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然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承担着传授语言、表达知识的责任,语言表达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初中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适合阶段,教师需要在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对策,供学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现状;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
由于传统思想以及中考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这就导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但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欠缺,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性进步。
(二)未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板块
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碍于语文课程的繁杂内容和学生的升学压力等主客观因素,教师没有在语文教学中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板块,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语言表达逐渐失去了兴趣,他们的表达能力自然无法获得明显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培養初中学生的表达意识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表达兴趣
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形式的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重心仍然是单纯的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初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变得举步维艰,最终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教学状况,初中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初中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对语文科目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渗透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合理监管,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科学合理地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进行语文方面的教学,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地学习更多有关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方面的语文教学策略,为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语文表达能力培养方面的宣传工作,并且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表达兴趣。
(二)抓住语文朗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并习惯清楚地表达。同时,朗读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下更多精彩的词句,从而做到有话可说。有研究表明,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容记忆,培养和提升学生得体、正确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张口朗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朗读,让学生做到有效朗读。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只有带感情地朗读,学生的思维才能沉浸到课文以及朗读这一行为动作中,进而真正有所收获。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怎样发音,怎样把握语速、语调,怎样断句以及连接语句等,让学生先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然后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熟能生巧,实现由朗读技巧到表达技巧的有效转换。
(三)加强表达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实力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承载思维能力的载体,二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表达实力就能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迫于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没有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投入过多的精力,所以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表达思维的训练,让他们逐渐养成条理清晰、思维严密、逻辑递进的语言表达习惯,并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结束语
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异与否,可以直接体现该学生的思维逻辑深度,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能说会道的人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只有形成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信心,锻炼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并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耀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85-286.
[2]张志贤.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学周刊,2021(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