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生态林近自然养护模式浅谈

2021-12-07 20:11陈佳
花卉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树种北京市

陈佳

(北京市顺义区长青林场,北京 101300)

绿色理念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内容[1],要想贯彻这一理念,必须加强开展生态林管理和保护工作。生态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备重要作用,是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近自然养护模式视角下,从北京地区生态林养护现状入手,探索华北地区生态林养护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 北京地区生态林保护现状分析

1949年,北京地区森林覆盖率曾降至1.6%,之后北京市开展了大规模生态林建设,历经数十年发展,在改革开放进入生态林建设的新阶段。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北京生态林建设更是以绿色奥运为目标,通过创新政策机制等方案,生态林发展迅速。目前为止,基本建成了山区、平原、城市三道生态林屏障,建设成了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尽管如此,北京地区生态林保护仍旧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接下来逐一分析。

1.1 林分和林地土壤质量较差

北京市生态林林分质量较差,高质量的树种在生态林中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北京市受气候变化和沙尘暴灾害的影响较大,人工干预过多,北京市生态林林地土壤质量较差,导致有机物在生态林的土壤中含量较少,土壤营养成分较差,受降雨或灌水的影响较大,土壤结构日益遭到破坏,土壤水分流失较为严重,土壤板结情况较为严重,植物根部难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地表温度较低,最终导致生态林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含量较少,土壤肥力随之下降。

1.2 植物配置结构不合理

根据2019年北京市林业资源调查结果,在北京市全部生态林中纯林占比达到54.63%,显示出生态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的趋势,中幼林所占比重很大,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为生态林区防火等工作带来不少风险。除此之外,北京市生态林树种配置结构不合理,外来树种在生态林林分结构中占多数,本地树种占比少,植物物种多样化较差。

1.3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管理水平落后是生态林养护工作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北京市生态林管理水平落后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容:①治理针对性不够,同一种措施被应用在不同林分中,经营措施和经营目标的匹配度不够;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林养护工作中没有得到重视,具体表现在对于如何构建异龄林体系,突破同龄林现状桎梏的考虑不足;③对于丰富生物多样性认识不够;④没有用系统的理念认识生态林治理工作,做不到统筹兼顾和全局掌控。

2 近自然养护模式概况

近自然养护模式重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这种养护模式下的生态林能够起到减小垃圾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作用,缓解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1 近自然养护模式的起源

近自然养护模式是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对于这一理论,还要追溯到19 世纪末期德国林业学家盖耶尔的“接近自然林业”理论。盖耶尔注重通过建立林分和抚育采伐等方式使人工林与天然森林的自然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尽可能使人工林的生长更接近自然森林。近自然养护理念主要观点是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树种,减少人工干预,保持植物群落的自然状态,使生态林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发展。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养护。

2.2 近自然养护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自然养护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大方面:①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指的是先研究林地的自然生态规律,从而探索该林地存在的天然植被类型,进一步确定该林地自然条件下应当种植的乡土树种;②混交林地原则。这一原则主要针对纯林林区在全部林区中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要求在生态林中全面推行针阔混交搭配策略,同时进行群状和团状混交,以此来提高林地的生物多样性;③自然优先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生态林治理保护工作中坚持以自然力量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达到林地生态接近自然状态又能兼顾经济效益的目的。

2.3 近自然养护模式的适用范围

根据近自然养护模式的原则,近自然养护模式的适用范围也随之确定。在适用近自然养护模式时,生态林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生态林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程度森林覆盖率,从而提供合适的自然落种条件,此外生态林的自我更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满足近自然养护模式的自然优先原则;②生态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应当适宜,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公路和居民区等景观要求高的区域不适合开展近自然养护方案;③生态林治理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治理方案,实现合理地采伐,避免滥砍滥伐,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

2.4 近自然养护模式与传统养护模式的差异

传统生态林养护模式是以人工手段为主,制定生态林种植目标,并且根据种植目标进行适时采伐,加快林木的成长速度,近自然养护模式则注重利用大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和作用,同时辅以必要的人为帮助,是一种以自然的力量保护自然的模式。

①在采伐强度方面,近自然养护模式下,生态林养护以抚育间伐为主,而对比之下,传统养护模式采伐平均株数强度为12.1%,人工采伐痕迹较大;②在采伐结构方面,近自然养护模式下所采伐的树种多为胸径大、树高大的树种,而传统养护模式所采伐的树种则是胸径小、树高小的树种;③在经营成本方面,近自然养护模式下每平方米所需的抚育劳务费较之传统养护模式下多了0.152 元;④在林分更新方面,近自然养护模式重视对于自然条件的倚靠,为使林分更新更接近自然状态创造条件,同时辅以必要的人工手段,建立复层异龄的混交群落,林分结构较为稳定。而传统养护模式下则以人工更新为主,以此来促进树木生长速率的最大化;⑤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近自然养护模式尽量按照植物的自然规律生长与更新演替规律,保留枯枝落叶,任其自然腐化,保持群落景观的自然美。

3 近自然养护模式在华北地区生态林保护中的应用优势

近自然养护模式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养护模式的经验,主张种植乡土植物,以自然环境为生态林建设的决定因素,突出地域特色,合理配置树种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群落的稳定性,能兼顾实现生态、景观和社会效益等;合理配置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促使良性生态循环,发挥自然群落的自我更新功能。具体在华北地区生态林保护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3.1 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近自然养护模式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可以与精细化管理方式共同开展,二者并不相互冲突。精细化管理方式是结合立地条件和气候状况,对于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实现定向化和专业化,实现生态林功能多样化。而近自然养护模式是为了使生态林生长状态更加接近自然状态,在近自然养护模式结合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整体方案下,能够优化林分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态效益。按照近自然养护方案,在北京市延庆小河屯生态林管护示范区,实现了湿生植物精细化养护管理和湿地景观的同步建设,每日游客流量突破3000人次,同时发挥了生态和观光功能,取得巨大成功。

3.2 利于保护珍稀树种

丰富生物多样性是近自然养护模式的重要内容,对于珍稀树种的保护是这一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地区对于珍稀树种的保护也具有代表性,自2010年到2019年为止,主要的珍稀树种增加了9 种,包括落叶松、云杉、五角枫和椴树等重点保护植物,将珍稀树种在生态林中的比例扩大到了33.5%。

4 近自然养护模式在华北地区生态林养护中的发展趋势

近自然养护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在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下,近自然养护模式的应用空间还很大。近自然养护模式在华北地区生态林养护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 由试点进行推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经在2020年启动了建设中国人工林经营试点单位计划,加大对近自然养护模式的应用经验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成立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单位,对于精细化管理方式和近自然养护模式的结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应当大力推行试点经验,在华北地区内开展近自然养护模式的应用。

4.2 结合我国经济政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林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发挥创造优美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作用。因此,生态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观赏和旅游,而是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3 完善林业治理相关制度

林业治理制度建设是发展生态林产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生态林产业呈现出监管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对于违规操作和违规采伐并没有有效的惩处和系统的管理。除此之外,部分政府部门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生态林养护工作采取硬性规定,没有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从而提高林业治理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生态林管理和养护工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我国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国华北地区生态林养护存在的林分结构不合理和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通过完善林业治理制度和推行试点经验等措施,实施近自然养护模式,充分发挥近自然养护模式在华北地区生态林建设中兼容性高,保护珍稀植物效果好的优势,推动我国华北地区生态林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树种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华北地区滑雪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