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为教育领域的改革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其中,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不管是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上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教育的改革有了新的特点。同时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优点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正确把握方向,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对"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并给出有价值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教育改革;研究
引言
思政课程是高等教育领域构建学生优秀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思政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意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虽然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还存在许多缺陷需要改进。随着“互联网+”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的出现,“互联网+”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层出不穷[1],为优化、发展和改革创造了便利的网络条件。对于这种情况,社会发展对人才个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正面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以其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使许多新事物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这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负面主要表现在:网络中包含的许多负面事物和观点也被学生所认同,这进一步混淆了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削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无疑给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要对正面多加以利用,最大可能的减少负面的影响。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难
2.1思政课程权威性被削弱
思政课程主要以叙事教学的形式为主,内容比较繁琐,知识过于依赖书本内容,使教学内容充实准确,但知识枯燥,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兴趣不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弊也有利,但在学生教育主题的环境下却十分清晰,其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相对清晰,教学目的相对专一,有效地保障了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权威性[3]。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知识,而网络上的知识更具趣味性,这使得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学习知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习更深入。这种网络特性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其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从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讨论的参与者和知识与信息的互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思想掌握了舆论的大方向,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减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毫无意义。
2.2思政教学的方向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态度,同时建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然而,互联网出现后,随着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和应用,如门户网站、自媒体、社交软件等,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拓宽。同时,也为大家产生和转发舆论提供了便利条件,每个人都有对时政工作直接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作用。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困扰着学生正确认知取向的选择,容易导致对社会的不满,对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困惑。
2.3思政课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思想政治课程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基础。虽然教学内容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但由于教科书的更高速度缓慢和缺乏一些案例在教科书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授课的,一些理论课的学生已经在中学时期接触过了,但是,经典理论没有结合生活发展的实际加以阐述,陈旧的案例、单一模式的讨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滞后,不利于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2.4教师队伍建设素质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学校工作和教师个人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需求具有更高的需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甚至对社会热点和世界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4]。同时,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一些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明确,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状况下创新的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3.1对思政课教学的进行创新保持权威性
大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比较放松,也会很容易受到网络的思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是教材和理论的接受者。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对思想政治学习麻木甚至抵触。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和讨论话题,他们是信息的对话者,甚至是舆论的引导者,他们在网络中找到了成就感,这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权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因势利导,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翻转课堂、合作教学是很好的选择。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应注重对时代发展和社会舆论问题的探讨,结合社会群体、自媒体等一些热点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一些热点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也促使学生认识到高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
3.2利用思政课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善于运用各种模式和措施,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的工具性和发展性,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利用,同时,逐步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然而,网络资源内容的可信性仍然存在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拓者,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对各种思想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资源,他們的歧视能力较强,因此,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上学习资源。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吸取好的部分鄙弃不好的部分,使学生不受负面信息和思想的影响,建立客观看待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
3.3改变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教学的先进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引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教材中的观点,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息传播的科学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借助网络来设置思想政治课的主题。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碎片化的处理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和鲜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5]。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保证思想领导的先进性。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尊重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上的新思想和新观念逐渐形成。教师应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一些正确的思想和精神。此外,要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也要努力打破理论教学的桎梏,把思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增強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3.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工作
互联网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实现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引导和引导,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将网络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相结合,利用网络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拓展视野,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知识结构的升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知识网络时代的教学经验,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能力,才能把传统枯燥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变为生动的教学活动。它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并用所学内容指导学生的行为。
结束语
在网络发展的趋势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网络资源巨大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降低琐碎知识的复杂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优化当前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让“互联网+”时代红利与教学改革路径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水平,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网络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为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霞、刘爽.“思政课”时政专题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十九大”专题学习为例[J].科技视界,2017(24).
[2]吴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0(6):269+272.
[3]邓书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91-292.
[4]乔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思考[J].现代交际,2020(10):196-197.
[5]王杰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31):71-72.
作者简介:张亚娥,女,1979年,陕西白水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职称:政治经济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