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恬 静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并实施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更加完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在逐步改变,但教学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未找回它应有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色彩,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之间仍呈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状态。本研究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方案展开讨论,寻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教学评价的核心元素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宗旨,借助评价体系的要求,选择合理而科学的评估原则,对现阶段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进行分析。
客观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充分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学评价既包括日常教学过程的评价,又包括教学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前者主要指的是教学环节的综合评估,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后者则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品德、人格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价。综合来看,教学评价工作涉及到主客体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动态变化。
语言评价是最常见且最直观的评价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个人表现的受认可程度与教师的语言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非常好”都可以成为语言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进程。语文课堂的语言评价意义突出,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备学习兴趣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制定符合自己能力层次的目标。
体态评价即通过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方式展开评价,例如我们熟悉的“竖大拇指”。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表达了对学生的肯定。特别是当学生回答出了一些较难的问题或提出了创新观点之后,肢体动作在某些情况下会比语言评价更加有效。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如果学生能够自动地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体态评价的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按照教学过程中的时间顺序,可以将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而其它评价类型中可以划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不仅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关注质变,采取不同的定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行为和表现作出定性结论等。
当前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自身的认知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虽然大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但评价指标过于固化的情况仍然存在[1]。例如入学前会通过“摸底考试”等方式来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和阶段性学习状态,按照学生基本要求来进行不同的教育规划。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表现、言语、行为、兴趣和主动意识等因素都被弱化,教师最关注的是最终的考核成绩。换言之,很多教师将教学评价等同于考核,因此在评估模式上与一般的考试比较接近,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然而学生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考核结果上,还体现在个人素养的提升层面。例如语文写作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都包含在其中。如果语文教学进入误区,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价过程,这不仅会导致指标失衡,还会导致语文教学工作陷入停滞。另外,作为教学参与者的学生无法在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无论怎样进行评价,最终指标都会更倾向于学习成绩或考核成绩。
语文教学评价内容过于狭窄还表现在单一化的评价方法之上。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是开展教学评价的位移手段,考试成绩也被划分为学生“等级划分”的结果。实际上,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强调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档案袋记录等新兴的评价方法。
实施教学评价的人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合理地分析学生的真实情况,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而言,学生互评往往更加具有针对性,因为他们更了解彼此之间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这显然是单一化的评价方法无法达到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本身具有独特性,因此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要遵循学校发展与学生具体情况的客观规律来选择评价模式,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教师课堂评价的形式大致可以被划分为口头语、体态语言和物化奖励评价等不同类型,口头语言评价使用起来非常便捷,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首选使用模式,体态语言则以肢体动作为主,物化奖励评价的吸引力更加突出。语文课程评价本身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教师对学生展开的评价简单统一,缺乏实质性和针对性,也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教学评价的意义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具体来看,可以采取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将所有评价方法应用得恰到好处。但目前的教学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例如传统的课堂评价用语仅限于简单的对、错、好等,这些词语都普遍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很多时候教师虽然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等进行了评价,但此类评价内容未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也不知道如何改正,这种“无效评价”显然不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结果。实际上,评价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意义显著,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有声的评价或无声的肢体表现了解到自身的学习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升自信。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而不是以缺乏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去简单地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2]。
教学目标的设定受到教育目标设定的影响,并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体现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互相尊重,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的进步和提高,尤其是评价过程中的诊断功能也可以以交流的方式交互进行。教师和学生作为不同的学习主体,他们对于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自身的价值观有所区别,在教学评价中的观点和看法必然会产生矛盾。如果现阶段的教学评价无法从根源上考虑到主体的价值取向,那么教学评价的标准将无法形成。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尽管对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需求和参与欲望,但由于自身和学生在认知层面的差异,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仅仅会集中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未能参与到评价的全过程当中,忽视了教师自我审视和学生主体作用。
“升学率”指标的要求之下,错误的观点使得部分教师的主体评价权利被剥夺,这对于教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非常明显,甚至会直接打消评价主体的参与意识。在学校评价检查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考试分数作为具体的考核标准,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看似统一的“规范”。长期以往,教学评价也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德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语文教学评价理应同步实现创新。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现状,也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频发的不利局面[3]。
以中高考为主的应试教育制度,一直是我国升学考试的主要模式,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缺陷在于无法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能力评价。作为学生,在这种社会教育背景下不得不接受以考试为基础的生存环境。同时这种升学压力也造成了畸形的社会发展局面,影响到了学生本身,甚至是教师和家长的认知。
当然这一问题与社会系统的监管也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系统监管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但教育部门作为教育监管的主要机构,承担着监管的重要职责,如果不能正确发挥应有的监督功能,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深刻认识教育本质,就会让教学评价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内涵。
