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回望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兵荒马乱、人民担惊受怕、缺衣少食的苦难岁月走出,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正在走向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百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在政策制度和科技进步引领下取得快速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幸福中作用至矩。中国共产党带领民众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民众能吃上饭、吃饱饭。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广泛掌握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并取得一定收益,土地经营制度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使得种植效率和科技进步快速提高,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1920 年前后,我国年人均粮食产量约为265 公斤,其中稻谷137 公斤;1949 年前后,年人均粮食产量约为208 公斤,其中稻谷90 公斤;1980 年前后,在人口比1949 年增加近4.5 亿情况下,年人均粮食产量约为285 公斤,其中稻谷140 公斤;2020 年前后,在人口又增加4.1 亿的情况下,年人均粮食产量增至约440 公斤,其中稻谷150 公斤。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幸福提供了可靠基础,成就巨大。我国的矮秆水稻育种成为世界绿色革命的源头,杂交稻育种颠覆美国学者自花授粉作物难以利用杂种优势的理论,超级稻育种最先在世界上获得成功和应用,优质稻育种栽培日渐“赶泰超日”,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21 世纪后,我国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考古改写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为体现的“精耕细作”,其词语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大生产中形成的,经毛泽东主席的再次提及之后,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甚至世界各地。
当然,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小麦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生产也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更加丰富多样。但稻谷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约2 亿吨稻谷,事关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和百姓生活福祉。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生产出产量更高、质量更优、口感更好的稻米,是摆在水稻科技工作者和生产经营者面前的全新挑战。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也为了更好地提炼和总结一百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路径,研讨今后发展思路,中国水稻研究所发起组织,并编辑出版《中国稻米》“百年变迁:稻米,从为了吃饭到粮安基石”专辑活动。在所领导和钱前主编等高度重视下,在全国众多专家和水稻界人士的热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共收到专辑稿件50 余篇,对此我们谨致以衷心的感谢。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专家评审,评出特等奖一篇,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五篇,三等奖八篇。
6 月18 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政府在“上山文化”发源地和命名地举办“现代中国水稻百年发展研讨会”暨“‘上山杯’中国稻米百年发展优秀论文颁奖仪式”,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专辑征文符合刊登条件的在本期刊出。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中国稻米》杂志的关心与厚爱。
面向未来,稻米依然是我国和世界人民的主食不会变,我国的水稻科技和生产在党的领导和相关业内人士的努力下,也将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们也将不断努力,广泛吸收水稻科技和文明发展成就,及新进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
祝大家健康快乐、为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