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地
(仙游县龙华中学,福建 仙游 35120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思想政治课是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教学重点不再是关注靠机械记忆来碎片化地掌握知识点为目的,缺乏学习反思,无法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的浅层学习,而应该转向聚焦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设计。大单元设计以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整合知识为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与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新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展开深度学习。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被界定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它们孤立对待,而要视其为一个整体加以落实。但传统的单框题教学,往往只关注所教的这一课、这一框题,极少与教材中的其他课、其他单元进行关联,把教材割裂成多个毫不相干的知识点,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全面、系统地落实,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被束缚在被动跟随和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上,学得索然无味,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单元并非是一个个框题、一课课的简单叠加,各课各框题之间都是有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探寻教材内容共性,将某一模块中的同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统整,设计学习单元框架,促进深度学习。
例如,《课程标准》在“政治与法治”模块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作为一条主线,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模块三统整为三个单元,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3]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当家作主有哪些制度保障,我国政治制度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全面了解推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等,进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思维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局限于文本和课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关联较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较大差距,学生学习较为困难。教师要建立教材和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之间的关联,使教学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达成程度的评价,也需要通过真实的情景,运用已学知识并完成特定任务来衡量。因此,要将真实的、可感的情景融入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用生活经验衔接思想政治课学习。
例如,统编教材《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从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几个方面编写教材,内容主题有比较强的关联性。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到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提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到我国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三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贯穿“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因此可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人民当家作主”。基于教材,创设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契合的学习情景,确立“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任务,展开真实情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学生从教材“探究与分享”里的《差选》,联想到在班级里选举班长的生活情景。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我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过程,与美国两党制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在选举时相互拆台、互相指责并耗费巨额经费形成鲜明对比。再引导学生回忆亲身经历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真切体会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由于学生学习的情景与生活的经历一致,当学生感受并体会生活时,思想政治课学习同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发生关联,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度得到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成为与真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有趣的学习,成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有价值的深度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通过问答形式,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个别被提问的学生外,其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情况教师无法掌握,课堂学习可能出现低效乃至无效的情况。学生不可避免地与课堂和文本相脱离,无法融入课堂学习,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组织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探究,与其他学生密切配合、互助合作,实现深度学习,获得学习的自信感和成就感。
例如,教学“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的“为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主题时,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课程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展开考查调研、案例分析、查找收集资料并分析数据等活动。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掌握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探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为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因,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关注教师如何上好课,而很少关注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目标评价实际上是检测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否符合预期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必须跟进学习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将教学评价置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把评价的任务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体验中,为学生创设迁移运用与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已学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解决新情景中新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反思。评价设计既要关注终结性评价,也要考虑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对情景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结果情况来评估。
例如,对课堂上辨析式活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例证,且做到论证准确、逻辑严密。评价社会实践活动时,评价设计要紧扣核心素养,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恰当的内容;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是否恰当、合理,是否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否增强,[4]实践活动过后,学生是否有获得感与成就感。大单元教学下的评价设计,充分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激发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热情,也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
总之,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它对于当前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