语文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这也涉及到教学过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具体结果。在开展语文教学评价工作时也应该将其视为囊括所有对象在内的系统功能,注重评价改革,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与存在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突破。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与指标需要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突破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和约束。通过对现阶段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审视,可以看到传统教育制度中的升学率、分数指标直接干扰到了教学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教学评价主体和对象单一,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失范等。如果我们意图从根源上解决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问题,并朝着专业化和有序化的方向发展,那么需要重视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方向,减少应试教育制度对学生的不利干扰。对此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讨论,特别是某些一线教学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我们应意识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一方面的影响因素,因而只能在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优化。考试的确是一种公平而客观的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充分评估。但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掌握基础知识,而是如何通过语文学科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科素养。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评价需要保持客观公正,全面分析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存在的矛盾,既要避免教师过分主导教育评价,也不能片面地全盘否定。我们需认识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明确优势,但教学评价标准过多使得自主空间较大,精确量化难度大同样会导致其它问题的产生。教育部门要发挥引导和表率作用,重视部分学生的特殊才能,并将其与平时表现一同纳入语文教学评价的考核标准当中。例如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道德品质评价内容等。要想深入贯彻这项工作,学校应该选择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采访或沟通,通过交流的方式梳理目前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评价方案,或是借鉴其他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措施和做法。
从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来看,小学在开展语文教学评价前需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以多样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来提升整体的实效性。例如明确教学目标、计划之后,让主体和对象始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看,语文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学校可以带头成立专门的活动小组,以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校内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或是展开语文教学评价的交流培训会,旨在通过全校范围内的研究活动来了解评价现状。必要时广泛地引进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教师在日常教学环节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换言之学生不再是语文评价过程中的受教育者,而是主体参与者,他们具有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的基本权利。不仅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参与积极性能够提升,且评价方法可以得到改进。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过程当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成长,在阅读教学评价时,要从多个角度明确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在了解学生感受和体会的基础上,让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激发。语文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学能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因此阅读教学评价工作可以围绕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和个性化阅读分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阅读目标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同时具有一定速度,每分钟应不低于500字”。小学生常用的阅读速度评价方法以计时法为主,在规定时间内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在测试时往往也会因为略读而无法完全收集主要信息。未来的阅读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将一些无关主题的内容“省略”,并将其作为阅读速度判定的主要方式,以更加有效的评价方法来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诸如此类的方法在实施的环节中也能更加简便,具有实用性。从考核方面来看,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培养的关键阶段,需要充分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采取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方法。当然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频率,不可过于紧也不可过于松。考核次数太少,无法满足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但过分紧密的考核会让教学存在更多矛盾,针对不同的考核要求,选择不同的措施才能真正地解决因教学评价方法缺陷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4]。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择和甄别功能,教学评价定性内容应多于定量内容”。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结合课堂实际推进方法,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和情感态度角度进行价值观定性评价,保障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与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未能发展成熟,此时的评价应偏向于鼓励,但并不是简单的夸赞即可。具体来看,以柔和的激励方式来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其融入语文课程的氛围当中,往往能取得更加稳定的作用。虽然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因为逻辑缺陷产生错误答案,但只要教师能够注重语言评价的温和程度,就能更加偏向于客观性内容,合理地掌握好语言评价的方式[5]。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其中一个兴奋点过渡到另一个兴奋点,随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例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小学生初次接触文章,必然会将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后,学生就能了解到文章背后的情感元素与内涵,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后,将情感激发至一个更高的层次。语文学科本身会因为人文性而出现不同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评价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成点,选择恰当、中肯的鼓励语言,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主动地融入到学习工作当中[6]。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要“刻意”地选择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用语,例如“你的思维真敏捷”“你的观点非常有创新性”等,这些激励的语言显然比传统的“你真棒”更加具有吸引力。无数的教学案例说明,课堂语言应该以更加生动的模式来提升教学过程的吸引力。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的个体,这些客观存在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性,教师所采取的评价语言也应该有所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评价激励的目的。评价过程要注意“适度性”,即教师的评价要充分符合学生的表现,不可随意地夸大学生的表现,过度的夸奖不仅会让学生认为评价不够真实,同时降低学生对于教师评价的认可程度[7]。我们固然提倡评价的激励程度,但学生未能达到教学目标或是学习活动未完成时,不宜立即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而是适当地延迟评价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我思考,实现真正的艺术化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以幽默的方式描述问题并直接提出问题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犯错后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和约束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8]。所以,如何调动情感成为了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将评价语言简单地约束在“好”或“不好”的范畴,而是按照学生的回应,取得学生的共鸣[9]。
教师需全面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可过分压抑学生的天性。长久如此,学生也会将这些课堂评价内容当做是一种良性互动方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激励机制。总体来看,课堂评价语言在富有新意的前提下,既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引导,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积极性。艺术化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艺术,创造更加和谐的气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以此为方向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但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到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化的动态过程,需要朝着自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任务。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显著,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以发展评价为基础要求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模式优化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