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辽宁 沈阳110031)
肾小球肾炎是指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疾病,是肾脏的常见疾病,可分为慢性和急性[1]。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且临床表现多为高血压、血尿、水肿、蛋白尿。该病多发于青、中年男性,因病程缓慢,多为渐进式肾功能衰竭,症状较轻时患者仅晨起时出现面部、眼睑微肿,中午出现不明显水肿,经短暂休息后便可恢复,因此,患者普遍对该病早期不够重视。该病后期极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心衰、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缬沙坦胶囊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受体抗结剂药物,虽能较好缓解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持续用药易引起恶心、头晕、肠道不适、咳嗽等不良反应。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前列地尔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能显著改善肾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前列地尔注射液药理作用广泛,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通过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增强药效,可抑制抗体的形成,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积。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缬沙坦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6.56±3.18)岁;病程3~17个月,平均病程(8.25±1.03)个月。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37.89±3.25)岁;病程3~17个月,平均病程(8.02±1.19)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遗传性肾炎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前让患者充分休息,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食物,降压、降脂、利尿并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给予患者缬沙坦胶囊(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21,规格:80 mg/粒)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80 mg,28 d后对血压未能稳定控制的患者,服用剂量增加至160 mg。连续治疗56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4,规格:1 mL/5 μg)每天1次,1~2 mL+10 mL 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缓慢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6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集患者100 mL新鲜尿液,使用尿液分析仪器检测尿液尿红细胞计数,采用相关分析仪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24 h尿蛋白转阴或定量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尿蛋白有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24 h尿蛋白定量无减少,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3-4]。肾小球在人体尿液形成的过程中起血浆过滤的重要作用,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严重影响肾脏的血浆过滤功能,从而导致积攒的体液及多余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患者早期发病时,尿液会渗入血细胞,如果症状较轻,经过短暂的休息便可恢复[5]。但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易发生恶化,如肾小管萎缩、肾脏体积减小、肾皮质变薄、肾间质纤维化等。目前,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艾滋病等)为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经尿检确认为肾小球肾炎后,如不进行治疗,导致发展、恶化,易损伤患者的肾脏,降低肾功能。因此,治疗肾小球肾炎需遵循减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尿蛋白的原则[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缬沙坦胶囊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缬沙坦胶囊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药物,是一种能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相结合的受体拮抗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有效的拮抗,缓解机体收缩的血管,增加肾脏血液流量,利于改善肾功能。同时,缬沙坦胶囊能减少肾小球内压过高的现象,能较好预防高滤过、高灌注现象的出现,利于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善[7]。此外,缬沙坦胶囊在机体内吸收快,可快速发挥药效,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及机体内尿蛋白的排出能得到明显改善,对肾功能起显著的恢复和保护作用[8]。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缬沙坦胶囊,易引发恶心、头晕、肠道不适、咳嗽等症状。前列地尔注射液是天然前列腺素的一种,通过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的聚集,能有效阻断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肾功能。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可促进受损血管局部微循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和降低肾脏的损伤,对肾功能起显著改善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作用。缬沙坦胶囊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提高肾小球对血液的过滤能力,促使机体内积攒的体液及多余的废物正常排出,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控制病情恶化,对肾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表明缬沙坦胶囊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缬沙坦胶囊在机体内对出球小动脉进行扩张,使入球小动脉小于出球小动脉,通过降低肾小球内血压,改善滤过膜孔径屏障,提高大孔物质的通透性,从而提高尿蛋白与肾小球的过滤,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缬沙坦胶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服用后能被机体快速吸收,可快速降低血压、尿蛋白,同时,缬沙坦胶囊药效可稳定维持在1 d以上,每天仅需服用1次,利于患者病情快速好转。患者缓慢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后,其药效可快速作用于受损的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大血管,降低尿蛋白含量,促进机体微循环的改善,利于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病情好转[10]。前列地尔注射液通过调节肾脏动力、降低肾小球压力、改善肾小球微循环、清除血管内变形的血栓和红细胞、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减少尿蛋白的含量,利于控制病情恶化,对患者身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缬沙坦胶囊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缬沙坦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