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7 16:08孙东磊赵玉兵郝换换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邢台市气象部门气象

孙东磊 赵玉兵 郝换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 南京210000;2邢台市气象局 河北 邢台054000;3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邢台054000)

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自2005年以来,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直通式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先后被纳入其中。2014年,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的通知》,双方联合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以进一步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由此,全国地市级气象部门根据本地需求,开展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县级利用地市级服务产品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智慧型直通式服务。本文以邢台市为例,分析了地市级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现状,并探析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农气服务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

1 服务现状

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较快,但气象灾害仍是农林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仅2020年4月9日的低温冷冻灾害,邢台市就有5县(市、区)16个乡镇受灾,造成近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此,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拓展思路,加强气象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

1.1 夯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全省粮食作物、优势特色农业、经济林果种植区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气象观测网。在现代农业园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种植基地共建成18个农田小气候站,强化面向种养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智慧气象服务,覆盖面达到90%以上。及时更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紧贴服务需求,通过“好天气APP”、微博、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直通式”服务。

1.2 加快人影建设,助力美好邢台。在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区域安装15个人影作业点。其中内丘富岗园1个;临城绿岭核桃基地2个;南和苗圃种植大户1个;信都区浆水村4个、古道种植区1个、孟家嘴苹果园区1个;沙河金松岭核桃园1个、利多园区1个;巨鹿沙井合作社1个、官亭合作社1个;任县苗圃种植大户1个。人影作业装备数量与种类型号多,工作年平均发射火箭1 500枚、炮弹300发左右。各种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及果业丰收和集团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服务材料日益丰富,包括农业气象旬月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专题服务、气象信息周报、月报、生态与遥感气象服务等。2020年6月编制了《邢台市园博园卫星遥感监测分析报告》,2020年10月编制了《邢台市气象局关于2020年邢台市红叶最佳观赏期预测的报告》,更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4 加强相关部门合作。与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和统计局建立了农业气象及衍生灾害预警联动机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和林业局发布气象与农事专题。围绕春季低温冻害、夏季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积极主动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和统计局做好天气会商、信息共享和农业气象灾害调查等工作。与市国土资源与规划管理局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测服务,同时开展了环境气象的各类指数预报等业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预警信息传播时效低。当前,一些偏远乡村农户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这些信息播放时间较为固定;乡村群众对“12121”热线电话知晓率不高;为农服务电子显示屏大部分建设在党政机关、村部办公场所,大多数农户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农村群众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使得农户对部分农业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获取不及时,为农服务信息传播时效低。

2.2 增雨、防雹体系不完善。作业站点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多,需要更新升级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作业装备;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炮站周围作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安全风险明显增高;人影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作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作业装备操作技术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上,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精细化服务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影天气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作业效益的发挥。

2.3 农业气象服务质量不高、有效性差。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首先是中长期预报和气象灾害信息及天气实况,其次是农事指导,再次是农业气象科普。邢台市16个县级气象部门的服务,大多数采用天气预报信息的形式,最后附带一点农事建议。通过与农业局技术人员座谈了解到,天气预报作为实用信息,其指导农业生产的力度不大。其原因一方面与农气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差、服务人员积极性不强、相关资料匮乏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相符有关,气象部门中短期气象信息预报准确率很高,但农业生产往往需要长期天气预报,而目前这类产品的准确率离实际需求还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

3 改进对策

3.1 畅通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气象信息的传播是防灾减灾的关键,要重视常规化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农村气象服务信息发布设施覆盖范围,如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有线广播等。同时,气象部门应联合电信、广播、国土、农业等部门成立气象信息员队伍,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他们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3.2 加强人影作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服务型人影作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建设指导意见,健全作业经费投入、作业人员评聘等机制。开展标准化作业站点普查和安全等级评定,提高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率、视频监控率。使人影作业实实在在为农创收增效,同时也使其成为气象系统为农服务的新亮点。

3.3 强化精细化预警预报服务。分主次建立覆盖粮食、林果、蔬菜主产区的气象观测系统和精细化的专业预报服务系统,随时掌握准确、详尽的重点区域气象资料,及时了解旱涝信息,为政府指挥调度和安排农业生产提供有效建议。

3.4 提升服务产品实效性。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存在人才匮乏,现有服务产品针对性差、实效性差及服务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使许多产品被束之高阁。要改变这种局面,建议根据需求聘请农业、环境、自然灾害等各类专家开展培训,提升现有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与农业、畜牧、林业及科研院所等单位横向开展合作,组成专家团队,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服务得到百姓的认可。

3.5 鼓励农气人员走出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农气人员首先要明确“为谁服务(服务对象)”、“服务什么(服务内容)”、“怎样服务(服务途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无不需要走到田间、走进农民,因此只有敞开门,走出去,实地考察,与农户交流,才能了解大家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而才能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据了解,农业部门技术服务人员每年有200多天在田间地头,但气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人员仅有5天左右。对农气人员深入一线的问题,不应仅摆摆样子、走走过场,要经常做、以实效和农民的认可为目标。同时,要将农气人员基层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从而提高重视,加强气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邢台市气象部门气象
气象树
邢台市焚风时空特征分析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逛公园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大国气象
朱乐天历史小说《柴荣大帝》赠送仪式在邢台市档案馆举行
胸中藏气象 笔底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