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07 19:03:37彭彤
福建轻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彭彤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随着对教学认知的深化,大众普遍认为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因此互动教学应运而生。然而,完全依赖教师无法满足新时期课堂互动教学的要求,也需要学生的合力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目前高校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教学互动浮在浅层次甚至是流于形式、资源要素配置不充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亟待解决突出问题。为此,互动教学需进一步优化升级,朝着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转型[1]。

基于理论分析,“多维”是指依托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信息传送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横纵交叉的立体式交互结构;“互动”则是指参与课堂教学的双向主体全方位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通、情感共鸣。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是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的各项资源要素,打造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情景,聚焦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并非从根本上摒弃以单向传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形态,而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协同性原则改善课堂教学效果[2]。

1 高校构建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的关键和必要性

1.1 构建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社会视域下,“互动”一词是社会环境中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基于某种联系而相互作用的环节。在传播学中,对于互动有两个层次的划分:其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信息互通、信息互换、信息共享的过程[3];其二是信息传播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的关系。将“互动”这一概念嵌入教育学领域是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理论创新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是以教育现代化技术和理论为基础,以多维互动的创新形态转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以单向教授为主的教学格局,强调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发挥的价值,进一步使课堂的实践内容多元化、形象化,能够充分彰显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比较优势,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推动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线上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其成效的关键则是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聚焦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实践设计,基于互联网上多媒体打造的体验式教学情景,关注不同主体的双向交互,目标是加快探索在教师组织和指引下,培养学生依托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独立认识规律、处理信息和加工知识的综合能力。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具备互动多样性、个体独特性、协同整合性、动态均衡性等特点。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充分利用最新的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构建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4]。

“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打造。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共享教育资源,线上课堂的学习内容具有包容开放的特征。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要提升和拓宽教师与学生在网上教学活动的体验交集覆盖面,强化双方的交叉融合[5]。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目前具备的线上教学条件,实时进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线上教学的内容,破解教学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高质量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多元化的线上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多维互动教学的水平。同样,学生在“互联网+”线上课堂也需要按照课程进度将课程任务与课堂实践有机结合,着力构建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线上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的高效产出,多维互动的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方法,提升对教学理论的认知,高质量管理线上课堂实践活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入研究“互联网+”线上教学的应用[6]。

1.2 构建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2.1 彰显课堂教学主体的平等关系

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进步,反映了不同课堂主体的平等关系。同时,其为课堂的主体提供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此此种关系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生的平等破除了百年以来的“唯教师为核心”的课堂规矩,使学生在线上课堂学习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主体地位。一旦缺乏师生平等,多维互动就无从谈起,随之课堂的教学各类价值也难以落地实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将成为空谈。具体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诸多方面,其中良好品格的形成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格健全、民主意识的培育以及社会责任意识都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同时也是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实践表明,缺乏多维良性互动的教学,这些任务与要求都难以高效推动。

1.2.2 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按照“唯教师论”或“唯学生论”展开的教学活动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更进一步推动两个主体的互相成长。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创造性,并且在“和谐共生”的环境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速,新旧知识的交替周期明显压缩,学生在线上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元,那么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视野开阔度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超越教师的水平[7]。换言之,教师应当转变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不同角色主体的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线上自我展现的平台,设计师生共同学习的环节,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合作者。

1.2.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教学生学”才是真正好的教师应达到的境界。换言之,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并非传道,而是要培育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基于此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快速更新换代,传统教学模式日益转型成为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科学家精神,同时这也是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比较优势。此外,开展多维互动线上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创造发挥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创新的能力。在高校网络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需要牢固树立坚持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理念[8]。

2 充分整合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资源

“互联网+”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的资源涵盖诸多方面,例如教师、学生、优质内容以及课堂环境等,需要在线上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挖掘、充分整合。必须要充分地整合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资源,从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系统梳理,充分认识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动接受者和知识建构者、教学内容注重适应性和创新性、教学场景注重人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下面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一个媒介。而在多维互动线上教学中,教师则扮演着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具备真情实感,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使线上教学的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在交流互动中促成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养成正确的道德品性和发展全面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需要牢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学习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技术技能,从而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高校在聘用教师的环节,应对上述方面进行规范化考察。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促使教师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修养的提升,朝着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促进者”角色转型,同时鼓励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于解决学生的差异化问题等方面。

