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秋艳 陈双双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沧州061000)
“自然缺失症”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的[1]。“自然缺失症”并非真正的身体上的疾病,而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儿童与大自然亲近共处的时间普遍缺乏,甚至有些儿童出现焦虑、不热爱自然环境等特征,主要是因为他们很少接近泥土与昆虫,缺乏与自然环境互动的乐趣,这与我们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背离。而从幼儿时期开始,尤其是零到两岁半期间,孩子就是通过五感来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孩子的五感十分敏锐。孩子的成长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花草树木和鸟叫虫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五感得到锻炼,得到愉悦的体验。
研究表明,户外空间中儿童最感兴趣的是动物,其次是植物。儿童天性喜欢亲近自然环境,他们在植物、水、泥土等自然要素中学到的知识和各方面能力远比在电子产品和娱乐器械中要多[2]。
五感是幼儿自降生以来收集外界信息的工具,也是促进儿童语言发育和思维认知最重要的工具。而植物空间可以使儿童五感得到锻炼进而更加敏锐,孩子在户外空间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松身心。
逐渐兴起的从感官出发的活动空间,刺激着儿童对景观的感受。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他们需要专门的活动空间去娱乐、学习以及成长,这对儿童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全面分析,对儿童的五感需求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做出积极引导。
3.1 视觉空间。研究表明,面对不同颜色的植物,儿童的兴奋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儿童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应该尽量选择色彩比较丰富且具有层次变化的植物,如各色的郁金香、红叶石楠、美丽月见草、波斯菊等。
3.2 听觉空间。儿童对自然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城市中噪音也越来越普遍,种植植物是减少噪音的好方法。通过种植植物,吸引虫鸟和昆虫,可打造出一场听觉盛宴。风声、雨声、虫鸣声,声声入耳;打闹声、笑声、自然声,深入人心。通过植物营建整片的绿色,让孩子们可以在自然的交响曲中嬉戏活动,欣赏自然的美景,为他们创造真正美好的童年。
3.3 嗅觉空间。味道可以加强人的记忆,有利于儿童对自然知识的理解,而在儿童活动区植物的选择上我们更需要注意,不要选择诸如土荆芥等带有刺激性气味或散发有毒气体的植物,且不宜选择有飞絮的植物(如杨树、柳树),和花粉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等。但可通过种植带有香味的植物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如薰衣草、西洋甘菊、薄荷、香樟等。
3.4 味觉空间。儿童味觉敏感,同时味觉也是儿童认识自然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儿童自出生以来最原始的需要,他们会自主的品尝自然中的事物,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种植一些可食用的蔬果类绿色生态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儿童认识自然的机会。
3.5 触觉空间。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他们会用手去触碰外界的事物,所以在儿童活动空间的植物选择上就要避免种植那些表面带刺、带毒的植物,如月季、枣树、紫叶小檗、刺槐、夹竹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