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一叶总关情

2021-12-06 11:13张天堂李敬相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徐家大林烟农

张天堂 李敬相

小满时节,我们驱车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翻山越岭走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山村庄——保康县店垭镇徐家堰村和大林村。农田里,一垄垄地膜覆盖下的烟苗正使劲儿往上蹿,绿油油的梨树枝头上挂满了鹌鹑蛋般大小的黄金梨。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着,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农事景象。

当我们来到徐家堰村委会时,村支书江彬早已在村里等候着。

在村接待室,江书记和我们聊起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

多年前,徐家堰村生活条件非常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房屋破烂,生活贫困……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自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在县政协屈万青副主席和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从政策宣传、入户走访、居民点建设、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五年来,村两委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了从“因农而贫”到“土能生金”的蝶变。

为了选准适合徐家堰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屈万青和驻村工作队、镇政府操碎了心。不但多次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还积极向外推介本村资源。

当看到相邻的桃花寨因桃而建、因桃而兴、因桃而富后,村干部受到了启发。邻村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和徐家堰差不多,他們能把桃树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我们为什么不能发展一个类似桃花寨这样的致富产业呢?

思路一变天地宽。村两委把想法给屈万青及镇政府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镇政府迅速启动招商引资项目。

2016年12月,桃花寨徐总来到徐家堰村,经过实地考察,看中了三组徐家埫的土地适合种植梨树。经过几轮磋商谈判后,徐总与店垭镇政府签订了黄金梨种植协议。

万事开头难。能找到一个客商来投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为此,镇政府要求村两委在两天内完成徐家埫100亩土地流转任务。

时不我待。接受任务的老书记范世龙马不停蹄赶回村里,连夜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研究如何在两天时间内,完成镇政府交给的100亩土地流转任务。问题压头,大家都低头抽烟闷不吱声,会议室内弥漫着呛人的烟味,陷入一片寂静。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发展产业是天大的好事,但有的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再加上只有两天时间,任务怕完成不了。

范书记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心中的顾虑。他说,要想发展产业,我们就要有勇气,迎难而上。如果我们都不往前面走,守着种粮食不放的话,我们有可能会错失这次良机,不仅不能带领农民致富,而且有可能成为发展的罪人。所以在发展产业的问题上,我们还是要把第一步坚定地迈出去。土地流转后,本村的农户不仅有了田租,还可以带动贫困户就近务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村支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不仅要带头流转土地,而且还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化解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来打好土地流转的这场硬仗。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农村,农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户的情况各有不同。是否把地租出去,什么时候把地租出去,各家有各家的要求与打算。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各有各的情况,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更是各有原因。有的年纪大了只能在家种地,有的需要靠种地解决口粮和柴米油盐,有地种着效益较好的作物收入较高,还有的就喜欢种点地。

面对这些情况,范书记在思虑,只有细心地、有针对性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才能在两天时间内完成100亩土地流转任务。

此时,正是杀年猪的时候,村民聚在一起喝酒吃肉。酒桌上,徐家埫几户家庭有劳力的农户有了抵触情绪。

“村里将我们的田地流转种梨树,没有地种,吃什么?没有地种,我们干什么?产业搞不起来,老板跑了,田地租金找谁要?”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话让本来已经答应流转土地的农户也开始摇摆不定了,产生了观望的态度。

如此一来,村干部前一天所做的思想工作算是白费了。为了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土地流转任务,村支书再次召开碰头会,及时调整方案,把村里有威望的党员代表召集起来,由干部牵头分成几个小组,连夜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答疑解惑工作。

一夜的思想工作没有白做,大部分村民都同意流转土地。其中5户村民还有抵触情绪。针对这5户有抵触情绪的村民,村干部分别找来与这5户关系特别好的亲戚去帮忙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村干部和党员代表的齐心协力,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内把100亩土地成功流转。

2017年1月11日,对徐家堰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一大早,100多名村民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各自拿着铲锹、锄头等工具来到梨园。从梨树苗分发开始,大家按照技术人员放线打点的要求,挖窝、下苗、定根、覆土、浇水,一气呵成。在梨园里,村民们说着,笑着,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上帝又安排少不了挫折。梨树栽好建园了,一切都预示着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第一年,他们利用梨树苗还未挂果的空档期,为减少成本投入的压力,在梨园里套种辣椒、蔬菜。这样一来,贫困户也多了在梨园干活的机会,每户也增加了几千元的收入。