2.2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动接受者和知识建构者

长期以来,学生被定义为“受教育者”以及“被培育者”,师生之间往往是上传下达的不平衡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吸收和接受。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即是将学生培养成程式化的知识装载器,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个人的发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中,师生是同样“人”的关系,双向之间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平等共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一方,相反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对话和主观态度阐述来展现在网络课堂的成长。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单纯依赖教师或者其他教育主体教授给学生通常都难以奏效,而需有赖于学生内在的思维逻辑、知识体系和经验认知自主地加以建构。因此,学生需要对自身作为线上网络课堂的主体有明确的认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主动地融入线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9]。

2.3 教学内容注重适应性和创新性

网络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也是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的核心资源要素。就本质而言,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内容”的集合。为此,开展多维互动线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具备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是此种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适应性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用性,要求教师精选反映课程内容最高品质的教材,并规划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大纲和互动环节,创新设计与教学任务和目标具有一致性的线上课件;二是包容性,要求打破课本和空间的束缚,着力挖掘身边的素材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支撑点整合和完善的线上网络课程知识体系。创新性则是要求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吸收和拓宽综合知识范围,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和创新发展构建新起点[10]。

2.4 教学场景注重人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

心理学家勒温基于人的行为和环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外部张力”说的观点。具体而言,教学的环境和场景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兴趣和行为的一个变量,那么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无疑能够将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的效果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打造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基于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对课程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搭配,构建符合学生学习场景的网络教室、实践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流畅的语言、感性的演示和熟练地操作等为学生构造生动形象的学习场域和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便于网络教学实践活动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开展,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展个性化教育。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策略

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环节和流程,并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有机闭环。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既可以是一整节课的整体性应用,也可以是对某一重点章节和难点的深入讲解应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必须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和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开展线上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活动、开展阶段性小结和评价等方式来实现,以此来最大化地延伸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1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需要打破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摒弃开课即讲的习惯。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让学生重点明确和清楚线上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达成的目标,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并产生持续性的内在驱动。鼓励学生思考除了基础的内容和知识之外,还有更具启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是多为互动线上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既能够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又能紧密联系课程内容;既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基于问题为导向,才能够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地开展多为互动线上教学[11]。

3.2 引导和启迪学生深入思考

聚焦于教学的目标和问题,学生需要在线上课堂内外进行自主探究和深入思索,这也是多维互动线上教学的一个核心过程。在学生自我求索中,教师需要作为一个引路人,点拨、引导并启迪学生对问题加以深度思考,并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授学生解决的方法论;学生是在线教学的重要主体,主要开展独立思考,核心是灵活掌握解决方法,运用内在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架构,建立新旧知识的机制联系,构建认知冲突,从而寻找解决的突破口,形成可站住脚跟的逻辑看法。特别是依托互联网上广泛的资源搜索和研究,旁征博引、多维思考,寻求新的思路。在这个环节上,要鼓励学生要敢于质问,向教师提出相反的观点意见,围绕课程相关问题有层次、有重点地展开;教师要对教学形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精巧设问、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成思维浪潮,促进学生的线上互动由“静止”到“活跃”转变。

3.3 开展线上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活动

线上课程教学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需要通过小组或者集体讨论进行进一步检查。线上分组讨论是一种依赖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进行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协调交流,需要制造一定的紧张感。线上分组讨论开始之前,需要做足一定的准备,确立好讨论的主题和内容。围绕这些专题板块,学生在线上分组讨论环节要由浅入深,互相思路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学生任何关于议题的想法和假设都可以畅快表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言之有物、自圆其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流畅表达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分组讨论时,还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学生讨论,重点在于对小组成员的引导和活动的组织。集体讨论是综合展现小组思考成果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借此契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感知思维碰撞的火花以及语言表达的自信,从而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3.4 着力开展阶段性小结和评价

就每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来说,阶段性小结和评价是其点睛之笔。阶段性小结是对线上教学讲授内容进行部分的总结归纳,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要素。小结应当集线上教学内容和逻辑之大成,突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梳理课程相关的知识大纲。但是,收尾过程并非完全依赖教师这一单纯的个体,而是要提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总结学生课程学习的智慧成果,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评价则是对线上课程学生的知识掌握、逻辑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作出整体性、全局性的考量和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以鼓励式为中心,褒奖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的学习态度、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以及流畅表达个人独到观点;而不足之处,教师则应当以善意地提醒鼓励学生加以改正。加上学生的自我评价,基于自身的纵向比较和横向对比,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得到更快速地成长和个性化发展[12]。

高校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有赖于上述各关键环节,但是又不能简单局限这些基本的环节要素,还需要基于学科、性质、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