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燕
( 南宁学院 广西南宁 530200)
区域合作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常见和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业合作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密切联系的形势下,区域产业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区域产业合作是不同地区在产业发展联系与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经济发展的地区传递,由此推动整个合作地区的经济结构逐渐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因此,可以将区域产业合作理解为各合作区域的生产要素在更广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和组合,通过各个合作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现经济的规模效益和比较优势。
区域产业合作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在微观层面,主要是合作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因为企业是经济的微观主体,因此区域产业合作主要通过企业来实现;在中观层次,合作主要是区域内不同的国家、地区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合作,其主要通过合作区域内政府以及企业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借此实现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在宏观层面,区域产业合作则表现为合作区域内的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合作,如产业发展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当然,区域产业合作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既有不同,但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其中微观层面的企业合作是基础,中观层面的三大产业合作是中心,宏观层面的政府合作是主导。
互补性合作指两个地区的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远远大于竞争,各自发展自身优势产业,通过区际贸易实现两地双赢。这种类型的融合是以空间可达性及区际间基础设施的完备为前提,即以区际贸易的便利性为前提。
广西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汇合点,东面临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大西南地区,南面面向东南亚,同时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优势,是中国西部地区中唯一沿海的地区,是中国大陆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
东盟十国陆地面积约为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GDP总量约3万亿美元,消费潜力非常大。同时,由于大部分东盟的成员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都处于上升期。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必须要充分考量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产业发展的特点。目前东盟十国中只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现代电子产业发展较好。其中,新加坡的主要产业是金融、电子、旅游、物流、炼油石化,能与中国形成竞争的是电子产业;马来西亚素有“多媒体走廊”之称,但其出口商品中仍有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多媒体走廊”出口的东西并不多。原本越南的工业在东盟十国中相对较落后,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广西临近的越北工业区有了长足进步,目前越南的轻工业、石油加工主要集中在南方,而重工业则主要在北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仍然是以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缅甸、柬埔寨、老挝工业则相对更弱,农业占据很大部分。
东盟各国资源丰富。以与广西东兴相邻的越南为例,其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海洋生物有6845种,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水果是以菠萝、香蕉为主的热带水果。
广西各沿海城市占据着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而东盟(越南)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随着近年来中越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地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中国南宁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两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往来不断加强,这为广西-越南之间实施互补性产业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两地互补性合作如图1所示。
图1 互补性合作示意图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利好,通过承接国际的产业转移,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已经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提高,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减弱。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产业都依靠劳动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生产要素价格逐步提高,其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当前正处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寻求产业的区际转移。为提高竞争力,东部地区逐渐转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循环经济,而将传统加工制造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寻求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及商务成本。东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内因外因、主观和客观条件均已具备,其转移势在必行,这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广西沿海城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好时机。
基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东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服装、食品加工、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的转移意愿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制造等也在逐步寻求新的出路。如深圳地区的机械和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企业往外迁的较多,佛山将近有一半产值的企业转移,本市则由生产基地逐步向研发、会展、总部基地进行转变。此外,一些依托资源进行发展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水电开发、药材种植等行业企业都在进行转移,未来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形势还会继续加强,转移的产业主要以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化工制造、家电制造等为主。