同时,屈万青也在积极为产业发展营造外围环境。见通往梨园的路未硬化,就主动协调县交通部门给予支持,投资一百多万元新修了一条产业路。

江书记继续介绍着过去村里发展的情况。我们边走边谈,沿着新修的产业路来到徐家埫梨园。

在梨园里,果农们正忙着给梨树除草、修枝、打药。停下车,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青青的梨子挂满枝头随风摇曳。

一位正在梨树边施肥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热情地给我们打招呼。江书记介绍,她是徐家堰村三组村民王某月,也是精准扶贫户。

我们和王某月拉起了家常。王某月说,她家里有3口人,老公在石材厂务工,姑娘在十堰医学院上学,家里的经济主要靠务工。她一个人留守在家,有空就来梨园干活,去年她在梨园挣了7000多元。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挣一分钱都很艰难,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正聊着,梨园的老板万太旭走了过来。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到梨园边他的办公地坐坐。

万太旭和我们聊起梨园发展的经过。

2016年底,桃花寨徐总找到万太旭,约他一起来徐家堰投资发展梨园产业。协议约定,徐总负责购买树苗,万太旭负责树苗栽植和管理。2017年初春,梨树苗全部栽植到位,为了合理利用土地,他们在梨园里套种100亩的辣椒。本想在前期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以种蔬菜来缓解资金压力。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八月份下了近一个月的连阴雨,40多万斤辣椒全部烂在田里。虽然采取了抢收措施,但抢收回来的辣椒也仅仅卖了7万多元。徐总因有其他项目发展,将账目清算后,把流转的土地连同栽好的梨树一起退还给镇政府。

对于万太旭来说,当时的处境很尴尬。他和徐总只是合作关系,徐总放弃了这个产业,万太旭投资的钱打了水漂。

一个刚刚建好的产业就这样夭折实在可惜了。面对眼前的困难,村委会结合实际情况,拿出解决方案。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来救活产业。但梨园投入不是个小数目,不但短期内见不到效益,而且还要一直往梨园里投钱管理。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有人敢来接手经营这个梨园。

村支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晚一天接手,对梨園来说就是多一天损失。在这段时间,万太旭内心也在争斗。他的初衷是将神农村的桃园和徐家堰村梨园连成一片,打造成集观赏、休闲、采摘和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让黄金梨产业成为致富一方的黄金产业。他看准了梨园的市场前景,在前期建设中就投入大笔资金,现在说没就没了,心有不甘,再投入吧,兜里又没有多的钱。村委会知道他的想法后,与他反复交流沟通,为他鼓劲。几番思考后,万太旭承包下这片梨园。

镇政府考虑到农业产业前几年见效慢不说,还极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镇政府出台了头三年土地租金补贴的扶持政策。村委会为了支持这个产业,将村集体闲置的10万元资金以入股方式投入进来。

万太旭接手梨园后,一改先前的管理模式,他在梨园旁租下房子,在这里扎下根。又从老河口请回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还固定了5名贫困户长年参与管理。

2018年,梨园开始挂果了,满园的梨树挂着金灿灿的黄金梨,村民个个心里乐开了怀。2020年是梨园的丰产期。金灿灿、黄澄澄、沉甸甸的黄金梨挂满枝头。这时有人给江彬提议,这么壮观的丰收景象,何不借鉴外地的经验,举办一次采摘活动,既是一次很好地宣传推介,又能促进梨子的销售。

这一提议让江彬眼前一亮。他马上给屈万青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到屈万青的高度赞同,并就筹办采摘活动提出了看法和思路。让江彬与万太旭在一起认真谋划、筹办一次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采摘活动。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梨园飘香。9月26日,在县人大陶婕主任、政协屈万青主席的精心指导下,店垭镇徐家堰村高山黄金梨采摘活动成功举办。

当天,艳阳高照、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县领导陶婕、屈万青出席活动。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店垭镇政府、镇直单位干部职工、村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摄影爱好者、企业家等1000余人参加店垭镇首届高山黄金梨采摘节活动。

