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晴
摘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也随之进行改革,新高考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的比例也更看重,录取方式也有了变化。在高中阶段为迎合新高考的改革,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优势,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本文将从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进行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初步分析,为高中教师提高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涯规划
2014年随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发,我国新高考的改革也正式开启。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选择性,重庆地区实行3+1+2考试模式、“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以及“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新高考改革在解决高考弊端的同时也为高中学生及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一生的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管理,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结合高中阶段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建最佳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安排。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界专家及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看重,但主要的实施学生的群体主要在部分大学以及职业中学中[1],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
重庆地区实行3+1+2考试方式,除语、数、外三科外,还应选择其他3门科目作为高考的科目,然而这3科选考科目必须符合院校的专业选考要求才能报考,这就导致高中应将生涯规划教育提上日程。高中时期的学生是确立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的关键阶段,在此时进行生涯规划是必然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选择适合的职业岗位。此外,新高考还对录取机制进行创新,采用更多元化的录取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2]。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带有功利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有所偏差,不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教育部门,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更看重如何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而这种教育观念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导致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应试教育所支配,使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高考的垫脚石。甚至有部分教师限制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途径,把学生当成升学的机器,把生涯规划教育当成升学的工具。
(二)教育地位不受重视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当前大部分高中仍秉持“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理念,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无用”,并将其排斥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内容以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除生涯规划教育试点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不受重视导致其课程相对边缘化。然而当前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为了迎合高考需求而开展的,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3]。
(三)教育内容过于片面
当前,我国部分高中在课程中适当增加了相关的教育内容,但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通常只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指导,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生涯的了解过于片面,将生涯与职业之间进行混淆,并不了解生涯与职业之间的包含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区别也并不了解,使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并不全面,限制了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
三、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进行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一)改变社会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功利性理念
若想改变社会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功利性理念,首先应改变社会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功利性理念,而理念能否成功改变的决定因素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新高考改也中也提到“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4]。
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试教育的模式并不适合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时,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当前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转变教学方式,将教知识向教能力、教方法等方式上转变,将教学的重点从应试技巧向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上转变。此外,家长还应改变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攀比的行为,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意见而不是“包办”。而教育部门作为学校及教师教学过程的参考导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改变传统以高考成绩定政绩的形式,通过与学校、家长之间的联手合作,将新高考的要求更深入到实际教学中。
(二)强化生涯规划教育地位
生涯规划教育地位不受重视与课程的地位与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因此想要改善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首先就要改变其课程地位。在高中阶段应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课程地位,进而使生涯规划的整体地位向教育中心转移。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可将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众所周知,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中学生升学、毕业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所有课程进行考试,从而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敏、记忆力更加准确,以防严重偏科情况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包括价值观、技能评估、教育与培训、制作求职信等课程设置,从而使生涯规划教育能充分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单独设科、专人授课,因此普通高中应着重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为学生聘请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举措也对提升其教育地位有利。
(三)开展生涯规划实践活动
新高考的改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时,应重点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能力以及收集、筛选、了解职业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自身兴趣、潜能有充分的了解,进而在高中学科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对学习任务进行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还能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思考,并进行初步规划[5]。
学校可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的课程,充分利用社会、家长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生涯体验,在此期间,学校可通过创办演讲比赛、模拟招聘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还可以通过社会和家长的资源,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进行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的工作责任与工作环境了解,并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体验工作内容加强对职业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合理性,充分发挥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面对升学、职业和人生的重大选择。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后期学习、职业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再被迫选择专业和职业,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研究[J].学周刊,2020,8(8):185-186.
[2]姜子豪.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涯規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4):47-49.
[3]陈达姗.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思考[J].高考,2019(22):131.
[4]余明良.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J].神州,2020(26):215.
[5]邓公明,陈鑫,陈雪梅.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