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华
摘要:小学科学课作为国家小学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有趣性和实践性强,是深受小学生欢迎与喜爱的一门学科。而科学实验则是贯穿科学课程的灵魂,是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途径,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主要方法。因此,为打造出一个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的开展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围绕“以实验为主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为主;高效课堂;打造
前言
一般来说,知识学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聆听式学习,另一种是实践式学习。在聆听式学习中,学生接受的知识量更多一些;在實践式学习中,学生的体验感更强一些。可以说,这两种方法相互之间不分伯仲。从小学生好奇心、探究欲的角度出发,实践式学习对其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也正因如此,有着丰富实验活动的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才会如此受到小学生的喜爱。那么如何才能不辜负学生的喜爱,设计好实验课堂呢?接下来,笔者将从兴趣、方法、合作三方面开始论述。
一、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与众不同的学科。一方面,知识的内容更具生活性;另一方面,学习的方法更具实践性。然而在科学课程以前,学生都是在聆听式的方法下进行学习的,并没有接触过实验活动,也并不知道原来知识是可以在实践中得来的。因此,为使得实验课堂更加高效,首要之义便是要让学生的实验兴趣得以激发,让学生产生实验探究的欲望。
如在“物质的溶解”一课中,其课程主题便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明白什么叫做物质的溶解,了解物质溶解时的状态是怎样的,明白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溶解的道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可以准备好一杯白开水和一勺白糖,将白糖倒入水杯中进行搅拌,待白糖溶解,再请学生轮流传阅,寻找白糖在哪里。那么在传阅过程中,学生很快便会发现刚刚倒入的白糖不见了,杯子里只有水。这时教师即可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水杯里的白糖了吗?”,学生回答:“没找到!”。教师沾一点水,请几个小朋友尝尝,什么味道?学生回答:“甜的。”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知道水杯里的白糖跑到哪里去了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白糖与水的秘密呢?”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教师再为学生讲授溶解知识,开展溶解实验,就会高效很多。
二、讲授实验方法
众所周知,若想完成好一项实验,在实验中学到知识,除自身对实验的兴趣外,实验方法的掌握也是一个重点。若是没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做指导,让学生自己随意操作,不仅会影响到实验效果,还会浪费课堂时间。可以说,只有在正确实验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按照要求、步骤正确的开展实验,不仅可以保证实验效果,还可以实现实验目标。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之前,一定要将正确的实验方法讲授给学生。
如在“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课中,若想使得科学实验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师就要在学生自己实验之前,将实验的方法讲授给学生。首先,学生要认识量杯、量筒等测量仪器,学会读取量杯、量筒上的刻度,知道这些刻度代表的意义。其次,学生要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第一步,学生要将所要测量水沿着量杯的杯壁缓缓倒入进去;第二步,学生要将装有测量水体的量杯平放在桌面上;第三步,待水面平稳后,学生即可读取刻度。最后,教师还要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讲授给学生,如量杯要轻拿轻放、读取刻度的视线要倾斜于量杯等。如此一来,掌握了正确实验方法,方可保证实验效果。
三、开展合作实验
即使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但是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好实验技能。每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上前给予指导。可是如果同时有五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帮助,那么教师就会应付不过来,影响实验进度。因此,为保证实验进度,教师即可开展合作实验,请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当组员都解决不了时,教师再来指导,由此方可提升实验效率。
如在“制作小喷泉”一课中,其课程主题便是借助之前学习过的热胀冷缩知识,利用各种工具制作出一个简易小喷泉。此时,考虑到这个实验比较复杂,进行起来比较困难,为保证实验效率,教师即可为学生提供好水瓶、热水、塑料管、橡皮泥、水槽等实验用具,请学生三人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共同完成喷泉制作。如此一来,教师指导起来会更加方便,实验效率会更高,学生合作意识也会更强,由此方可高效完成实验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的开展的意义绝对不会仅仅止步于知识的学习。在科学实验的背后,其实看重的是学生实践、观察、思维、探究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综合成长的起点。可以说,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形式。今天我们对科学实验多一份重视,明天科学实验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建飞.如何打造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J].新教育,2020(20):89-90.
[2]吴林林.注重科学实验探究打造高效科学课堂[J].小学时代,2019(27):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