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泽群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林业调查设计队,山西 临汾 043000)
近年来,我国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森林生态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林木作为森林体系中的重要资源,其生长状态和生产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情况。所以,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做好各环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森林抚育间伐作为一种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及林业部门广泛青睐和高度认可[1]。但从应用细节来看,仍然存在间伐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林业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森林抚育间伐的作用和功能,并合理采用间伐方法提高林木稳定性。
虽然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其再生需要花费较长周期。尤其新时期背景下,经济市场对立林木资源需求量不断提升,一些个人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肆意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会制约林木持续生长,还会为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通过抚育间伐,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所谓抚育间伐,就是结合林分发育现状、森林培育目标以及自然稀疏规律,通过适当砍伐林木的方式调整树种密度、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养分供给,为留木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2]。
森林培育只依靠栽培技术和造林技术并不能达到理想培育效果,还要通过抚育间伐方式将劣质林木淘汰,释放森林空间,为留木营造良好生长条件,如此才能保证森林系统生态技能平衡,有效提高林木抵抗能力,其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降低林分密度。通常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林木成活率,林业部门会通过密植方式栽培树木。但也正是因为密植,导致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互相争夺养分和水分,并且随着林木高度不断增加,森林系统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也会越来越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木的健康生长。而通过抚育间伐,能够处理部分劣质树木以及杂草,从而增加森林空间,提高养分供给水平,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留木正常生长。
(2)改善林分结构。森林资源中存在部分有害树种,或者无益于森林培育目的的树种,通过抚育间伐可以将这些树种淘汰,使林业工程形成理想结构,从而保证林木稳定生长,同时促进森林系统生态机能平衡发展。
(3)提供植物多样性。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有利于发展异龄复层混交林,从而保证人工造林工程形成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一致的群落结构,如此不仅能够丰富森林系统植物种类,还可以扩大绿植覆盖范围,同时能够为以食用林木资源为主的动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从而有效提高森林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林业部门在森林抚育间伐该过程中,结合森林培育工作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间伐工作顺利实施。
林业部门在森林培育过程中,需要提前制定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并设定间伐强度和间隔时间两项指标。在间伐强度确定过程中,需要结合森林工程中林木比例进行科学分析;在间隔时间确定过程中,需要明确森林工程中树木砍伐的间隔时间[3]。对于不同树种,间伐时间和间伐强度也不尽相同,林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森林工程立地条件、树种特点、林木密度以及林分年龄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保证制定的抚育间伐措施和指标科学、合理、可行。另外,在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将指标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森林工程中如果存在一些树冠较大或较密的树木,需要严格按照指标确定是否伐去树冠,或者伐去整颗树木。
工作人员作为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执行者,其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森林培育质量。所以,想要提高抚育间伐水平,工作人员需要牢牢掌握以下技术要点:①伐去没有培育价值的树种。例如在混交林工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树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及时伐除发育不良、生长态势较差的树种;②保留生长态势较好,但并非森林培育目标的树种。保留这类树种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培育目的树种可以有效改善森林工程土壤条件,尤其对于工程立地条件较差的纯种林,其发挥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还能够为纯木生长奠定良好基础。如果伐除这类树种,会导致留下的面积大量滋生杂草,并与留木争夺养分和水分;③在木材林培育过程中,需要明确木材林的作用和功能,其主要为社会生产提供原材料,所以在培育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缩短其生长周期,并且保证树木生长干形通直、体型高大。所以,在抚育间伐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伐去不满足生产需求的树种[4],例如大肚木、舣权木等,一方面避免这些林木与其他林木争夺养分,另一方面可以释放森林空间;④伐去已经产生或容易产生病虫害的有害林木。众所周知,林木一旦产生病虫害,会在短时间内大肆蔓延,并进增加治理难度,还会影响林木健康生长,严重甚至会造成林木死亡。所以,林业部门在抚育间伐过程中,需要将森林中存在枯梢或干部受损树木伐除。针对长势较差、无法满足社会生产需求,但是能够为森林系统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和食用条件的树种需要将其保留,针对有鸟兽筑巢,但是没有病虫害的树种,需要将其保留,这类树种对丰富森林系统生物多样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时,林业部门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好评价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林业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工作产生突发问题。例如:在森林抚育间伐期间,某些树种产生病虫害,或存在人为滥砍滥伐现象,导致森林抚育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增加间伐指标控制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就要采用现代化监控设备全过程监督森林抚育间伐情况,从而为后续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每个工作环节是否规范、合理。要充分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同时结合评价结果分析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内容,为其他森林培育提供准确的参考和借鉴[5]。
上文提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作为抚育间伐工作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工作水平。所谓意识决定行为,想要提高其工作能力,首先需要增强其工作意识。为满足这一需求,林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面向工作人员灌输森林抚育间伐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丰富培训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艺表演等方式,演绎森林抚育间伐相关技术,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系统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并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自我提升意识,主动学习现代化森林资源抚育间伐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保证森林抚育间伐工作顺利实施。
我国在森林培育初期阶段,林业部门只能依靠自身工作经验判断砍伐对象,受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赋予间伐存在判断错误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促进林业系统健康发展。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林业部门在科学实验研发以及工作经验总结中,已经得到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方案,所以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林业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推广森林抚育间伐技术,促进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趋势发展[6]。在此基础上,林业部门还应进一步增加投入力度,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深入探索新型的森林抚育间伐技术,从而为林木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森林培育效果好坏,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生产效益和生态发展水平。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森林工程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在有效扩大森林资源覆盖范围的同时,也为森林培育和管理工作带来巨大难度。森林抚育间伐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林业资源的技术,主要通过人工砍伐方式增加森林空间,为林木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其不仅能够提高林木质量,还可以缩短林木周期,是林业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发挥林木资源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