梨园里,一个个黄金梨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梨的香甜。1000余名游客依次入园体验采摘乐趣。他们在这里共赏梨园美景,共品雪梨美味,共享丰收喜悦,共谋乡村发展。

果农们在果园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采摘、分拣、称重……一派热闹的收获景象。看着一箱箱的黄金梨装上车,果农们露出丰收的喜悦。

四年来,梨园投入120多万元。按预算,梨园在丰产期可采摘黄金梨50万斤,每年可创收百万元。万太旭对黄金梨产业充满了激情和信心。

在徐家堰村走访座谈完后,我们又马不停蹄驱车赶往大林村。

现在,大林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了,收入有了保障,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村民们脸上满是笑容。是什么原因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子发展如此之快?村党支部书记李佰刚打开了话匣子。

说起大林的发展,支部书记李佰刚的话就像溪流一样,潺潺不绝。全村8个村民小组,249户698人,贫困户128户,主导产业烟叶、养殖……这些纸面上的东西,像印在他心里,张口就来,倒背如流。

大林村离集镇较远,交通不便,土地不连片,群众对新型产业认识不够,加上村里劳动力流失,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劳动力低下,部分村民是“过一日算一日,今日有酒今日醉”的守旧思想。

2014年,村支两委换届,镇政府大胆选人用人,将年轻的李佰刚纳入支部班子,担任村支部书记,可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年前的大林,大部分农户住土坯房,吃坑水,用电也不正常。仅有的一条通村泥巴路公路,村集体背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连村干部的工资,也还有七八万元的拖欠……

困难比山高,一下子都压到支部书记李佰刚的身上。一时让他适应不了,既感到无从下手,也感到前景渺茫,更多是深感双肩上责任重大。可是,饭得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一天、二天,一月、二月。李佰刚在跑遍全村走访完所有农户后,他的思路逐渐清晰,信心渐增。捋出近期与长远计划。决定先从解决吃水做起。他把想法与驻村的屈万青汇报,得到了她的认可,更加坚定了他干事的信心和决心。他说,在那么多困难中,没有什么比解决村民吃水更迫切更重大的事情了。谈起大林这五年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钻井取水。在喀斯特地貌上打出720米的深井。乡亲告别了屋檐接雨水、土坑挑死水与天旱没水吃的苦日子,长年用上了洁净甘甜的自来水。

劈山筑路。平坦牢固的20多公里水泥公路脉络一般从镇中心通向大林村。村外的农资和商品,村里的烟叶、茶叶和特产,源源往返流通其上。

换线增容。把原来只有100千伏安的农网,改造升级成10个台区10个变压器1000千伏安,明亮的电灯,阳光般把大林家家户户的夜晚照得亮如白昼。

建站接网。在全村制高点建设4G网络基站,接上了有线无线网络,屋里屋外,田间地头,通讯畅通,信息及时,家家都看上了电视。

在打好水、路、电、网基础同时,村支两委聚力精准扶贫,把党的扶贫好政策充分落实到每家每户。近几年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全村种烟叶500多亩,药材300多亩,养殖生猪600多头,仅2016年,全村精准扶贫户就获得国家产业奖补资金56万元。2020年,大林村销售烟叶52292公斤,销售金额近120万元。其中村民务工工资就是80多万。说起烟叶产业,李佰刚脸上有着执着与自信。

20世纪80年代,村里很多农户就开始种植烟叶,那时候种植的烟叶,无须烘烤技术。因为没有科学管理规划,村民实行粗放式的管理,多年来,烟农们一直是望天收,种的面积大,而经济效益却很低。一遇到天灾年景,村民一年的付出就打了水漂。

如何整合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起来?如何解决闲置劳动力,让村民的受益有保障?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村干部的心头。

2015年,随着烟草公司对烟叶收购标准的提高,要求烟叶必须实行“打下控上”的精细管理。价格也由烟叶的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为了提升烟叶质量,烟农们必须规范建设烤烟炉,建一个烟炉要十多万的投入。同时,规范的烟炉需要15亩烟叶才能正常供应。否则,烤烟成本过大,是件出力只能赚吆喝的买卖。

