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模式在诊断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2-06 12:25:58杨青青李辉胡小磊金国玺徐二琴
淮海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病例实验组

杨青青,李辉,胡小磊,金国玺,徐二琴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桥梁课程,学习疾病诊断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为内、外科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1]。传统教学法内容枯燥、知识乏味、方法程续化,难以满足现代临床医学的培养目标[2],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临床教学中并非单一教学法就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为探寻更合适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并对之进行变革,本课题组以学生为本,从全新的视角进行选题。

问题一讨论一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程、查阅文献资料,解决临床问题的新型教学方法[3-5]。因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多,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故开展此教学方法之前,教师需准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标准化病例,标准化病例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临床生化检查结果等,重点突出,且契合诊断学教学大纲要求,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加速学生临床经验积累[6]。笔者既往将PDG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方法应用于内分泌科见习带教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专业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的远期发展,为提升诊断学教学质量,将基于双语教学的PDG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课中,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诊断实验班学生46名,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4)采用PDG结合标准化病例的双语教学法,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21.17±0.47)岁。传统教学组(n=22)采用PDG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55±0.49)岁。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内容 教师于授课前围绕教学大纲制定授课内容,如设计教学方案先引入糖尿病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血糖升高的发生机制、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判断,疾病的诊断标准等。

1.3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PDG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模式。具体方案:(1)课前准备:教师英语水平能够满足课堂需要,课件内容图文并茂,重要概念及疾病名称使用英文(中文标注),建立标准化病例,将课堂问题发至班级微信群,学生根据病例及问题查阅教材和文献(英文);(2)理论知识讲授: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件,如化验单指标的名称、正常范围、指标变化的意义,疾病诊断标准等;(3)标准化病例和问题讨论: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给出标准化病例,抽选1名学生进行综合问诊,讲述体检注意重点,判读实验室结果,给出诊断思路后做出诊断,剩余学生补充,优先使用英文;(4)教师梳理病例的诊断思路,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出不足,根据标准化病例提出3~4个问题,问题为病例分析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教材和文献后交流讨论,鼓励按照诊断思路、诊断依据、最终诊断整理总结答案;(5)课后总结:授课老师指出授课的难点和重点,强化重点概念和诊断名称,总结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传统教学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方案:课前一周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课件,内容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及难点,并提前将课堂问题发至班级微信群。授课中,教师讲述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正常范围及意义,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路,并通过课前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印象。

1.4 观察指标 (1) 到课率:学生课堂的出勤率;(2)成绩考核:学期结束,2组学生采用同一试卷统一进行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 70 分,技能操作 30 分;(3)课堂效果评价:2 组学生进行主观自我评价并比较其差异。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习自主性,是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提升操作技能,是否提高专业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总体满意度。

2 结果

2.1 2组学生到课率比较 实验组学生到课率为95.83%,传统教学组为90.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05)。

2.2 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2.3 2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及总体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工作的基础,在医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欠缺等。既往类似填鸭式的诊断学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努力提高学习者的临床推理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如何把这一教学过程变得有趣和高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PDG教学法由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问题和病例,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新颖、学生接受度高[9]。标准化病例可提供与课程内容契合的临床素材,通过真实的病例,显著变化的化验指标,典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6]。

PDG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法,以病例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疾病查体技能和实验室指标判读,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转变其固有的机械式学习模式[10],近年来该类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3,7,11]。学生通过主动积极思考,从新的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训练形成成长型临床思维模式,随着后期知识的积累、临床技能的不断完善,这种思维模式更有助于其沉着应对临床难题。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增加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该教学方法既夯实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阅读医学专业文献书籍,增加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升学就业中获益良多[12]。课堂上采用PPT(中英文对照)讲述重点内容如疾病定义、重要指标的意义、疾病的诊断标准等,确保学生知晓重点和难点,随后引出标准化病例,鼓励学生英文回答问题,实现沉浸式教学模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满意度高、获益多,且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有益。这与其他团队教学研究结果一致[3,6-7,12]。

综上所述,笔者在诊断课上开展的基于双语教学的PDG结合标准化病例教学模式,实用性和可行性强,丰富了高等教育教学形态,促进了多元化、智慧化和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英文听写能力也得到提升,值得我们继续优化和推广。

猜你喜欢
标准化病例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标准化简述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病例”和“病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