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张亮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信息化已经从一种社会或国家层次的理念真正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结合,信息化的洪流已经席卷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所有场景[1]。关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很多,例如使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农业产业贸易平台,为从事农业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的人可以直观获取农业产业信息、分享农业资源等。农业信息化的改革已经帮助农民群体不断尝试开发新的信息平台、资源,从而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降低农业产业各环节中的劳动力投入等,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然而,由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在我国仍有众多农业生产主体未能实现较为全面的信息化改革,农业灌溉、种植、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尚有许多,需要通过针对性研究对我国农业产业进行优化。因此,本文基于计算机技术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改革的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科技、自动化等技术不断在农业领域深化应用,给整个农业领域带来经济、技术、消费等方面的便利。计算机技术农业信息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操作)、产品流通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2]。
(1)农田灌溉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智能灌溉系统,将其进行应用普及。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自动分析,计算出灌溉时间及肥的数量,然后再通过系统控制软件进行自动操作。智能灌溉系统的建立是根据当地土地、水文、气候等自然和实际情况进行建立的,进行计算的方案相对比较合理。
(2)农业基础种植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大全面取样调查,建立精准农业的发展。
(3)畜禽的养殖业方面。畜禽养殖方面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畜禽棚舍的自动化构建,实现对整个禽畜棚舍的自动化操作、远程监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对畜禽的日常监控、精准饲喂、废弃物自动处理等技术手段。
(1)农作物病虫害的自动化管理。在农田里安装监测装置来搜集有关病虫害的数据信息,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的病虫害治理方案,然后通过计算机自动化手段进行具体操作和执行。
(2)农作物栽培管理自动化。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对小麦和棉花等的多媒体管理系统,通过在农田里安装监测装置来搜集相关基础数据,再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分析运算,计算出适合该农田的自动化操作方案[3]。自动化操作方案利用计算机进行具体操作,通过计算机数据对土地的浇灌、施肥情况进行确定,然后通过自动化手段来进行具体操作。
(3)畜禽饲养管理自动化。当前在畜禽饲养管理中使用较多且技术成熟的为桢入芯片,该芯片含有监测和发射装置,可以采集禽畜的身体数据,然后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计算,饲养员可以根据数据对畜禽的饲养方式进行调整,为实现智能化饲养做出贡献。
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时应当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以提高归类、结算和发货等环节的便利。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保鲜等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流通环节损失和消耗较大[4]。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你的流通中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损失和消耗。网格化体系的建立可以贯穿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可以设计到多个方面(政策资源、技术、市场等)。同时,农产品流通信息化还具有市场走向分析的作用,该作用将有助于农民的生产和经验,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增加经济收入,协调小农生产和大市场的协调发展,减小地区差异等。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农业信息化改革中的问题,主要需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挖掘:①技术视角,主要挖掘我国现有农业发展状态下,农业种植、生产、贸易等领域暴露出的诸多问题;②认识视角,从农业领域从业主体对农业信息化的认知、认可程度、知识储备等方面剖析农业信息化改革环节面临的阻力。
技术视角下的农业信息化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传感技术、农业生产智能装备、精细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当前阶段,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农业领域的企业较为分散,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力较为欠缺[5]。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对农业领域的软件开发和应用都相对较为欠缺,同时在市场开拓发展中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也相对较少。再加上当前我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后期的软件服务中也会存在部分问题,以上这些因素,对计算机大数据后续的收集和开发都会造成影响。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标准也为完善,产品流通领域的整个行业不够系统和规范,在某些流程上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问题,例如信息传输、隐私保护等。
将农业信息化改革从认识视角去分析,主要存在上下层脱节的问题。
(1)上层即我们所说的知识层,是知识精英和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网络技术,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数据服务实战经验,懂得技术和思想传播等。但是,这些知识层人员缺乏对农业的深入了解,他们所了解的农业相关知识几乎来自书本,缺乏实际操作和经验,在总结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时,只能从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实施。即使技术和想象都合理,也会存在脱离实践的问题。
(2)下层即广大农民,他们是农业的从业者。这些人对于计算机、大数据等内容基本不了解,不懂得如何应用,让他们将实际经验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更是比较困难。传统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发展已久,农民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较为陌生,不了解大数据、计算机等内容,这就造成了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的发展。想要发展好农业信息化就需要打破农民的小农格局,该方式是建设农业信息化的首要问题。
农业信息化改革的路径需要与农业信息化改革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对应,改革路径需要从技术视角和认识视角双重角度入手,对我国未来农业信息化改革工作进行指导,从而做到“双管齐下”,实现思想和技术两个方向进行农业信息化改革。
(1)完善农业信息化统一标准。农业信息化统一标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可执行操作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前提,而这些保障和操作的基础都是大数据。因此,要善于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来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该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走弯路的概率。
(2)设立大型项目工程攻坚机制。攻坚机制的主要方向是政府,严格考察和选择信息化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先行示范区,鼓励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和流通,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宣传和推广。
(3)不断创新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学科体系建设,不断研究新型技术并将其引入到学科体系建设中,注重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加强各方面的技术创新。尤其注重对农产品设备和产品的创新,尽可能降低投入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6]。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问题的解决与对策,该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与科技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在我国相关的农业院校中,对学生和具备相关农业和信息化知识的高级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加熟悉农业和科技的专业知识,并可以将其进行融合。同时,要对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农民了解科技的优势和与农业生产应用的相关基本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积少成多,将零散分散点进行集合,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不要盲目地追求大农场的信息化规模,要真正做到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做到数据之间的互通,提高精准农业率,实现土地的精细耕作。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必然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农业信息化为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全面结构性升级,将会形成以信息化、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7]。而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将会面临技术、认知等多方面的问题和阻碍,我国政府、各农业主体等应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改革工作的重难点,以多种方式积极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产业领域中的应用,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本文所得结论主要为今后农业信息化改革工作理清思路,以便深度挖掘农业信息化改革路上遇到的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信息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