这样一来,小户烟农自然就淘汰了,村里的土地就闲置了很多。鉴于这种情况,李佰刚提出一个胆大的想法,由村委会牵头,将村民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整合后发包种植大户。不管年景好坏,收成如何,村里负责每年付给农户土地租金,而且还保证土地流转的农户务工增收。

他的想法在全村宣传后,村民非常拥护,积极参与,村委会按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了农户450亩土地,发包给本村17户烟农。一年忙活下来,烟农们除去投入,当年利润可观。

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村委会决定加大产业发展力度,2017年,全村流转土地550亩,17户烟农继续承包了种植面积。

然而,这一年天公不随人愿,到烟叶采收的关键时期,遇到连续20多天的阴雨和病虫害,烟叶大部分烂掉。烟农们一年的辛苦不但没有收获,还倒贴了不少务工工资。

面对烟农们的巨大损失,屈万青和店垭镇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协调保险公司和产业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减少了烟农的损失。

当年的灾情让烟农们失去了信心,他们都不敢再冒险种烟了。一部分烟农转行养仔猪,一部分烟农出门打工去了。眼看快到种烟季节,村里流转的土地却无人问津。

为了把村里烟叶产业稳定发展下来,镇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每年每亩流转土地补贴200元的租金。村委会出钱购买烟苗,免费发放给烟农,定期请技术员来村里开展技术培训。为了提升烟叶的质量,增加烟农收入,村里又出台奖补政策,每公斤上等烟叶给予0.5元的补贴。

虽然镇村先后出台了扶持政策,但是烟农不接受科学管理方法,产量一直上不去。为了转变烟农的落后思想,村委会决定引进外地烟农来村里发展,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多方联系,当年从宜昌榛子乡引进烟农谭明龙来大林种植烟叶。大户能人引进来了,难题又来了,当地农户害怕他卖完烟跑人。有村民说:“谭明龙人是外地的,到时候他把烟叶卖了人跑了,我们到哪里找他要钱?”

面对农户的顾虑,李百刚拍着胸脯向农户保证:“如果谭明龙跑了,你的租金我来付,你干活的钱我来出。”至此,农户才放心将土地租给谭明龙。

面对资金短缺的困难,李佰刚找到农商银行,以个人名誉从银行贷款20万元交给谭明龙作为周转。

通过技术培训,精细管理,谭明龙的70亩烟叶当年获得8万元纯利润。在谭明龙的带动下,全村出售烟叶3万多公斤,创收90多万元。

外来种烟大户除谭明龙外,还有张某国、向某伟。他们二人承包了145亩土地。和谭明龙一样,他们刚来村时,也是村干部里出面担保土地租金,村干部以个人名誉贷款给他们周转,烟叶卖出后还贷款,给乡亲们兑付务工工资。

大林村的烟叶产业发展,盲人郭大荣起了很好带动作用。他是一名双眼失明的残疾农民。虽然双眼失明,但是,养猪、种烟、种药材,他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按道理来说,一个地处贫困山区、双眼失明的农民,即使坐等政府扶贫救助,也不会有人说闲话,但他硬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带领乡邻共同脱贫致富,在脱贫路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李佰刚详细介绍完五年来大林村脱贫攻坚的成果,我们决定去郭大荣家看看。

郭大荣的家位于大林村三组一个缓慢的坡下,一条通组水泥公路擦身而过。两层六间的砖混楼房门前,是一大片开阔的田地。我们来到郭大荣家时,他正在整理猪栏。李佰刚喊道:“老郭,有朋友来看你了。”“好嘞好嘞,就来就来。”郭大荣在猪栏里连声答应。

郭大荣从猪栏里钻出向我们走来。一小步,一小步,碎碎地随着手里的竹杖往前挪,步履蹒跚。

“老郭,你给我们讲讲你是如何发展烟叶产业,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的经过吧。”他听出了我们的声音,笑呵呵地说:“我搞的这点事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村委会的關心与支持。没有他们的关爱,我是寸步难行。”他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向我们娓娓道来。

1994年,烟站技术员来动员郭大荣的父亲种烟叶,年迈的父亲一口回绝了,而郭大荣却下定了种烟的决心。

“种烟不比养猪,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技术,你还是莫搞了。”烟站技术员说。

可是郭大荣却死活不肯放过这个机会。拗不过郭大荣,村里的老支书向烟站担保:“让他试种3亩,不计入合同,种好了就收,种不好烟站也没多大损失。”就这样,烟站技术员同意郭大荣试种一年烟叶。

