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及挑战分析

2021-12-07 09:37季小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季小燕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被称作职业规划,主要指引导青年学生在总结、分析、评定职业生涯的前提下,明确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展开切实有效的职业规划活动的指导体系。从教育体系的角度来分析,职业规划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青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把握专业成长脉络,确定人生发展格局,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进而在新经济形态下,更充分、更全面地发挥自身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力量。而明确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兴起”,探析发展过程,能够帮助我国教育机构,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内涵,教学宗旨及教育目的,使其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并创新传统的职业规划活动,而分析职业规划教育的时代挑战,是快速推进职业规划教育发展及提升职业规划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发展内容与研究方向,从挑战中明确问题,从机遇中找准方向,从而使职业规划教育更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规划教育的形成渊源

1.萌芽阶段

我国当前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起源于20 世纪晚期的指导教育。当时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对我国指导教育的影响较大,并使我国职业指导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1916 年,我国清华大学教授周治春曾将美国心理测量方法应用到青年学生职业选择中,并构建出基于“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到1920 年,中国职业教育社逐渐开设了指导部门,并在汲取欧美国家的规划教育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探析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与理论内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及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萌芽形态是早期的职业辅导或就业指导教育,而到1930 年,我国职业指导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因社会、历史等因素而终止,致使职业生涯教育没有获得快速而顺利的成长与发展。

2.再次兴起

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引起教育领域的关注与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在体质上基本被个人服从、统一分配等机制所取代,大部分学生群体没有职业选择的意识与概念,更没有就业规划的意识。到1980 年初,我国经济体系与结构发生了深刻转变,就业辅导再次兴起,而职业教育社所出版的《职业辅导》则成为我国职业指导再次兴起的时代标志及代表。在此阶段,我国教育专家通过参与就业辅导的探讨与研究活动,贡献了体量庞大的理论文集。而在1988 年末,闻友信所申报的“就业指导实践与研究”课题,逐渐成为我国首个就业指导研究的重点项目。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经济体制发展的过程中,陆续出台了劳动制度,使得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机制的变革幅度逐渐提升,并为企业择人、学生择业提供了充足的社会条件,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学生的“科学流动”与“互动选择”的发展机制。而伴随着业务范畴的持续扩大,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与外延也得到有效拓展,这为我国未来的职业规划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全面兴起

21 世纪初,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不断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青年学生职业指导机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使政府管理、学校把控、市场引导、双向选择的机制得到落实,促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要前提及重要课程。然而,在空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我国各大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将所有时间与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与职业指导上,比精英教育阶段更关注学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构建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与教育机构,延伸了就业指导的理论范畴,使职业指导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学生快速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关键要素。2010 年末,北京大学联发起了职业规划活动,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体现了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全面兴起。然而与传统职业指导不同的是,现代职业规划教育更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专业教育阶段,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使职业教育逐渐成为青年学生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风向标”。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现代发展

1.规划教育环境改善

当前阶段,规划教育活动逐渐呈现出开放化、环境化的发展特征,拥有较为多元的支持环境。其中外部环境能够为我国现代规划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而内部环境则能够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政策基础。首先是国际先进的就业指导理念与教育模式。通常来讲职业规划教育发源于西方,历经了上百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层面拥有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成体系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一,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基于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推进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现代化发展。2009 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工作的建议》中,重点强调,高等院校应提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创设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从“提倡和鼓励开展”到“坚决开展”的历史转变。其二,我国企业与高校所开设的规划活动日渐增多,能够为现代规划教育营造较为浓厚的发展氛围。而在规划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咨询公司,规划网站,逐渐为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

首先是职业规划教育理论研究著作和教材。我国学者在职业规划教育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如陈双平的《职业规划》是以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究现代职业规划的基本内涵、程序及方式。而陈天中撰写的《体验学习》是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生活品质与生命尊严等4 个层面入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这些著作在阐述学生职业规划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然而在规划机制与作用机理层面上的研究却依旧处于空白。其次是学术会议,2008 年,“职业规划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的成功举行为发展和完善职业规划事业提供了依据,使我国的职业咨询行业与职业规划教育逐渐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领域,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目标。2010 年,我国职业指导中心与高校信息咨询机构举办了“职业规划学术研讨会”,而部分专家在规划制度的落实渠道与发展模式的探究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学说,能够切实提升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水平与教育质量。

3.职业规划教育的持续推进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内外环境得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并推动教育研究在实践层面的发展。首先,职业规划课程逐渐被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2007 年,我国部分院校将就业指导以选修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职业规划教育还没有完全进入教育体系。然而在《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要求》文件颁布后,我国大部分院校纷纷将职业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开设出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在课程模式上,主要由以下3 个类别构成,即模块化课程、指导式课程及选修课模式。并且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设出两门全新的课程体系,即“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前者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后者针对大学新生。其次,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逐渐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除高校、政府及党政机关的努力外,从事职业规划研究、咨询及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高校也在会同社会教育组织与规划机构的过程中,切实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系共建的目标,形成了强劲的社会教育合力,推动了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长远发展。2010 年,我国教育部门在上海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硕士班,旨在从教师培养、师资建设等层面上,为我国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使教师在专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推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就业指导者已经获得了职业指导师和规划师认证,能够使当前的职业规划教育更加的系统化、现代化。

三、职业规划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观念落后

职业规划教育对受教育者、高校及社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职业规划氛围与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管理者及教师对生涯规划的理念认同与实践探索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所拥有的社会基础还比较羸弱。社会整体的关注度普遍低下。在社会层面,我国大众的接受与认识程度有限,职业规划还保持着亲友建议的习惯。其次,当前的规划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较强,学校在面临学生择业问题上,纷纷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方式,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在现有的就业指导体系中,高校教师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然而这只是职业规划教育的一部分,缺乏对受教育者岗位发展与专业成长的关注,致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最后,我国青年学生对规划教育的作用与内涵,持有负面认识,普遍缺乏就业规划意识与能力,无法提升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理念,导致课程教育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为有效破解观念落后给职业规划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职业规划教育的教育资源呈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使教师和学生在了解职业规划内容的过程中,用座谈会或交流会的方式,明确职业规划对现代教育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进而使其更加关注职业规划教育活动,提升职业规划意识,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2.研究滞后

我国当前职业规划的理论,虽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理论研究体系上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层次较浅,缺乏对职业规划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实践的深度分析。其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通过对当前的学术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可发现,我国大部分理论研究都属于归纳式研究,研究主体普遍为教育方法、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等。而聚焦于职业规划教育本土化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很少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最后是教改研究缺乏相应的操作性。现阶段,我国针对职业规划的教改研究不断增多,然而这类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整体,更没有构建出本土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对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引导理论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帮助专家及学者明确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研究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利用政策指引或制度引导的方式,提升本土化研究的力度,此外,在教改层面,高校应通过革新教师评优、评先机制,引导高校教师将研究精力置于本土化研究上,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及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从实践中构建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职业规划教育机制。

3.资源保障

由于中国职业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致使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受到制约,难以结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构建出相应的资源保障机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资源保障体系。首先,提升相关教育部门及组织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提升其在教材建设、设施配置、理论创新上的资金投入,为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各地高校开展相应的学术研讨会,促进职业规划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提升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使院校在职能发展、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等层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社会职业规划”机构及个人,将其引入到高校规划教育体系中,弥补高校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推动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此外,高校也可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认识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提升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注力度及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力。

结语

职业规划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及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研究与本土化研究不足,导致高校在资源保障、教育观念及理论研究层面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对此,深入分析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明确当代职业规划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能够帮助高等教育机构,明确发展方向,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机制,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等问题提供先决条件,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