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英
(沈阳大学,沈阳 11004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一支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国家的倡导和社会的宣传下,各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师德建设在高校各项工作中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些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给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部分教师的心态发生转变,凡事只追求自身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理想信念,失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思进取,缺乏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水平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标准过低等因素,造成各高校难以吸收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下降。另外,一些教师把教学当成谋生手段,把上课当成完成教学任务、评职称的一项积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高校教师质量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负担加重,加上教师的地位低,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部分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无精打采、照本宣科,对学生上课的状态漠不关心,对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不关注,课堂气氛沉闷,不与学生在学习、思想上进行交流,上完课就走,只教书、不育人,缺乏教书育人的思想。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它是评价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办社会满意学校的关键所在。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首先,对社会来说,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和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达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目标,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对学校来说,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的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形成学风和校风,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办社会满意学校的关键之所在[2]。
再次,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正无私的作风,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各高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建设,提升教师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完善师德培养制度,通过以立德树人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师德建设考核保障和奖励惩罚机制,提高教师的自觉性,积极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要引导学生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3]。
高校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各项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教师的素质建设,引导教师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师无私奉献精神。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写心得、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拓宽思想政治学习途径,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使每位教师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胸怀。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规范中最基本的原则,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高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专心教书和育人,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应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弘扬踏实勤奋、执着求真的教学风气,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事业心,以良好的风貌和优秀的品质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优秀导师[4]。
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工作上,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自觉形成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习惯[5]。教师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第一,教学第一”的育人思想,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下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只有真正把学生所思所想放在第一位,真正走近学生、靠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高校要积极完善培训制度,在引进新教师时提高用人标准,在教师引进方面制定详细的师德标准,对引进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师德理论知识考核,并通过档案检查、外调等方式对引进教师的品德进行调查,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把教师引进师德关。新教师入职后还要进一步实行“传帮带”,选聘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一对一地对新教师在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每一位新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思想信念为核心的教育培训,并建立定期研究和检查师德建设制度。推动全校师德建设不断深化和更有成效。学校人事部门要建立教师师德培训档案,制定配套的师德培训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之中,使全体教师在德育要求和规范方面有一个再学习、再认识的培训机制机会[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德师风是评价高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师德建设的考核保障机制对教师的师德具有规范、引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由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师德建设进行整体部署,制定师德建设的计划和制度,定期对师德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才能保证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和监督机制,并要把日常教学检查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指标纳入考核师德的体系之中,定期开展师德评议活动,通过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有效营造出全校、全社会尊师重德的良好氛围,将教师引导到潜心育人的轨道上来,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师德建设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优秀师德标兵进行宣传,树立师德学习榜样,弘扬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7]。
其次,各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从领导层面完善保障体系,设立专项师德奖励基金,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首先要为教师师德队伍的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为使学校在师德建设上取得明显进步,需要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在资金方面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弘扬师德建设工作,并把师德建设费用列入学校经费常规预算,保证充足的师德建设经费,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助于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师德建设,比如在教师培训、教师师德培训上保证充足的经费,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的提高[8]。
再次,要健立荣誉体系,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年度年终考核、评等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应该予以优先考虑;对在师德建设中有特殊成绩和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应给予奖励,并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思想境界,加强教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施教、以德树人,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育人效果。只有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好人生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9]。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基础,以全国先进事迹人物、优秀道德模范、优秀教师为榜样进行大力宣传,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宣讲会,在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对师德模范教师进行宣传,通过舆论引导,积极推进师德建设。以职业道德和师德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德育水平。每年定期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高校师德建设,且已经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素质和高校在师德建设上积极监督和不断推进,更需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自豪感、责任感,才能使每名教师都能够不忘教育初心,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育人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