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辉,杨林香
(1. 福建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3.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精神标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数量从成立初期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9 000多万人,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渐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色基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使命的精神根基。
借用生物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来隐喻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核心功能单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信息,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本色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红色基因形成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圈层,以彰显精神面貌为主体圈层,以推进改革创新为拓展圈层的开放、立体的同心圆结构。红色基因同心圆以“理想信念”为圆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精神面貌”为半径,将政治本色铭刻心里,以“改革创新”为圆环,让使命担当扛在肩上。因此,深入研究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可为我们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提供全景式图景,为探寻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奥秘提供线索,为诠释党保持昂扬的奋进姿态提供视角,与此同时,对新时代更好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内核,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是构筑红色基因核心圈层的三个关键支点。三个支点从不同视角诠释理想信念的磅礴伟力,相互映衬、同向发力,使理想信念迸发出具有持久向心力和引领力的正能量,是不断取得成功的稳定器。
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以俄为吾师”的学习热潮下,一些有识之士和先进分子开始觉醒,意识到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是不可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纷纷创办报刊、创建社团,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走向历史舞台,努力探索一条实现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之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掀开了新篇章,从此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毛泽东称之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党旗上,把建立共产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党的一大提出“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1],党的二大明确指出,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是革命运动的“急先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概述从党诞生之初就被确定,由于党内对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和如何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等系列问题认识不够充分,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党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这一原则产生了教条主义思想、机械套用原则,忽视当时工人阶级数量少的事实,造成农民阶级出身的积极分子无法加入党组织,其结果严重影响党的发展,阻碍革命力量的壮大。《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思想建党原则,改变了过去对党员成分的曲解,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以及对两种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和纠正,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明确了党的性质要和政治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对思想建党原则的认识。此后,党的七大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的认识,旗帜鲜明地指出决定党的性质的是党的政治路线而不是党员成分,这是党对革命实践深刻认识的结果,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丰富了党的理论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指出了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在十二大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党的性质,增加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表述,其中“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从本质上揭示我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人民性等根本属性。党的十九大对党章做出的修正案决议中强调,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3]104。“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107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其性质的新认识。党在不同时期对自身性质的不同表述说明,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属性没有变,对“为了谁”根本问题的回答没有变。红色基因的形成从正确认识党的自身性质起始,时刻铭记“我是谁”,在对身份反复自我确认中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笃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换句话说,深刻认识党的性质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守社会主义信念的逻辑起点。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人民”二字凸显了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红色基因根植于党与人民血肉联系之中,正是得益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才能建立并夯实如此牢固的群众基础,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1945年4月24日,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诚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历史和实践证明,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并且旗帜鲜明地向世界宣示自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性是共产党人显著的阶级特征。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对人民始终保持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6]红色基因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源自于满腔的人民情怀,矢志不渝为人类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的坚定信仰。红色基因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告诫全党:“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7]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的力量,是其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属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血雨腥风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战胜困难、摆脱危机的思想法宝,已深深沉浸于党的血脉,熔铸为党的根魂。
党的使命由党的内容和目标所决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任务。早在党的一大时就提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随后,党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党团结和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建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目标,党进行了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围绕着一化三改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主题而展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开拓创新,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时代凯歌,奏响了一首首奋发勇为的时代强音。红色基因是党在完成不同阶段历史任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凝结了党的无穷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8]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在新的长征路上,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依然是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把红色基因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融入推进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改造精神世界,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巨大动力引擎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是在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总体精神状态。红色基因的主体圈层展现了党的精神面貌,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核心圈层的引领下,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态,易于被外界感知和辨识。红色基因主体圈层内蕴的严明的纪律、革命精神、艰苦奋斗作风是实现党内团结统一,展现党的精神面貌的投射器。
我们党之所以能保持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其原因在于纪律严明,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政治觉悟之上的政治自觉,在于铁的纪律的严格贯彻执行。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是我们党能够经受各种战争考验、风险挑战的政治保证;严明的纪律是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制度保障。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大树立了党的权威,巩固了军民关系,生动展现了红军的光辉形象。延安整风运动中,党中央在党内开展集中教育时,把纪律建设作为整风的主要内容之一,严明的纪律净化了党内思想、强化了党员纪律观念,为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设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以规范党的纪律建设;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自我治理能力,党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以确保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将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执行到底,充分显现了纪律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作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塑造了党的良好形象。
政治纪律位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首要位置,是党最根本的纪律,成为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政治基础。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不难发现,铁的纪律已成为红色基因的鲜明特征,在长期执政环境中凸显出了纪律的权威,也蕴藏着推进自我革命的信念勇气,饱含了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担当。严明的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党在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和平环境中防腐拒变的历史明镜,更是保证红色基因不变质不褪色、世代相承的压舱石。
党在长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从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开辟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不畏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再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正是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锻造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这些具体的革命精神形态是在一定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尽管时代条件、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但从整体性上讲,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根本任务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没有变。不同时间和地域塑造的革命精神已汇聚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革命精神族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成果。
伟大的实践孕育形成了伟大精神。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僵化,永不过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薪火相传,激励并照耀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勇前进,成为兴党强党的活水源泉,成为战胜艰难险阻、永不衰竭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流淌于革命精神中,蕴含着党对理想的坚定信仰、饱含着党对人民的炽热情怀,铭刻着党对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光辉历程。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历代领导人治国安邦的经验总结,是团结和巩固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础,是党长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把密钥。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传家宝”。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9],用“两个务必”警醒和告诫全党要克服贪图享乐思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讲话上,毛泽东又强调:“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0]无论时代条件和环境如何变化,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持。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艰苦奋斗表现为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畏困难、为民奉献的精神,在奋发进取的和平年代,艰苦奋斗更多表现为一种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精神。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实质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从建党初期的艰难起步,到革命根据地艰辛创建;从红军长征的战略大转移,到争取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战胜三年自然灾害;从改革开放的大胆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底色的必然要求。
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的拓展圈层以持续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为基础,在核心圈层的向心力引领下,围绕展现党的精神面貌的主体圈层积极向外延展,吸收时代元素和精华,形成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多维生态系统,成为党改革创新的探测器。红色基因的拓展圈层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指导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实践,创造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1]理论是革命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走向新高度。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了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现状和基本特征,运用阶级斗争方法,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和组织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惊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擘画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刻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发展时期,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成为新时代指导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重要的遗传因子,已扎根于红色基因印记中,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历史启迪我们,来自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越深刻,就越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就越明显,理论的说服力就越充分,越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旺盛的活力和生机。中国共产党用生动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用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力和对实践的引领力,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国情、党情和民情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些方法论成为攻坚克难、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依据,成为红色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功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工作方法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1930年5月,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当时革命状况,并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2]109的科学论断。针对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矛盾分析法,通过生动的现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纠正并肃清了当时党内的主观主义思想,为革命实践走出低谷、统一思想认识扎牢基础。毛泽东用“桥或船”来比喻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12]139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党正确制定方针、路线、政策提供了重要保障。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三大优良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灵活应用,是党应对困难和挑战、取得胜利的斗争利剑。面对新时代从未遭遇的新矛盾、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实践,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胆识从容应对危机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是由核心圈层、主体圈层和拓展圈层构建的立体、开放生态系统,各圈层间并非封闭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整体上说,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的外在形式和样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需要汲取时代养分、时代精神,适时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呈现红色基因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特征。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核心圈层中理想信念等内核要素会随时代的变迁得以固化,生成亘古不变的精神动力源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同心圆结构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中向前发展,在历史与现实的逻辑中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