种烟没有烟炉,郭大荣就自己盖。寒冬腊月,他一个人拄着竹仗,一背篓一背篓地往距家一里多远的地方背土。村委会王主任看着他累的可怜,就叫上几个好心村民来帮忙。王主任对郭大荣说:“老郭,你只管我们几顿饭,其他不用你操心,我们来搞。”就这样,王主任硬是帮忙给他建好了烤烟炉。

郭大荣的烟叶种植面积由3亩、5亩、10亩,发展到80亩。2012年,为了提高烤烟质量,烟站在村里建大烤烟炉。当时,烟农从没烤过这样的大烟炉,都不敢接手。烟站技术员找到郭大荣,让他承包。镇、村干部也给郭大荣打气,表示做他坚强后盾。看着各级领导对他的信任与关心,郭大荣按每亩300元的价格找农户租了50亩地,让不能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邻居跟着他种烟。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掌握烤烟技术,当年赚了10万元的纯利润。

2016年,看着郭大荣烤烟赚了大钱,他承包的烟炉被其他农户收回自己发展。于是,郭大荣通过借、贷方式投入24万元新建了烤烟炉。

记忆犹新的是2017年。那一年,郭大荣种植了80亩烟叶,和其他烟农一样,在烟叶生长和采收的关键时期,遇到连续20多天的阴雨和病虫害,郭大荣一下亏损4万多元。有人给郭大荣建议,种烟确实亏了,能否少付一点工人工资?郭大荣却发起了脾气:“这是哪里话?一码归一码,我的亏损与务工的工人没有关系。”最后,他做通了儿子的工作,把儿子价值9万多元买的小汽车卖了,终于在腊月二十八日付清了乡亲的务工工资和流转费。这一夜郭大荣久久难以入睡,一肚子的心酸无法向人述说,任凭咸涩的泪水顺着眼角流下了脸庞,流进了枕头……

由于2017年种植烟叶亏损较大,妻子劝他不要再种了。郭大荣却说:“我不种烟,周围那些不能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邻居怎么办?我多种一天,他们就多挣一天的钱。”

2018年郭大荣坚持发展了30亩,当年纯利润7万多元。2019年又发展到80亩。村民何某政夫妻俩跟着郭大荣种烟干活,每年仅务工的工錢就有一万多元,再加上郭大荣流转土地的几千元,现在家里有了结余。那些跟着郭大荣干活、搞种植的十多户贫困户,早已脱贫。

目前,郭大荣网络21户贫困户,成立了保康县知源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合作社仅兑付给乡亲们务工工资一项就开支了37万元。湖北省农业厅授予郭大荣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付出的汗水开出了致富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五年来,大林村产业扶贫累计奖补资金210万元,142户436人享受了产业发展奖补资金,解决了76户226人的住房问题。1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年收入15万元。

“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从来没想到村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咱们村路修好了,房子新建了,自来水也来了,路灯也亮了,这些变化是我们没想到的。特别是屈万青副主席还帮我们家卖山货。去年我们家杀了几只羊,都是她帮我们卖出去的。”贫困户刘某祯高兴地说。

韶华易逝,山水有情。在徐家堰、大林村采访座谈时间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从农户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叙说的点滴之事让我们心存敬畏,他们为了过上好日子的奋斗之举让我们牢记心间。这里的一切变化,用贫困户的话来说,就是离不开屈万青的关心,她把这个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她把贫困户当成了家人。离不开县直工作队的鼎力支持,在一千多个日子里,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行走过这里的山山岭岭、沟沟洼洼。他们用火热的情怀温暖了每位贫困户的心。

张天堂,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湖北省保康县民协。李敬相,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湖北省保康县政协。

猜你喜欢
徐家大林烟农
徐家珏作品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USAL INTEGRAL EVOLUTION IMPULSIVE SYSTEMS ON TIME SCALES∗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4 出土器物
徐家柱 用爱唤醒沉睡12年的妻子
读《大林和小林》
从根本上治疗
Search Space Pruning Based on Image Tools for Preliminary Inrerplanerary Trajecrory Design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