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12-07 13:46贾珊珊宋炳慧赵凌泰张继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胃肠道胃肠

贾珊珊,宋炳慧,赵凌泰,张继东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其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出血、吞咽困难、腹痛等。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发生肿瘤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介入性药物治疗、手术等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可有效切除病灶并延长生存时间,但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对患者造成较大范围的创伤,进而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在内镜的辅助下将病变的黏膜组织进行完整剥离,具有微创、肿物切除效果佳及远期复发概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表浅的胃、食管、结直肠病变[2]。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免疫功能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3~70岁,平均(56.71±4.50)岁;最大肿瘤直径0.7~3.3 cm,平均(2.01±0.14) cm;疾病部位:胃底23例,胃体15例,贲门8例,胃窦4例;美国国立卫生署(NIH)危险分级[3]:极低危29例,低危15例,中危4例,高危2例。B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2~71岁,平均(56.13±4.21)岁;最大肿瘤直径0.7~3.4 cm,平均(2.03±0.07) cm;疾病部位:胃底21例,胃体16例,贲门6例,胃窦7例;NIH危险分级:极低危30例,低危16例,中危3例,高危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符合《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者;未出现远处转移者;无手术禁忌证者等。排除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表面溃疡且边界模糊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有既往肿瘤病史者等。本研究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手术方法 A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前12 h禁食,术前5 h禁水,根据患者的肿瘤所在部位与生长情况选择开放式或腹腔镜手术方式,对于多数腹腔镜难以操作的病灶可通过开放式手术切除[5]。B组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前12 h禁食,术前5 h禁水,使用10 mg的地西泮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576,规格:2 mL∶10 mg)进行肌肉注射,10 mg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252,规格:1 mL∶5 mg)与40 mg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长春海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900,规格:40 mg/支)进行静脉注射,内镜辅助下在病灶的边界部位作出电凝标记并进行肾上腺素、甘油果糖等局部注射,顺标记部位使用剥离刀装置将黏膜下的病灶部位进行充分暴露并剥离,剥离结束后使用电切装置顺病灶的根部进行电切操作,并根据出血情况使用止血夹进行止血操作。术后进行24 h的补液,使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费用。②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各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CD3+、CD4+及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③胃肠激素水平,血样采集方法同②,进行离心操作(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并比较。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穿孔、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胃肠激素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住院费用(元)A 组 5 0 8 0.2 5±7.5 2 9.4 1±1.8 8 4.2 3±1.0 3 3 5 1 5 4.3 6±8 7 9.3 6 B 组 5 0 4 3.3 0±5.4 7 5.5 0±0.7 0 2.0 7±0.5 2 3 1 2 6 3.0 3±8 3 6.0 3 t值 2 8.0 9 7 1 3.7 8 2 1 3.2 3 7 2 2.6 7 8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住院时间(d)术后进食时间(d)

2.2 免疫功能指标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而B组均显著高于A组;术后3 d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CD8+百分比均显著升高,而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C D 3+(%) C D 4+(%) C D 8+(%) C D 4+/C D 8+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A 组 5 0 6 9.7 9±5.8 8 6 3.5 3±4.1 3* 3 9.8 1±4.3 8 2 7.6 2±3.4 9* 2 9.9 8±3.2 5 3 5.9 1±4.3 7* 1.3 6±0.2 5 0.7 9±0.0 7*B 组 5 0 7 1.0 4±5.3 0 6 5.2 9±4.0 7* 4 0.0 2±4.3 9 3 3.2 0±4.7 5* 3 0.0 2±3.2 9 3 2.0 9±3.0 8* 1.3 9±0.2 4 1.0 1±0.1 2*t值 1.1 1 7 2.1 4 6 0.2 3 9 6.6 9 4 0.0 6 1 5.0 5 2 0.6 1 2 1 1.1 9 8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2.3 胃肠激素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MTL、GAS水平均显著降低,而B组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pg/mL)

表3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pg/mL)

注:与术前比,*P < 0.05。MTL:胃动素;GAS:胃泌素。

组别 例数 M T L G A S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A组 5 0 1 4 3.9 9±1 3.9 1 7 1.0 3±8.1 3* 3 3 5.0 1±2 0.2 3 2 2 3.0 1±1 2.5 2*B组 5 0 1 4 4.1 2±1 4.6 2 9 3.1 1±9.0 4* 3 3 4.6 9±2 0.1 5 2 6 5.5 1±1 5.1 6*t值 0.0 4 6 1 2.8 4 2 0.0 7 9 1 5.2 8 5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一种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呈局限性生长,可发生于全消化道,常见病变部位有小肠、胃部、结直肠等,基因突变、放射性因素、遗传性疾病等均可诱发该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其符合在尽可能保留胃部组织的前提下切除病灶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术后患者的恢复进程较缓慢,预后效果欠佳[6]。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式内镜技术,其可在内镜作用下快速找到病灶并对其形态大小、边界等进行观察,可对不同直径的肿瘤进行治愈性切除,并能够弥补分片切除造成局部复发的不足。通过黏膜下注射氯化钠溶液使得病灶与肌层组织分离,在病灶边缘进行环周式切开,能够使肿瘤与其他黏膜层分离并暴露出肿瘤下部的黏膜下层组织,进而可进行安全切除;同时不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对固有肌层的损伤,且整个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后患者可在短期内逐渐恢复[7-8]。据本研究结果可知,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A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助于减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同时,在内镜直视下操作可对病灶部位进行精准的定位,根据病灶部分、大小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对腹腔脏器的影响,并将病灶彻底切除,可最大限度维持患者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结构,从而减轻患者因手术操作而引发的强烈应激反应,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9]。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术后3 d B组患者外周静脉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A组,外周静脉血CD8+百分比显著低于A组,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减轻对机体免疫机制的损伤,与孙永珍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

血清GAS是一种机体重要的胃肠功能激素,其水平升高可促进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及正常的胃肠运动,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MTL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启动消化间期内移动性运动复合波,可直接反映患者术后胃肠功能[1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不需进行创伤范围较大的操作,不易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牵拉与挤压等,进而可减轻对胃肠功能的损伤程度[12]。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术后3 d B组患者血清MTL、GAS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减轻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进而促进其术后病情恢复。

综上,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缩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费用,同时可减轻对其免疫功能与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胃肠道胃肠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