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布 ,邓韵珊,莫颖琳,余宣霖,林燕通
(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 佛山 528100)
荨麻疹(urticaria)为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疾病,以血管性水肿、瘙痒性风团为主要特征,是由黏膜小血管的扩张及进一步的渗透性增加所诱发的水肿反应,而且其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多与内分泌失调、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1]。一般研究表明,机制免疫炎症介质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组胺、白三烯、白细胞介素等。依据相关国际诊疗指南显示,第二代H1抗组胺药为慢性荨麻疹常用一线治疗药物,而当大剂量H1抗组胺药仍未起效时,又被称为慢性难治性荨麻疹(chronic refractory urticaria)[2]。本研究具体探讨依匹斯汀联合雷公藤、曲尼司特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作用。
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60例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的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为(39.48±2.13)岁,女性14例,男性16例,发病持续年限为1~2年。对照组的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为(39.65±2.27)岁,女性13例,男性17例,发病持续年限为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发病情况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备;(2)经临床诊断,符合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标准,病程大于6周且每周发作大于2次;(3)了解并同意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疾病、精神疾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2)对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反应;(3)特殊性的荨麻疹;(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对照组单用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凯莱止)(10mg/粒,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每天一次,每次1~2片,连续用药4周。治疗组在服用依匹斯汀的基础之上加用雷公藤片(12μg/粒,华润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曲尼司特胶囊(0.1g/粒,药大制药有限公司),并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
治疗4周后,按四级标准并依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评估症状积分(将患者下列5项评分标准得分进行相加即为症状积分),具体标准见表1。最后对所有患者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以患者的得分作为标准来判定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得分小于3分;有效:患者得分在3~6分之间;进步:患者得分在6~9分之间,无效:患者得分大于9分。
表1 症状积分标准
将治愈与有效病例数作为总体有效例数,以此来计算本次研究的总有效率。总体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愈+有效)/病例数×100%。借助患者的主诉和检测、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
采用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则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依据上述症状积分标准,对所有愈后患者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得分情况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86.67%)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表明治疗组能更有效控制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进展,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评估(%,例)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较轻不良反应:1例恶心呕吐,3例口干,1例嗜睡;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较轻不良反应:3例口干,2例心电图改变,1例嗜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慢性荨麻疹在我国拥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区域最高可达8.54%,而它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的特点,迁延反复,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3]。目前第二代H1抗组胺药在其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有调查显示,部分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有药物抵抗或者收效较差的现象,而单用雷公藤、环孢素或者其他激素类药物,又会引起全身系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其他药物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盐酸依匹斯汀为常用的二代H1抗组胺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雷公藤片来源于中药雷公藤的提取物,本身就具有消炎解毒作用,能有效调节机体的炎症因子,广泛应用于慢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曲尼司特为常见的抗变态反应药,其作用机制不同于H1抗组胺药物,在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应用较多,目前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皮肤疾病方面也有所涉猎。本研究以我院60例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依匹斯汀联合雷公藤、曲尼司特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依匹斯汀联合雷公藤、曲尼司特胶囊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