结合广西沿海城市的地理、资源、现有的产业优势以及东部地区转出产业的特点,在与东部地区实现区域产业合作的过程中采取延伸性合作为最佳选择。延伸性合作指两个城市的某些产业处于不同的产业链位置,上游、中游及下游产业链环节发展相互促进和共同延伸,这种类型是以不同层次的分工为合作的基础,是错位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图2所示。结合广西沿海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延伸性合作可重点承接家电制造、物流、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旅游开发等优势产业上,特别是要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相关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如原材料工业),配套做好沿海城市的石化、林浆纸、钢铁、能源等产业链上的延伸和服务,并且与区域产业规划相协调,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同时着力培育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和产业,争取在未来五到十年能形成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首先,通过壮大优势产业、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名优产品,来强化稳定的税源支撑,以此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条巩固的企业产业链;其次,要搭建好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工业园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共享、生产废弃物的集中处理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和加速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
图2 延伸性合作示意图
在区域产业合作的类型中,替代性合作或重组性合作适合于区内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所谓替代性合作,指一个城市的某些产业通过市场竞争,击败另一个城市的同类产业占领其市场空间,实现同一个产业在两个城市之间的替代,这种类型的合作多发生在资源具有垄断性的产业或行业;而重组性合作则是两个城市的某些产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产重组与企业整合,从而优化产业组织,提高产业竞争力,这种类型主要通过企业在区际间投资与合作来实现。前一种类型竞争大于合作,后一种类型合作大于竞争,无论二者中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唯一的出路都在于结合当地优势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突出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并做大优势产业。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包括南(南宁)、北(北海)、钦(钦州)、防(防城港)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经济发展核心区。该区域内集中有广西主要的优势资源和生产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也很突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但是,目前广西各沿海城市经济模式几乎雷同,经济发展基础和水平相当,因此广西各沿海城市要想发展,必须使区内各城市形成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等各城市应考虑经济的互动性和互补性,即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相互之间实现错位发展。
广西有诸多区域特点和地缘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广西要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发挥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等多区域经济合作。
旅游业:开展区域合作,合作对象选择主要有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诸城市以及越南和国内的广东,作为出国游与滨海游的最佳结合点构建大旅游区域。广西各城市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但各自独立发展没能形成整体优势,削弱了旅游竞争力,做大旅游必须构建大旅游区域,从宏观的高度把南宁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北海银滩及其他旅游资源、钦州三娘湾、防城港十万大山森林资源、东兴京岛风景名胜区等边(境)海(滨)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整体包装,整体推介,形成一个旅游景区景点区域。
物流业:构建泛北部湾区域中国与东盟的物流平台。广西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中国和东盟的产品能否实现高速流动,物流业发展水平是关键制约因素。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商品流通的平台,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关键,因为交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力建设广西通往区内外的公路、铁路、港口势在必行。
商贸业:商贸业是广西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积极发挥城市口岸的功能,推动商贸产业的发展,是广西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在中国东兴和越南芒街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形成了比一般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结合双边经济发展的特点,达成更为方便、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广西与越南两国海运相通、公路相连,形成了发达交通网络体系,加上下一步的铁路贯通两地,两国间的交通网络更加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两国之间经济、文化和民间等综合交往在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是最为密切的,两国之间开展了从农产品、养殖业到工业生产、服务业的合作,各沿海城市同越南甚至东盟事实上已经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经济圈。
加工制造业:广西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结合处,其背后是我国广阔的大西南腹地,该区域资源优势明显,同时广西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面向东盟国家同样具有丰富的资源,因此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快速发展的东盟国家的加工工业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广西各沿海城市应以加工工业为主导,加快工业的发展步伐,合作对象重点选择珠三角地区的广东、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东盟的越南等三大区域。与广东的合作重点选择农副产品、电子产品、轻工产品生产和加工,以货车车箱组装为主的重型机械装配加工;与浙江的合作以布料、服装等轻纺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成为东兴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基地和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特别是贸易加工方面,近年来广西东兴边贸市场体系基本趋于成熟,边境口岸贸易额逐年增加,而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及“两廊一圈”的构建,为东兴大力发展贸易加工业创造了重要的机会。因此,要充分利用口岸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外向型工业企业,发展出口型的轻工业和机械加工产品,如电视机制造、纺织品加工、小型日用家电产品装配及零部件制造、塑料制品加工、食品、服装与制鞋以及海产品加工等等。“工贸结合”不但是广西发展工业的原料资源保证和销售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大广西贸易市场的关键。
会展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于地处中国与东盟结合部的广西是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我国与东盟实现自由贸易后,东兴由于基础设施好、区位优势明显,将会成为我国和东盟两大区域商品贸易的一个展销平台,这对东兴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机会。会展业发展的合作对象可以重点考虑越南以及国内的广东、江浙地区。发展会展业可以选择两种策略,首先考虑建两到三个展销中心,充分利用广东、江浙等区域的资金、技术,以轻工产品展销为主,把我国布匹、服装等轻纺产品以及建材、农资、机械等产品向越南等东盟国家推销;其次是和越南或更多的东盟国家定期举办会展,建设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平台,我国和东盟的农副产品、轻工产品、机械和电子产品等名优产品在东兴展销,把东兴建成一个中国和东盟的商品展销平台,实现中国与东盟经贸在东兴的大互动。
产业合作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广西沿海城市必须借助东盟经济圈、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合作与升级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为基础和起点,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和依托,持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配套,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提升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