与产品质量,可以说,养殖动物免疫调节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鱼虾等投饵性养殖动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菌粉等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养殖动物自身免疫酶活性,提高抗病力和养殖成活率。在研究成果较多的对虾养殖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等中草药可以显著增强对虾酚氧化酶等免疫酶活性,对虾感染鳗弧菌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46%;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速度20%左右,且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抗应激能力的效果;维生素E添加组的对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对照组1.4倍。
开展鱼、虾、蟹、贝、藻等综合养殖生产,主要利用生物防控技术控制病害发生,但应对突发性、流行性细菌病害时,化学药物仍然是目前最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因养殖种类多,患病个体密度相对较低,在药物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各种水产动物耐受性,达到在有效防控养殖病害的同时避免药残超标,以保证生态养殖产品安全。
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搭配养殖物种,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养殖总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下文梳理了近年来综合养殖效益情况,供参考。
辽宁省的中国对虾-海蜇-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100kg、海蜇100kg、杂色蛤500kg,平均亩产值1万元(梁鹏等,2014)。
河北省唐山的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海蜇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以上、红鳍东方鲀40kg、海蜇60kg,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李志敏等,2008);廊坊的中华鳖-草鱼-鲫鱼-鲢鳙鱼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华鳖87kg、草鱼900kg以上、鲫鱼170kg以上、鲢鳙鱼5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2.4万元(王宇,2016)。
山东省的日本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养殖模式实现亩产日本对虾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160kg以上、菲律宾蛤仔30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5万元(李凯等,2017);中国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海参200kg,亩产值可达1.6万元(郑春波等,2013)。
江苏省南通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模式实现脊尾白虾亩产2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亩产45kg以上,平均亩产值1.3万元以上(董建波等,2008);连云港的凡纳滨对虾—梭鱼养殖模式亩产凡纳滨对虾300kg以上、梭鱼1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1万元(薛以平等,2009)。
上海市郊区的翘嘴鮊-黄颡鱼-鲢鳙养殖模式实现亩产翘嘴鮊 550kg、黄颡鱼 1300kg、鲢鳙鱼200kg,每亩实现利润1万元(张铷等,2018)。
浙江省宁波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200kg,三疣梭子蟹75kg,贝类 150kg,平均亩产值近1.5万元(李健等,2015);台州的脊尾白虾-锯缘青蟹-缢蛏-泥蚶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60kg、锯缘青蟹50kg、缢蛏200kg、泥蚶200kg,平均亩产值1.48万元(陈蓝荪等,2012)。
福建省莆田的日本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平均亩产海参400kg以上、日本对虾20kg以上,亩平均利润达1.3万元(郑国洪等,2007)。
海南省的吉富罗非鱼-锯缘青蟹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吉富罗非鱼1200kg以上、锯缘青蟹60kg,平均亩产值达1.9万元(王德强等,2014);南美白对虾-点带石斑鱼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680kg以上、点带石斑鱼100kg以上,每亩实现利润1.5万元(邱勇等,2012)。
我国池塘养殖模式仍然比较粗放,养殖生产易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相对于传统单一品种养殖,综合生态综合养殖由于其体系构成更为复杂,对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明显高于传统养殖方式。通过水产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联合梳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建立标准化、精细化的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示范推广,将有助于提高综合养殖模式推广面积,最大化体现生态养殖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优势,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基于池塘养殖生态结构优化、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等原理,进行虾蟹与其他不同物种的复合养殖管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养殖区域选择合适的混养物种,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水质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另外,必须严格注意各个混养物种的放苗量、放苗规格、放苗时间。养殖过程要经常观察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保持水质稳定。
(通联:100125,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