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华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们整体生活的环境,同时满足了人们精神文明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合理运用色彩,充分发挥色彩的优势,结合园林景观当地情况,优化色彩的设计内容,提高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丰富的色彩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使游客有更好的园林景观体验。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服务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仅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在审美、需求的差异,尽可能满足更多受众对园林设计的需要。好的景观设计色彩应用不仅丰富了景观元素,也给人们带来好心情,把人放在第一位。
第二,遵循整体和谐的原则。为了保证园林景观色彩与整体的园林环境设计步调一致,园林设计人员在色彩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的方法搭配色彩。统一是指各个建筑景观构成的因素在色彩、风格及形式等方面保持和谐一致,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设计过于呆板和单调。在园林建筑景观中,色彩的对比明显往往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注意力,但强烈的色彩对比如果不进行适当调和,则会造成园林景观不协调,不能展现园林设计之美,无法发挥色彩的作用。此外,色彩景观设计还应充分体现独特的地域特点。色彩景观展现当地的地域特点,让园林设计更加贴近当地人的心理需要,使人们产生亲近之感,拉近游览者与园林的距离,展现园林之美。
第三,遵循四季变化。在设计园林景观色彩时,应考虑地域及色彩基调等相关因素。例如,春夏季节时,光照充足,园林景观设计上色彩可以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秋冬季节时,雾气较大,在色彩搭配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冷色系。
其一,植物色彩。景观设计中,必须要重视植物色彩搭配。植物相互间及与周围环境之间,在色相、明度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这些因素条件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植物色彩的设计及搭配使用时,要注重整体、体现差异,保证色彩搭配的科学性、合理性。至此,无论是任何景观在设计时,都必须围绕主题展开,尤其是商业景观。色彩的选择及应用、植物相互之间的搭配等,目的都是更好地突出、衬托主题。不同的色彩会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带来的情感也大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突出欢庆、甜美等不同的主题氛围。
其二,不同空间色彩的融合。园林景观设计要考虑不同的空间,不同空间之间要有层次变化,每个层次之间应有过渡,要求设计园林时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平衡每个空间之间色彩的联系,也要使得每个层次之间的色彩要有所差异,富有对比感和层次感。色彩使得空间景物具有强弱等感受,点、线、面设计让景物拥有不同的质感,使得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色彩在强弱、明度上有所区分,色彩空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带给人舒适的视觉体验。此外,设计时要考虑园林的明暗对比,这是由光线的强弱造成的。人对景物的明暗有不同的感受,明快的色彩给人开朗活跃的感觉,暗淡的色彩给人幽静柔和的感觉。色彩的搭配、融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设计者去发现和创造,用心感受。
其三,建筑色彩。和假山相似,构筑物和建筑的色彩构图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民俗因素和城市因素,以此使园林建筑在色彩景观应用中呈现出最佳的审美价值。虽然构筑物和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比例较小,然而却与游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注重建筑色彩在色彩构图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明确建筑色彩的选择范围。如北方应以暖色调为主、南方以冷色调为主。其次要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如南方少数民族喜好白色、淡绿等浅色调。再次,要根据建筑的功能特征,来选择相应的色彩。譬如休息区应以宁静、淡雅的色彩为主。
第一,在设计灯光色彩过程中,对不同园林景观,合理运用人工色彩能够给人们呈现更丰富多彩的美丽夜景。第二,基础设施中渗透人工色彩设计,基础设施主要包含指示牌、卫生间、服务区、廊道等。针对不同的基础设施需要合理运用相应的色彩及形状,确保园林景观的色彩更具丰富性。并帮助游客更容易找到相关设施,给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条件。第三,园林景观设计时,合理运用人文建筑色彩。人文建筑景观具备当地的色彩和特色风格,充分展现园林景观中的美感及艺术价值。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潮流色彩的搭配应用。当前,许多园林设计中进行色彩景观融合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许多园林的建筑景观会应用到多种潮流色彩,但流行色彩的覆盖面越广泛,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也越大。在应用潮流色彩时,要重视其与园林中一些原有的常见普通色彩的搭配,如园林中的植物颜色,与园林小品、建筑景观之间的色彩该如何平衡,才能既展现潮流色彩之美,同时又能不淹没园林的本色。此外,在园林设计中潮流色彩的搭配也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潮流色彩的应用要有所节制,否则潮流色彩过于普遍也将会失去应用的魅力与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讲究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搭配,而且要凸显生态和谐理念。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创造出回归自然的园林,让游玩的人们放松身心,为生态和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