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彪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 100017)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这是对党铸就百年历史辉煌重要成功经验的深入总结,深刻揭示了党百年风华的精神密码,对进一步鼓舞、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战胜新的征程上的重大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其走过的一百年光辉历程中,团结带领人民不仅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也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丰厚的精神财富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居于特殊重要地位。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斗争是胜利的前提;没有斗争坚持,就没有最后胜利。“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2],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发展趋势的深刻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斗争夺取胜利的一条“定律”[3]。“敢于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真理和信仰、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了正义事业及站在历史正确一面,从不畏惧任何斗争。“敢于胜利”,就是具有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不惧挫折、低潮乃至暂时失败,愈难愈勇,愈挫愈奋,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对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形象表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始终保持积极主动、昂扬奋进精神状态的生动诠释。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基因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4]。这种“斗争的烙印”孕育于产生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是其科学理论的忠实传人,也是其伟大精神的忠实传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共产党人革命及斗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充满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及斗争精神的直接来源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包括伟大斗争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工人阶级所具有的革命及斗争彻底的特殊优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及斗争精神的基础依托。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压迫而探索国家出路的革命先驱、仁人志士精神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这些革命先驱、仁人志士不断积累的革命及斗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产生发展构筑了前进阵地。承载马克思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国近现代革命及斗争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一经产生,必然以中国任何其他政治集团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也把“斗争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上。从一定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在多方面规定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根本要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斗争、奋斗的精神支柱;“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斗争、奋斗的目标方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斗争、奋斗的应有精神状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斗争、奋斗的“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刻上“斗争的烙印”的伟大建党精神,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得到验证。时代在变,党的历史方位在变,党的精神表现形态也在变,但这一“精神之源”所标识基因和初心永远不会变,也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丢了魂。
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形成及谱系构筑,极大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觉悟,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已经凝固的血性、活力被重新激活并迸发出来。近代以来,“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等成为“外人讥评吾族”的专用名词。这些屈辱性称号,不仅是指物质的积贫积弱,更多是指精神衰退及愚昧落后。1896年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文蔑称:“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5]我国先进分子对大多数国民普遍缺失进取斗争意识、老态龙钟状况痛心疾首。陈独秀指出“充塞吾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6];革命先驱李大钊大声疾呼“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7]。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衰退及被丑化的形象,没有在西方思想启蒙下发生根本变化。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及斗争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以自身面貌带动民族面貌的塑造,中华民族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敢于革命、敢于斗争、自立自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新形象,在精神上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卑到自信、从保守落后到革命变革的历史性升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高涨最深层、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发展,斗争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斗争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只有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8]。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革命及斗争精神,正视矛盾、解决问题,不断开辟了通往胜利的前进道路。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多种形式的斗争,先后破解了阻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多个社会主要矛盾:继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后,又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正在得到解决。在一百年时间里相继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伟大斗争精神不仅贯穿于党百年辉煌历史的始终,也贯穿在党百年辉煌历史的各个方面。党的历史是为人民和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既有激烈的民族革命斗争,又有激烈的阶级斗争;既有和拿枪敌人的斗争,又有和不拿枪敌人的斗争;既有与人的斗争,又有向自然界的开战;既有与人民的敌人进行的斗争,又有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党和人民在斗争的磨砺中不断前进。党的历史是理论创新及道路探索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决拒绝西方道路,又拒绝照搬苏联经验;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又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定不移探索我国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党的历史是党自身建设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既反对以不同方式表现的不同错误倾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又坚决清除有损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微生物,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主要是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9]。党和人民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标识的斗争精神的认识不断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提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要求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把“进行伟大斗争”正式写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代主题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如果说,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分别代表着党的历史在新时代发展的三条主线,即党的建设发展、理论道路发展、党的使命的实现,那么伟大斗争就是推动新时代这些党史主线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只有开展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的斗争,开展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及脱离群众的行为的斗争,开展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的斗争,开展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的斗争,开展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的斗争,党和人民才能不断谱写新时代党的历史新的光辉篇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高度总结历史,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历史经验启示。在此之前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10]党对伟大斗争精神及其他革命精神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希望比以前顺利通达、风平浪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为此,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其重要准备之一就是精神准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斗争是多种多样的。从斗争的方向、立场、原则来看,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就工作层面来看,我们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等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在应对所有的风险挑战中,必须高度关注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的风险挑战,这是我们斗争的重点和焦点。必须为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必须为维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决斗争。要自觉抵制以西方制度模式作为判断裁决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是非得失标准的错误思想侵蚀。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必须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斗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国家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国土不受外来侵略和威胁,国家才能稳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才会成为可能。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决不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必须为永葆党的风华正茂的青春活力坚决斗争。如何使党进而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避免重蹈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党和人民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其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要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斗争精神,使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在各种斗争中,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注释:
①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2018年4月23日。原文:“《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