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乘新时代的东风高歌猛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充分彰显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日益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这其中归因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推动,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企党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和地方的组织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周密部署,国有企业党组织强化党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呈现出新局面新境界。
制度建设有机衔接、逐级落实。2016年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后,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国资委和中组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以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持续推动提供制度支撑。如《关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通知》、《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示范文本(试行)》等。及时而清晰的制度供给,为党的建设的开拓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以贯彻落实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为主线,一年一个主题,压茬推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年、党建质量提升年、基层党建推进年、党建巩固深化年、党建创新拓展年5个专项行动。无论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党建、强党建,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凝聚党员干部的精神力量,带动职工群众的磅礴力量,国有企业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屹立于世界经济领域。
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各个行业领域,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党的领导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实现了领导力、执行力、号召力的全面到位,国有企业重视党建工作、善抓党的建设的党委、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个大战大考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组织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有了新的视野,使党员干部工作有了新动力,使党的建设成效更为显著。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理论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统领其他工作。国有企业推动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化,形成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的机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进行最及时的工作部署,列为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国有企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深入学、贯通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始终坚持国有企业的政治定位和政治方向。国有企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在政治定位上,国有企业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国资委按照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措施、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四项标准”,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实现“两个维护”的组织行动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始终坚持“四个服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无论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国家重大战略,还是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始终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一以贯之,如何有机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健全制度和完善运行机制。
健全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组织化具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在国有企业得到全面落实,就是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实现的。在制度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具体举措上,统筹协调处理好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有机衔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同时要确保企业党组织在企业重大决策中从决策、执行到监督环节的贯通。各中央企业在全面完成集团层面党建入章程基础上,逐级向所属企业延伸,推动实现全覆盖。
党委(党组)参与议事决策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解决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作出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明确了基本方向和具体要求。按照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结合企业实际,规定了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具体内容、基本规则、决策程序。这些制度性规范,从治理架构上确保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有机统一。
创新宣传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构建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深入推进正面宣传、舆论引导,运用新闻媒体、网络载体、先进典型、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方法,做好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稳定人心工作,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前所未有高涨。
打造企业精神、树立国企形象。聚焦新时代国有企业新作为,宣传介绍新时代的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选树各行业各领域先进典型,为企业发展汇聚正能量、提供精神力。作为国之重器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创新力、担当精神不断刷新历史,国有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史无前例高扬。
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完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机制。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理念落实到制度上,将尊重劳动尊重员工的要求落实到制度上,将听取职工合理化建议、关心职工生活制度化常态化。工会作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将“维权”和“维稳”统一起来,获取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和依赖;通过自身的行动去落实国家对于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是国企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是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肩负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重任,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的总要求,是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化,是选拔任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根本标尺。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设,造就出一支政治上、能力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出台相关选人用人制度,不断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管理的领军人物不断脱颖而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展现出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素质不断提升、班子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功能不断优化。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国有企业的人才选用育留和流动机制得到改进。国资央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组织配置的“严”和市场选择的“活”有机结合,创新识才、用才、育才、留才机制,让优秀人才“出得来”“用得活”“长得快”“留得住”。企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储备得到显著加强,一大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举,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建立容错机制、完善激励措施,按照政治家+企业家模式,加快培育善于治企兴企、管党治党的复合型国有企业领导人才队伍。
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组织设置上,坚持生产原则、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根据企业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实际情况,在新建重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公司等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灵活设置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建在班组,建在“矿上”,建在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远洋船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部到位,纵向贯通、横向沟通的党组织网络体系成为连接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巨大力量。
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高党内活动和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体现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之举。在组织建设上,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做到在坚持联系服务职工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职工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职工群众上多用力;发展党员注重向一线和青年职工倾斜,注重政治标准和政治意识;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组织活动上强调政治性,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常态化、制度化;党员组织管理逐步信息化、及时化和便捷化。实施党务工作定期轮训和专项培训,全面落实党组织工作经费和党务工作者待遇问题,基层党建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等问题得到根本扭转。
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队创建活动,探索推广党员评星定级、党建指导员等经验做法,激励党员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立足岗位当先锋、作表率。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抗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处处都有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风采。
健全监督体系。有效监督是现代企业治理的内在要素,是企业管理权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管党治党、企业管理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按照中央部署,国有企业要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发挥党委党内监督主体、纪检部门专责监督、巡察监督配套体系作用;建立监事会、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监督职能,让管钱管人管事权限规范运行。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经常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任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一是构建管党治党责任体系。以岗位职责为依据,构建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主体责任体系。二是完善主体责任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力量横向和纵向整合,建立分工协作、内外结合的主体责任落实链条。三是细化主体责任的督促、问责办法。让党风廉政建设的分量重起来、主体责任硬起来,使“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成为广泛共识。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专兼职领导干部的选拔配备和教育培训。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机制。一是坚持不敢腐的震慑。中央企业突出重点减存量、零容忍遏增量,靶向治疗、精准惩治,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地方企业在上级纪检部门的支持下,注重查办发生在企业层面的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失职渎职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坚持不能腐的防范。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三是坚持不想腐的自律。积极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自律基石,提高对贪腐侵袭的免疫力。
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探索和成就,就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纲领性文献而进行的。党的领导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解决了党建工作谁来负责的问题;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解决了党建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企业发展,把党建工作的优势转化为实际效能。这些难题的解决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提供新路径、新方案。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前提:实现党的领导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企业始终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构建“明责履责、考责问责”党建工作责任,使党建工作真正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前提是构建起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专职副书记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体系。以巡视巡察为基本方式,严格问责,发挥制度在党的建设中的贯通作用和治本作用。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如何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是核心问题。第一,建立完善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公司治理主体相融合机制,在解决了写入章程、嵌入体制的程序性问题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好党组织和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运行和有效制衡。第二,党管干部和市场用人的有机结合,就是如何把党管干部的方向和政治本色、市场用人的灵活和效率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明确党管干部的原则、内容、程序。明确党组织管干部主要发挥确定标准、规范程序、考核推荐把关、廉洁监督等作用。第三,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如何实现四个对接,并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融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如何以目标愿景和精神塑造实现融合,如何在纾困解忧中统一思想、如何在活化载体方式中提升境界。第五,党内监督和企业内控监督结合,加强全业务、全系统、全周期管理监督,防患于未然。第六,建立健全全口径、一体化考核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综合评价考核机制。既要看经济账也要看政治账,综合评价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职工满意度也要看社会认可度,将国有企业业绩客观准确呈现于世人。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第一,政治引领,各级党组织树立大局意识,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国有企业的第一责任,打造为强化政治意识、担当精神的第一方阵。第二,思想引领,各级党组织把党的初心使命与企业发展的愿景结合,把党建作为引领保障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红色引擎,思想引领核心在于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落脚点在于营造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第三,组织引领,各级组织通过固本强基,通过建设“五型党建”“四强支部”引领职工团队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第四,制度引领,通过建章立制,明责履责、考责问责,以主体责任的履行带动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共同担负。第五,舆论引领,各级组织加强文化建设和氛围营造,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内在优良环境和外在良好氛围。第六,风纪引领,国有企业各级组织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构建不能腐的机制、筑牢不想腐的堤坝,搭建高效监督体系,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